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中的四平满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靳妍钰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 四平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保留着大量满族文化遗存,民族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依靠四平满族文化现有资源,综合四平市的实际情况,四平市满族文化的产业开发应加强政府规划引导,优化产业资本供给,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增加有效高端供给,进而推动四平满族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 满族 文化产业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改革提高供给质量,通过纠正要素配置、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四平市是吉林省的重要城市,是满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具有发展满族文化产业的良好资源禀赋。但比较同类城市而言,四平市的满族文化产业与当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形势下,如何有效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四平满族文化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满族文化产业是四平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
1.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满族作为四平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保留了许多文化古迹和传世文物。全市现有1个满族自治县、3个满族乡镇(伊通满族自治县,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公主岭市放马沟满族乡)。其中,叶赫满族镇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也是慈禧、裕隆两位皇后的祖籍。四平地区的满族发展至今,保留了很多原生态和淳朴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征,得到了国内外民俗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
唐飞霄置身于这片鬼狱中,苦不堪言。他用两根节足深深插入地下的岩石中,以防被狂烈的黑风卷走。另外四根节足,在身周舞动如风,将自己的身体护在其中。一颗颗骷髅头在旋转中朝着他冲击,每一下都像一枚榴弹,他用节足将它们抽碎,却也在频繁地撞击中头昏脑涨、精疲力竭。他感到胸膛一阵阵地发闷,眼中尽是幢幢的鬼影,耳中则是凄厉的鬼啸,远处,恍惚一团红色的光芒,像个巨大的红骷髅,朝着他鬼笑连连。
2.有长期的开发底蕴
四平满族文化产业开发历史悠久。叶赫古城1981年被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在原址东侧易地修复的叶赫那拉城,目前已成为吉林省内重要的民俗旅游景点。伊通满族博物馆是展示满族历史、文化和满族风情的专业性博物馆,分为源流、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信仰和伊通等七个部分,共展示满族传世文物600个种类3000余件,体现了当地悠久的满族民俗文化。2018年4月,四平市政府在市区规划并启动建设了满族风情文化城,同时,满族民间剪纸、乌拉满族火锅等重要民俗资源也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得日益紧密,这标志着满族文化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四平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3.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和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文化领域的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为四平满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从地理位置看,四平地处吉林省南部,是京哈、哈大、四齐、四梅多条铁路的汇聚之地,也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站,有着良好的对外交通运输水平,可进入性好,为四平满族民俗旅游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四平接待的游客正在以几何级速度增长,2018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50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亿元人民币。旅游者中,休闲度假、观赏民俗文化的占大多数,这必然会进一步带动游客对满族文化产业的需求。
二、供给侧改革是四平满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1.适应宏观经济改革调整优化的需要
中国电子信息从1995年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所以“95”后比“90”后更早的接触到并了解到信息技术,而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递更加快速,也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传递方式,例如:QQ、微信、微博等平台。网络直播属于较新的信息传递平台,主体用户是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的网络直播平台突然冒出来,并且一夜之间火热起来,大学生们喜欢跟随潮流,将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发生的事情不仅仅只局限于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而是网络直播给同学、朋友以及其他用户观看,分享自己的生活心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现在“95”后大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运用网络直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把它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核心。四年来,从2015年的强调“三去一降一补”到2017年强调“破、立、降”,再到2018年“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新导向,充分证明了这一改革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通过产业优化重组,进一步把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活力。在宏观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四平满族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转变,通过应用现代技术,大力发展文创、民俗等生产性服务业,真正打造区域甚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品牌。
2.适应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需要
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个体差异或种族差异而产生作用、代谢方面的不同,具体情况如下:①个体差异。由于个体的差异,在相同血药浓度下会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而且在应用相同剂量的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血药浓度;②种族差异。对于不同种族,相同药物会产生不同的药物反应,这提醒人们在不可盲目引进或应用国外先进的药物。这些差异的产生,都与遗传因素相关,比如说种族差异,就与能够影响到药物反应或代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相关[6]。
3.适应居民文化消费市场转变升级的需要
质量是创造和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前提保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步由物资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广大消费者已不满足于基本的文化消费,更加期望通过产品属性和质量的提升,实现更高层次的消费体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应通过挖掘民族传统中的某些要素,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和传播动力,进而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满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其产业发展要精准定位消费市场,借鉴西南少数民族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区分不同内容、不同行业、不同方向,以此制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刺激,使民间资本和优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4.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
有效发挥政策制度的引导作用和政府的服务作用,是推动四平满族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目标定位上,将满族文化产业纳入四平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在政策配套上,着力改善满族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的生存环境,从资金、税收、金融、人才等多方面制定细则,创造适度竞争、收益共享、关系和谐的市场运行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企业扶持上,鼓励与满族文化相关联的小微企业发展,为满族手工业、餐饮业、民俗旅游业发展搭建平台,经过五至十年的培育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满族文化企业,逐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规模型的转变。
三、推动四平满族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举措
1.加强政府规划引导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具体政策措施。4年来,各级政府围绕简政放权、搭建平台、开放资源等多种手段,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开放共享,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就目前来看,四平满族文化产业在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四平满族文化根植于民间,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从旗袍食品到节庆活动,从民俗文物到民居景区,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推动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要积极为民间资本搭建平台,鼓励相关文化产品、非遗项目走出原有的小圈子,通过延展文化产业链,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开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元,尤其是“互联网+”模式的提出,为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四平满族文化产业发展,要主动适应形势需要,破除当前存在的体制障碍,加快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满族文化产业中的创新元素,通过应用新技术、转变新模式,实现产业的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要素创新,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较纯的纯系材料,从而有效发挥出单倍体育种的整体优势,缩短整体育种周期。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开展诱导过程中,要想获得大量单倍体,就需要保证杂交成功。
2.优化产业资本供给
就文化产业来说,有效合理的资本供给是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产生的关键。一是探索开发多重资本市场的路径,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的注入。依托吉林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四平满族文化产业交易平台,为民俗旅游资源、民族创意产业提供政策咨询、托管登记、信息发布等业务,推动民间剪纸、特色饮食等地区优势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使项目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做大做强。二是加快推进满族风情文化城后续规划建设,围绕满族文化这一特色产业,建成集娱乐、观光、休闲、民俗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同时依托文化城整合分散在民间的满族文化标志性内容,提升满族特色在东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3.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目前,虽然四平地区满族文化项目形成了一定的资源优势,叶赫古城、伊通满族民俗馆在区域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缺乏标志性的大项目大品牌。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应在全面树立民间满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当地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民俗资源,将具备一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提炼,并转入生产环节;二是要复建满族特色村镇,开展满族民俗旅游,发掘满族特色手工艺品,加大对文化品牌的精雕细琢,做大做精既有品牌,促进四平满族文化输出。
4.增加有效高端供给
增加有效高端供给,应创新文化供给的产品、渠道和方式,形成新兴文化业态,从而引领文化消费新需求。一是打造特色优势旅游项目。挖掘民间资源,加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力度,借鉴查干湖冬捕、最忆是杭州、青岛灯光秀等旅游演艺项目,打造具有满族特色的婚娶、年庆等民俗展演。二是促进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满族文化产业与服装、饮食、设计的融合水平,促进对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工业设计等传统业态升级转型,在市内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鲜明的老字号商圈,依托伊通、叶赫等满族县镇开发旅游民俗,使文化旅游成为促进城乡转型的重要途径。三是紧跟“互联网+”时代趋势。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四平满族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在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对特色项目进行推广,使广大消费者对皇后故里、满族民俗馆等特色旅游资源产生兴趣,提高四平满族文化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柴鸿运.女真叶赫兴衰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2]陆慧.中国民俗旅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周振华,肖林,权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调控创新:中国经济分析2015—201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4]李晓南.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产品经济,2018(11):160.
[5]刘海洋.文化变迁视角下的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J].满族研究,2015(2):97.
[6]马建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与途径[N].人民日报,2016-06-24.
[7]四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四平满族文化城开工建设[EB/OL].[2019-05-26].http://www.siping.gov.cn/wfw/sjzd/zw/sz/201805/t20180526_222914.html
[8]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四平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9-01-18].http://www.siping.gov.cn/zw/jcxxgk/gzbg/201901/t20190118_272123.html.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2—0046—02
[基金项目] 2018年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四平满族文化产业结构与经济研究”(SPSKA025)。
[作者简介] 靳妍钰,吉林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