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视觉载体之一,宣传方式也多种多样。而海报也是最早也是最直接的对外宣传媒介之一。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符号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1905年我国第一部电影的产生以来,我国的电影海报自身便开始了不停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将从视觉传达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电影海报在发展过程中所传播的表现形式与信息形象,针对我国不同题材电影的特征,融合中西方电影海报的设计文化,结合中国传统设计理念,大力推动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电影海报;视觉传达;设计审美;发展创新
引言
电影作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主体符号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较早就开始自己制作电影的国家之一,电影海报极其相关衍生品也相对起步较早。因此我国不同时期的电影海报也体现了相应的设计特点与文化价值。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电影海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现象,运用艺术设计审美与视觉传达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将传统文化审美与国际主流趋势相结合。来推动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及创新。
1.电影海报的概论
1.1电影海报的产生及主要功能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人类史上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一张名为《卢米埃尔电影》的宣传张贴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电影海报。对于早期的电影海报,纯粹为了电影的上映做广告宣传的用途,就如同现今商场中张贴的宣传告示。随着电影产业与电影周边衍生品的不断成熟,电影海报也在它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成熟、变革、创新、发展。
伴随着电影行业的成长,电影海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与完善。目前电影海报承担的主要功能主要有传播信息,刺激市场需求,审美作用。传播信息是电影海报最直接主流的功能。在一部影片上映的前期,通常为了能使消费者更多的了解上映电影的内容,海报上会标注关于电影上映的时间,制作成员,故事题材等宣传信息。刺激市场需求是制作电影海报的目的所在。近年来,有很多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了刺激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纷纷制作了一系列中国风的电影海报。如《环太平洋2》、《水形物语》、《黑豹》等。这些中国风的电影海报在国内起到了相应的刺激作用,相应电影的票房数也大大的增加。审美要求的提高是电影海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早期电影海报纯粹是为了电影上片来作为广告宣传。在设计和审美的方面相对要求较低。更多的是一种瞬间艺术的表达,如同商场中的特卖宣传报。但为了更加有力的说服观众,电影海报在设计审美的表达上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排版更富有冲击感和设计感,在文字的表达和组合上更加有趣。海报审美的提高,是观众和影片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对影片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民国至改革开放前期电影海报的审美特征
2.1建国前我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及审美
1905年,我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问世。由北京丰泰照相馆出资拍摄,它当时是作为京剧“谭派”的保留节目。由于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又是无声电影。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只保留了一些谭鑫培表演的剧照,海报的样式就更无从考证了。目前公认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海报是1926年光华电影公司出品的《燕山侠隐》。虽然在此海报之前也有较多的电影有类似的“海报”产品,但都不能被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电影海报。原因是大多宣传报都不满足海报的构成要素,另外很多大小都只有8开或者16开,最多只能算是其影片的说明书或广告单。《燕山侠隐》电影海报的出现正式标注了中国电影海报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为近代及现代电影海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印刷技术以及排版软件,所以当时绝大部分的电影海报大多都采取手绘、雕版套色、胶板印刷等表现手法。在审美的体现上,制作者将电影的主演或者电影讲述的主要场景使用色彩手绘或线描等表现手法突出描绘。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审美体验。由于多数电影海报在设计上将图画放置与纸张的视觉中心或使用两边对称等排版方式。关于电影的信息以字体的方式环绕在图片周围。总是可以给观者强烈的视觉体验。
2.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电影海报的审美
在新中国至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国海报主要的表现手段还是使用手绘的方式。而这段时期电影海报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又不同于民国时期。简单明了是这段时期海报主要的审美特征。有于当时我国电影海报的绘画风格受到东欧宣传报或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大多都构图十分简洁,色彩运用明了。由于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这段时期的电影海报意在表现出强劲有利的人物造型和言简意赅的事件及场景。概括感是这些海报给人的第一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海报的变化
3.1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不断的出现突破和创新
改革开放,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是突破和改变,最重要的就是传统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与样式方面产生的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在纠结于人物形象,而是突破到“人”本身,单一的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实,变的更加丰满与真实,从意识层面创造出一个个鲜活明确的人物形象,同时作为当时电影最主要的宣传方式之一的电影海报也就更加注重体现鲜明的人物性格与有趣的故事情节,而非以前刻板生硬的体现仅仅代表着正反面的人物形象。
3.2现实主义的电影视听语言现代化
新时期,影视界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反思题材的电影和现实题材为主题内容的故事,四代导演的《本命年》、《沙鸥》、《城南旧事》五代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六代导演的《站台》、《绿草地》、《老炮儿》等等,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以描绘鲜明的人物特点,海报的发展也就更加趋向于情感的表达,以及海报设计的艺术性的比重不断增加。
4.相比国外电影海报发展研究
4.1电影问世时期
19世纪末期,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此同时,随着史上第一部电影的问世,第一张电影海报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直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因为科技发展与技术问题,海报的制作极为困难,主要是由人工手绘出来,对人力与财力都是一种极大的消耗,为了达到宣传目的,主要是强化对视觉的冲击,对视觉要素进行变形图形夸张,色彩浓烈,写实风格为主的情况下兼备想象与搞笑的风格,在历史上是别具一格的一段时间。
4.2 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变化不只是体现在电影上,在海报上的体现也是十分的明显。由于技术的革新与完善,手绘这种海报绘画工作虽然消失,但是海报的艺术性却还是在不断增加,海报风格不只拘泥于写实风格,文字风、图案风、色彩风都不断出现,相《黄金时代》的美版海报中,金色与黑色形成笔尖、人影与梅花图案,《头脑特工队》的海报里,用五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五中不同的心情,以五中不同的颜色绘制了一套系列海报。分别也都是体现了图案与色彩风格的典型海报。
5.目前国内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及意见
纵观中国近些年来的电影及其海报,可以发现其呈现出一种参差不齐的现状。其中既有像《白鹿原》,《山河故人》,《太阳照常升起》这类优秀的电影海报。也有多如《逆时营救》,《与时尚同居》,《亲密敌人》等电影海报对其他电影的抄袭行为。从这之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海报的好坏,其实侧面也就反映了一部电影的好坏,或者换一种说法,一部电影的好坏,往往也能决定其海报的质量。而决定一部电影质量的,往往是导演这个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导演,不仅会要求自己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更会严格的要求其具有艺术的美感,那么作为一部电影“门面”的电影海报,其中的艺术美感及设计所要达到的标准也只会更加严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只能在那些真正好的电影上才能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海报,而那些所谓卖座的流量电影,却往往不能提起大众的兴趣。当然,如果说只有好电影才会有好的
电影海报也太过片面。不过,就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来看,连电影都拍不好的导演,又怎么能要求其能够在海报上有所创新呢。但是,中国电影海报总体来说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还想要更进一步的话,还是要依靠电影的发展,只有更多高质量,高艺术价值的电影的出现,才会催生出更多优秀的电影海报,毕竟脱离了电影来谈电影海报都只是空谈。
结语
电影海报作为一部电影与观众交流的先遣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如今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海报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更是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国的电影海报,在中国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也随之诞生,经过漫长的发展,如今中国电影的海报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相信经过更多中国优秀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电影海报必然能摆脱掉抄袭、雷同的现状,中国电影海报也必然能在为电影带来更多票房的同时,更加具有设计与创意性,也能具有更多的美学价值。中国的电影海报业和中国电影行业也必然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极简风格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 柳泽明 2016(3)
[2]《电影海报设计中视觉心理因素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 张海燕2012(5)
[3]《论中国当代电影海报设计的演变》[J] 河南大学 赵月娥 2012(5)
[4]《民国时期电影海报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 董芳伊 2015(5)
[5]《论电影海报设计中的视觉要素和与特征》[J] 吉林艺术学院 吴轶博 2018(12)
论文作者:严家皓 胡炜钊 穆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电影海报论文; 电影论文; 海报论文; 中国电影论文; 我国论文; 中国论文; 视觉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