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挖空白点,打开思维窗口论文_徐迎春

巧挖空白点,打开思维窗口论文_徐迎春

山东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266700

优秀的文本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教学中巧妙地抓住并利用这些“空白”,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真正实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巧抓题目空白,启发思考

题目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是思维的窗口。教学时我们就可抓住课文题目这一“空白”,精心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草帽计》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课题,用质疑课题的方法来整体感知文本,诱发学生将“ 谁实施的草帽计?”“为什么要用草帽计?”“怎样用的?”“结果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抓出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创设描写空白,加深理解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表现在不直抒胸臆,而是将喜、怒、哀、乐完全融合于景物描写之中,创设出一种有情之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秋天的怀念》中,课文末尾有这样一段描写:“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段描写简笔勾勒了菊花的色彩,造成了艺术空白,给读者留下揣摩回味的余地。特级教师窦桂梅在上这段时,引导学生对“简笔画”进行画面后的探索,让学生从菊花想到生活。有的学生说,黄色的花淡雅,就是母亲希望儿子能平平淡淡地活着;有的说,白色的花暗示要活得有尊严,要高贵不卑贱;紫色的花意味着要对生活充满激情,永远不在挫折面前爬不起来……学生通过对侧面景物的意象把握,创造了景物的语言,使作品中“好好活着”的意蕴具体化,更为生动丰满,从而对本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挖掘标点空白,深入研读

“关于标点符号,不仅把它当作一种知识,还要把它当作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一种手段。”(出自《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抓住标点辐射出的讯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荔枝》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此处可设置问题:这里为什么要用省略号?起到什么作用?细读前文,我们就不难看出母亲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她买的沙果每斤只有5分或1角,而儿子买的荔枝却几元钱一斤,母亲自然会觉得儿子浪费,但同时,当她面对儿子的一片孝心,她又怎能不感动!“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这个省略号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

四、填补心理空白,把握形象

“人以事显,事在人为。”小学课文虽然以写人叙事为主,但由于感情抒发、表现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影响,有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形成了“空白”。

例如《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中, 儿子雅克年仅12岁,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文本运用大量的篇幅对他进行了刻画,留出大片心理活动的空白。我利用这一空白设计了这样的训练:当被德国军官厉声喝住时会想:( );当走出这个可怕的房间后会想:( );又回到房间,默默坐待最后时刻时会想:( )。这个创设的情境,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就不难理解雅克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男子汉的勇敢、从容,再来读读对雅克的描写,一定会入情入境。

五、深究背景空白,扫清障碍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合理的背景空白点,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内容,理解语言,体会感情,扫清认知上的障碍,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学《长征》,特级教师李吉林为了突破“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理解疑难,提供了这样一段背景资料:“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云南进发。面对金沙江的悬崖峭壁、滚滚江水,红军战士按照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的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60多人,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凭着这个背景空白点的设置,使学生脑海浮现一幅“金沙江巧渡成功,红军战士个个喜洋洋”的图景,同时体会到:这里写云崖暖,实际上写红军战士心里暖。

六、想象结尾空白,拓展延情

优秀的文本常常让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教学中,如果能更好地挖掘文章结尾的空白点,将更有助于我们整合文本资源,激活想象力,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凡卡》一课的结尾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凡卡的心愿能实现吗?假如凡卡的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凡卡的心愿能实现吗?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逆向思维训练点的挖掘深化了文章主题:不管爷爷是否收到凡卡的心,凡卡的心愿都不能实现,他的悲惨命运始终得不到改变。

由以上例证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重视“空白”,巧用“空白”,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论文作者:徐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巧挖空白点,打开思维窗口论文_徐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