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王丽霞

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王丽霞

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古岘中学 266742

学生步入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且趋势比小学阶段更严重,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到了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导致分化的因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原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我曾经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是:成绩好有兴趣的占27%,成绩中等有兴趣且采取积极措施的占25%,只是为了中考数学成绩的占20%,兴趣比较淡薄,数学成绩又比较差,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占25%,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不要仅仅把成绩作为学习的目标,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战胜自我相联系,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思维发散性加大,内容增多,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部分学生从一两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就消极对待或者彻底厌学。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更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特别是初二,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许多学生无法克服困难,丧失信心,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2.数学之前的知识没有学好对现在的学习造成干扰,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掌握知识、思维方法不系统也是分化的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许多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初一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2-9中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2-9看成正2与负9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自然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如果不能顺利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要求,不能按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跟不上。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现阶段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一个阶段。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部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部分则慢一些,甚至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表现出对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学生年龄特征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按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适应性。

二、解决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为趣味数学,学生就能很快接受。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方法很多,如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造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效果总不理想,这是数学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数学方法指导,不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心理辅导。因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1)督促学生课前要预习;(2)引导学生课内听课要有针对性;(3)养成课后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学习方法很多,引导学生自己要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数学成绩。

3.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演绎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能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要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讲扇形弧长、面积公式时拿扇形与整个圆进行对比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做到:(1)教师的自身素质、形象必须提高。(2)组织好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3)提高自身的亲和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4)改变以往的评价原则,多一些鼓励、表扬,少一些批评、斥责。(5)待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说教。(6)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急于处理,待了解清楚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哪儿做得不好,学生自然会改正错误。(7)与问题学生交流时,要心平气和,多关心学生,老师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会理解老师,才能听老师的批评。

论文作者:王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王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