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努力体现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的当代水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水准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当代论文,文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注:该文刊发于《学术月刊》1999年第 3期。)一文中我曾经指出,对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加强 ,马克思哲学的原始文本将在新的视角下获得新的挖掘和阐释。鉴于过去马克思主义研 究领域的特殊情况,要体现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的当代水准,我们今天需要特别强调研 究的学术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一,要回到学术层面进行探讨 并不是说过去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对马克思哲学 的阐释没有学术意味和专业成就,但需要指出的是,就20世纪而言,大多数论者理解和 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当作一种学术对象,而主要是将其视为一种诠释时代问题和解决 现实矛盾的策略与手段。考虑到20世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马克思学说的特殊性质,这种 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且可以理解的,但政治性和学术性纠缠不清的状况使对马克思思 想的阐释随着意识形态的转换而转换,比如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冷战时期将它的 主旨意图概括为阶级斗争、“两个决裂”、“两个不可避免”,现在又从中“读出”世 界历史理论、世界史观抑或全球化思想。这些对立的观点由同一文本中生发出来,割裂 和肢解了原始文本的完整性和真实内涵,损害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恒 定性。针对上述情形,必须强调今天的马克思文本研究要回到学术层面,应当遵循学术 研究的一般原则和路径,先把评判“悬置”起来,不预设结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左 右和影响,进行客观性研究和分析,遵从逻辑和理性,在对马克思文本的解释上不定于 一尊,允许有多种观点和论断。
第二,要尽可能详尽地占有文献资料,填补研究空白 尽管研究马克思哲学的著述可 以说汗牛充栋,但可能只有专业研究者知道,事实上迄今没有一部囊括马克思全部著述 的全集出版。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通行本俄文版50卷、中文版50卷、德 文版39卷其实并不“全”,特别是马克思辞世时留下的数千页亲笔手稿、笔记和书信, 众多藏书中的眉批、评注等,还没有全部整理出版。马克思原始手稿的相当部分也没有 面世,这意味着文本研究中尚存在不小的空白需要填补。即便是对于通行本,过去也把 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成型的著述中,而对大量的笔记、札记、提纲、书信研究得非常不够 ,或者有的仍是空白点。举例说,马克思的著述三分之二以上是笔记,它们是马克思撰 写著作的准备稿、过程稿、补充稿,离开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特别是正式稿与过程稿的 比较,不可能达到对马克思思想全面、准确、深刻的把握,而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 薄弱甚至没有涉足。再退一步说,即便对那些曾经着力研究、宣传过的著作,也还有一 些应加以梳理探讨的内容,我们却并没有认真研究过。比如,对《共产党宣言》的创作 过程、对它的四个部分的文体结构等研究就非常不够;而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国 内外学者把注意力盯在该书第一卷关于费尔巴哈的论述部分,而把占全书70%篇幅的《 莱比锡宗教会议》、特别是马克思对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解读部分和第二卷 “搁置”起来存而不论。对《资本论》,我们的工作主要也还是集中在第一卷,而对该 卷的不同版本以及第二、三卷的正式版(即恩格斯整理过的)与马克思的手稿本、作为第 四卷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正式版(即考茨基整理过的)与马克思的手稿本的比较,尤其 是将透露马克思40余年艰辛创造历程重要心迹的书信纳入《资本论》创作史的研究等工 作,我们都基本没有触及,而这些都是文本研究的内在要求。
第三,认真甄别哪些属于马克思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路、论证方式和理论架构,准确 把握其思想 重新研究马克思哲学文本不是“为文本而文本”、“为研究而研究”,而 是要通过对文本的悉心解读,客观地把握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接近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把握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时候所依凭的文本不同,勾勒出的形象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 ,20世纪大多数论者仅仅依据《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 构成的文本系列来理解马克思,往往把他的思想诠释为“斗争哲学”、专政策略、社会 形态演进中的单线论和直线论;又有一些论者则依据由马克思博士论文及其在《莱茵报 》、《德法年鉴》、《新莱茵报》等报刊上的文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类学笔记”等所构成的另一套文本系列,把马克思的思想理解为实质上的人道主义理 论、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相对主义和多元化选择论,以及渐进式和平改造的策略。其实, 这些著述都是由马克思本人在不同时期写作的,只有把它们全部纳入研究视野,统摄考 察,才能理解马克思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发展演进的曲折历程。如果只根据自己的先入 之见,人为撷取其中几部著作就简单做出判断,不可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 实质和全貌,相反必然导致理解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还必须指出,重新阅读马克思的 文本,重要的是要甄别哪些是属于马克思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路、论证方式和理论架构 。对这些方面做出概述当然需要论者的抽象,但这种抽象必须从文本中逻辑地推导出来 。如果通过对文本扎扎实实的研究和严格的逻辑推断能获得新见识,那么我们的马克思 哲学研究必然会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境地。
第四,客观而公正地评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为其合理定位 悉心解读马克思的文本 、准确把握其思想,目的还是为了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现其所蕴涵的当代价 值。马克思思想已经经过了150余年的深刻检视,就马克思当年的理论视野看,他的思 想所由产生的背景是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英、德、法三国。我们可以看出他在言说这 三个国家的历史、现状时表现得多么游刃有余、入木三分!从总体上看,马克思学说仍 具有不可超越的当代价值。在我看来,这主要是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观照和把握世界的 方式仍占据着当代思维的制高点。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既是实践的,也是辩 证的和唯物的;或者确切地说,是实践基础上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实践不是凝固的 点,不是僵化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一种过程、一种活动,实践是人类世界或现存世 界存在的根据和基础;同时人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大规模、更多层 次的开放体系。特别是在对社会历史领域的复杂现象进行诠释的时候,马克思实践论基 础上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方法发挥了其他哲学派别无可比拟的有效性,它提 出劳动实践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以及社 会革命等概念,真实地从理论上再现了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社会生活 发展变化的原因、途径、趋向,使得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显现出井然的秩序。这是迄今 为止历史观上最重要的变革。
总之,我们今天关于马克思文本研究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取决于我们的新的目标、 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