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阶段,在国家提倡减负增效的引导下,作业的布置贵在少而精,过多的无用劳动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我认为对那些同类型的作业,我们可以加以取舍。教师通过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作业布置 教学效率 提高
一、作业布置应“适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认为自己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并不多,但事实上,几科作业加起来对于学生来说或许就太多了。因此,面对如此多的作业,学生要么就没能按时完成并上交,要么就随意敷衍了事,要么就为了应付上交而抄袭,而类似不交作业或不订正作业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总之,实践表明,作业量过多或搞所谓的“题海战术”只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质减负”,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为教师也应该转变观念,给学生布置适度的作业,努力做到作业布置求“质”而不求“量”,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布置有“梯度”
众所周知,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基础参差不齐,理解接受能力也有差异,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和尊重个体差异”,而现行的语文作业却大搞标准化、同步化的作业模式。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能力,任教班级的作业缺乏层次,基本都一样,甚至还有些学校要求整个年级的作业都要一致。其实,用统一的规格去要求实质上有差别的学生,搞一刀切,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又在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压抑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分析教材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基础知识的差别,然后设计出有难、中、易不同梯度的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从而提高作业质量,更能提升全班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把作业分成几个梯度:
一是教师通过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最基本的、巩固新知识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当然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不管是口头还是笔头的,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这样的作业特别能使一些学困生天天按时有效地完成作业,还能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到“成功感”,继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是有些学生基础好,接受知识的能力强,所以你在讲一些简单题的时候,他就有一些不厌其烦的感觉,对这部分学生要求就相对要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要求也较高,教师在作业布置时也应该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作业需求,让他们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也以此来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另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应该给他们特意补充一些难度大的提高题,这类题可以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由于这部分题目难度大,因此学生必须在牢固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和延伸,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大幅提升。
三、作业布置讲“角度”
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很少关注学生课后兴趣的培养,作业的布置就是其中一个表现。实践证明,当教师布置作业时注重作业的角度,多形式,多方法,抓住学生心理,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不断提高,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作业的质量当然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作业的内容和完成的方式,优化作业布置,摆脱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多方面的加深和巩固,这样不仅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帮助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使用语文的成功感和体验语文学习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使学生在提高作业的同时还发展和增强了语言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布置挖“深度”
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是获取各方面信息和进行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学生作业的目的也不仅是为了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更是通过作业的这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能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和社会。
因此,教师应该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把作业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创造真实的语境,让他们自主、自觉的探究学习,从中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相互帮助和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
论文作者:张随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他们的论文; 梯度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