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低能见度;飞行偏差;安全攻略
引言
低能见度也是危及飞行的危险天气之一,能见度反映飞行员的视程大小,决定着飞机能否正常起飞和降落。安全,是航空的首要任务。跑道视程是能见度在机场这个特定范围内应用的扩展和演化。从飞行事故来看,低能见度是造成飞行事故、影响飞行不正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50%是发生在低能见度的天气情况下。
1能见度在航空学上的定义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一般所说的能见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正常的人能分辨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二是指一定距离内观察目标物的清晰程度。能见度和当时的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当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
在航空学中,能见度的定义如下:
(1)一定大小的黑色物体置于地上,在背景为亮色的情况下能够被看见并被识别的最远距离;
(2)以暗色作为背景,1000烛光能够被识别的最远距离。
航空能见度:当在明亮的背景下观测时,能够看到和辨认出位于近地面的一定范围内的黑色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在无光的背景下,使用1000坎德拉的灯光能够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
有效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以上的视野内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目前,中国民航观测和报告有效能见度。
主导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或以上的视野内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跑道能见度:指从跑道的一端沿跑道方向可以辨认跑道本身或接近跑道的目标物(夜间为指定的跑道边灯)的最大距离。
垂直能见度:指浑浊煤质中的垂直视程。
倾斜能见度:指从飞行中的飞机驾驶舱观察未被云层遮蔽的地面上的明显目标物(夜间为规定的灯光)时,能够辨认出来的最大距离。从地面向斜上方观察时能见度也称为倾斜能见度。
最小能见度:指能见度因方向而异时,其中最小的能见距离。
2低能见度条件下容易出现的飞行偏差
目前,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实施进近、着陆,驾驶员大都是借助地面、机载导航设施/设备来引导飞机按照规定的航径飞向跑道。其常用模式是仪表着陆系统(ILS),俗称“盲降”。它可以同时实施水平和垂直精密引导。一般机场开放“一类标准”,即可以将飞机引导到高度200英尺(60米)。在大多数情况下,飞行员在这个高度上能够看到跑道或者跑道引导灯光。而其他非精密进近方式,如无方向性信标(NDB)、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则只进行水平引导,不能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引导。其对能见度的要求是ILS的3倍-4倍,发生事故的概率也比ILS高7倍-8倍。
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实施进近、着陆,大都是在能见跑道或其他目视参考之前,采用仪表进近方式。而在能见跑道或其他目视参考之后,则转为目视进近方式。经验告诉我们,在低能见度条件下进近、着陆,最容易出现以下飞行偏差:
(1)因为机组分工不当,在实际进近过程中,对飞机实际位置/高度及其变化的关注不够,导致撞地/刮碰障碍物的风险加大。
(2)没有充分利用自动驾驶仪,机组用过多的精力去操纵飞机,对水平/垂直引导不够重视,导致方位/高度偏差过大。当靠近或穿越“决断高度/决断高”时,飞行员没有唤醒实施决断的应有警觉,飞机会一直下降,甚至撞向地面。这更是单座飞机在进近着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当有侧风时,出云或一旦看到跑道,飞行员容易产生“急于将机头扭过来对正跑道”的内在冲动,丢失对飞机仪表的监控,单纯看着跑道或者其他目视参考进行修正。“量大”或“动作粗猛”,使飞机一下子偏向下风面,导致飞机的方向和位置不稳定。如果在偏差过大时,飞行员仍然强行落地,常见的后果是擦发动机、擦翼尖或者偏出跑道。
3飞行员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安全攻略
飞行安全基金会减少进近和着陆事故任务组进一步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机组在执行航线飞行任务前,应接受在恶劣条件下(侧风、污染跑道)飞行的训练;二是机组应结合飞行实际,使用风险评估检查单来确定进近和着陆中的危险;三是对于进近操作,营运人应制定并实施有关如何正确使用自动功能、导航和进近导航台的政策。
除此之外,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低能见度条件下的着陆安全:
(1)进行针对性训练。对经常在东三省运行的机组,在模拟机上设置“冰、雪、霜天气”或者“烟、霾”与“大侧风”;对经常在南方运行的机组,设置“低云、小雨”或者“雾”与“小侧风”。可以按黎明、白天、黄昏和黑夜来实施,重点实施难度较大的非精密进近方式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按标准程序操作”、“合理分配注意力”、“准确修正偏差”、“CRM(机组资源管理)”,特别是“从仪表转入目视的自然过渡”的能力。同时,设置边缘天气或稍低于进近标准的条件,强化其“决断意识”、“决断能力”和“应急复飞能力”。
(2)航空公司要在手册中明确各类进近标准,签派员和机组成员要熟知具体的标准。特别是新机长或首次运行的机场,实际执行的天气标准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安全余量。如能见度增加800米,决断高(DH)增加60米。
(3)研究好天气、进近类型,做好充分的预先准备。
(4)机组完成好“进近简令”。明确进近分工,明确风险最高的关键点,明确决断点,明确复飞程序、备降航路、油量等。
(5)稳定进近。进近计划适当宽松一点,留有余地,因此着陆形态可早点建立。起始进近之后,主要精力是控制飞机的航径;在水平面上,控制飞机的方向/位置;在垂直面上,控制飞机的高度与位置的匹配;飞行员操作的重点是调整控制高度。
(6)充分使用自动设备,特别是使用好自动驾驶仪。俗话说,一部自动驾驶仪,就是一位操纵精准的机长,它始终在驾驶舱内待命。现代飞机往往配置了两部以上自动驾驶仪。所以,当任务量比较大时,驾驶员要将常规操纵交由自动驾驶仪完成,以更好地监控飞机的实际航径是否恰当、飞机能量是否合适等,特别是完成继续进近/立即复飞的决断。
(7)采用多种仪表信息综合判断飞机的实际位置和高度。在方位判断上,要重视原始仪表的指示。尽管原始仪表精度不高,但往往更为可靠。
(8)保持状态基本稳定。当发现目视参考之后,首要任务是要保持当时的修正状态(如交叉角、俯仰姿态),然后根据需要,适量进行修正。特别要防止立马对正跑道。前期仍然需要以70%的精力监控仪表(重点是“姿态仪”的指示),随着高度的降低,逐渐转为目视飞行。
(9)复飞/着陆决断。一旦触及复飞标准的底线,驾驶员必须立即实施复飞。由于复飞并不经常发生,因而应强调复飞准备和树立复飞意识的重要性。当不能满足继续安全进近时,机组应开始复飞并执行公布的复飞程序。一般来说,复飞时,应遵循“3P”原则:
俯仰(Pitch):建立并保持目标俯仰状态。
能量(Power):设定复飞推力并检查达到了所需推力。
性能(Performance):确认飞机性能。
小结
飞行安全是航空事业的灵魂和纽带,是各航空公司最关心的头等大事,是每个旅客踏进飞机客舱之后最大的愿望,是全体航空人员的中心任务和职责。由于航空活动是在空中进行的,而任何飞行都需要在一定气象条件下进行,因此,目前航空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在航空气象上的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穗军,《恶劣天气对飞行的影响》,2002
[2] 高静敏,能见度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内蒙古通辽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2012.06
[3] 张培昌,杜秉玉,戴铁丕,雷达气象学,气象出版社,2001,1:294-296。
论文作者:郭紫琼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能见度论文; 跑道论文; 飞机论文; 决断论文; 机组论文; 条件下论文; 距离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