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论文_赵雪佳

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论文_赵雪佳

陕西市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研究,能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地基基础概念设计,分析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地基基础;设计问题;解决措施

由于地质条件差异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地基基础设计相比上部结构设计要复杂的多。不管是地基基础方案的选型还是相关计算分析,很多都是经验性的判断。许多工程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设计走入了误区,往往按照上部结构的概念理解地基基础,本文将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一起探讨。

1、地基基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针对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部分进行概念设计,其中需要使用到力学、土力学以及岩土性质等基本概念,针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合理优化设计,其中还涉及到了地下水流的渗流现象以及地质岩化的科学性规律,可以说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概念设计属于比较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项目之一。结合不同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针对地基基础进行概念设计,提升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的有效性,则属于建筑地基基础概念设计。例如说在设计中存在比较高的地下水位,然而在前期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那么必然会导致后期的施工出现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地基基础施工造价占据了整体成本消耗的20%以上,这也在侧面说明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性。

2、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分析

2.1 现阶段基础选型问题

建筑选择基础形式时一定要满足各个方面的相关要求,同时要能够对相应性能指标实施优化。就是要在满足经济技术指标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适应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例如场地的地质情况,周围的环境、施工性能、上部结构、抗震能力以及基坑支护等等。所以要将工程基础的设计要求和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充分的融合,形成综合性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案,这是建筑基础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很多建筑基础设计还是采用某种单一的基础形式,并没有将多种处理方案进行充分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2.2 主、裙楼基础处理方面的问题

受到建筑功能等方面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层数相对较低的裙房会设置在建筑的主楼侧边,这就造成了两楼之间存在沉降差,可能危害到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用设置沉降缝,例如两楼基础沉降差通过相应措施后能够控制在许可范围内、经过计算能够明确因为沉降所产生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出现的内力以及配筋等。若是主、裙楼的层数相差在 10 层以上的话,就要确保地基基础按照甲级进行设计,同时要按照实际规范进行地基变形设计和验算,并且要进行沉降缝的设置。但是,在一些实际工程中,沉降缝并不适用于建筑。因为建筑本身的结构压力会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十分复杂,而沉降缝的设计会对地下室在土层中的嵌固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额外的压力负担,不利于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高层中沉降缝对于设备、安装以及后期使用都会带来不便,所以在建筑中,尽量不留沉降缝,而是用不同的基础类型或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来协调不同地地基条件引起的沉降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地基基础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基础形式问题的解决

地基基础设计需要详细的检测和勘探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周围土质,制作出详细的勘察报告,为后期的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能够优化建筑工程基础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基础持力层,提升设计方案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在施工中不建议选择两种性质不同的土质作为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持力层,因为如果使用性质不同的土质,很容易造成建筑物后期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第一,要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岩土勘察报告进行仔细分析,按照场地地层分布情况和不同层地基承载力情况确定出持力层;

第二,按照持力层所在的位置和相应参数(包括上部结构的类型、层数、地下室层高等)确定出基本的基础形式,同时要对其进行核查,明确是否满足基础埋深、最小桩长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按照上部结构载荷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对基础进行估算,并且要在考虑基础施工工艺、周边建筑的影响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性的基础形式,使其满足高层建筑的需要。

3.2 主、裙楼沉降差问题的处理

3.2.1 主、裙楼之间设置沉降缝

要确保沉降缝和抗震缝能够统一设置,这样不但满足上部结构抗震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能满足不同楼之间的个体沉降要求。要确保主楼基础埋深比裙房的要大,如果两者之间埋深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就需要规定施工的顺序,要严格遵照先深基础后浅基础的顺序进行。可以采用粗砂填充地面下沉降缝,并且要确保压实系数≥ 0.94,从而保证侧面填土对于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约束力。

3.2.2 进行沉降后浇带的设置

对于不能设置沉降缝的情况,可以利用主、裙楼间沉降后浇带的设置来处理沉降差的问题。如果主楼基础面积可以满足地基承载力以及变形方面的要求,就可以在和主楼连接的裙房第一跨中设置后浇带。如果需要满足地基承载能力并降低建筑物的沉降量,就可以在离主楼边柱的第二跨中设置后浇带。要按照建筑物封顶之后沉降情况进行后浇带的施工。若是需要在地下室设置沉降后浇带,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因为设置后浇带造成的地下室侧面墙壁内外出现位移变形。若是具有地下水一定要控制好水位情况,完成后浇带施工后才能够实施基础土的填埋。

3.2.3 在裙房下部设置软弱层

若是高层建筑施工所在地具有较好的地基条件,一般情况下可将主楼设置为筏板基础,将裙房设置为独立的基础。为了有效解决主、裙楼之间的沉降差,需要在裙房下设置软弱层。通常采用砂石、煤灰渣或聚苯板等作为软弱层的材料。

3.2.4 进行桩基础设置

桩基础属于一种承载能力强、变形比较小的基础形式。一般情况下,桩基础主要用在地质情况较差、施工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如果地基情况较差,就可以设置桩基础降低沉降差。按照受力情况不同,可以将桩基础分成承载桩和摩擦桩。对于主楼来说,桩基可以采用承载桩的形式,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变形相对较小;对于裙房来说,桩基可以采用摩擦桩的形式,通过对摩擦桩长度的调节来处理主裙楼沉降差的问题。

3.2.5 进行地基的处理

之所以发生比较大的沉降问题,主要是因为基础中存在相对软弱的层,通过对这些层的加固能够有效提升基础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差。现阶段对于基础下部位置较深的软弱层来说,可以通过高压注浆旋喷法或者压力调平灌浆法进行增强;对于持力层来说,可以通过 CFG 桩等处理方式进行增强。

3.3 常用的加固方式

地基基础设计中的加固方法有换填土施工还有排水挤密加固方法等,当图纸不能满足建筑承载力实际需求时,就需要使用换填土加固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置换方法进行规范性操作,使用换填土把之前基础范围当中包含的土质进行替换。排水挤密加固则是当软如地基包含的水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使用排水机密加固法,通过使用排水、吸水的施工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土体的密度和强度,帮助加固建筑土体,提升地基基础的承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主要介绍了建筑基础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建筑基础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讨论[J].住宅与房地产,2017(35):82.

[2]刘伶芝.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分析[J].居业,2016(04):71-72.

[3]苏德垠.地基基础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21):223-224.

论文作者:赵雪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地基基础设计的问题和相应对策论文_赵雪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