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74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7人。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
由于介入治疗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具有痛苦小、创伤小、容易恢复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用以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介入治疗术术中与术后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意义重大[1]。循证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之下由专业的临床护士对患者护理时应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同时也是新工作模式的护理实践。由于现代医学护理专业不断的发展,循证护理已经逐渐渗透至各个领域的临床护理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2]。笔者以本院因心血管病行介入治疗后并发一系列并发症的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与各项检测,证实患有心内科疾病。②患者无相关施术禁忌症,入院后均接受介入治疗。③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知情且志愿参加本次研究。将符合标准的1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7人。观察组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61.5±6.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7±1.4)年。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39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62.8±6.7)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4.9±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循证护理。我们组织骨干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负责总结介入治疗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开会研究,论证循证护理问题,总结循证护理经验,提出并制定循证护理方法,参考国内外优秀文献与成功护理案例,保证循证护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确保循证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①术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介入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方案,保障护理服务的持续性与全面性;方案制定后由患者的主治医师同意后于介入治疗术后开始实施,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进行介入治疗前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介入治疗方案、意义、流程及配合要点,树立患者正确认识,并提高治疗配合度。术后向患者说明护理与观察要点,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提高患者自我防范意识。 ②行介入治疗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异常情况,若处理不当对冠心病及重瓣膜病患者威胁极大。原因主要为:(1)介入治疗术前往往需要禁食,患者饥饿过度。(2)施术时失血。(3)实施时间延长,患者机体疲劳。(4)部分介入治疗需应用造影剂,对患者机体产生高渗性的脱水作用。(5)空腹饮水过量引发急性胃扩张,出现呕吐、恶心症状。(6)施术完毕不合理应用血管扩张类药物。循证护理措施:(1)视实际情况合理缩短术前患者禁食时间,尤其年龄偏大或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禁食时间应加科学。实施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给予患者半流质进食;若患者病情不允许缩短禁食时间,可给予患者一定营养支持,避免营养、血容量的不足。(2)有文献指出,造影剂的应用是引起患者术后血压下降明显的主要因素[3]。因此,使用过造影剂的患者术后应给予适当补液,并嘱咐其大量饮水,以尽快排出造影剂。(3)患者出现血压异常,加上过量饮水,常伴有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应指导患者饮水的同时适当进食,达到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肠道反应的作用。(4)术后需应用血管扩张类药物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以由小至大的剂量应用原则使用。同时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变化,如有异常,立即采取处理措施。③血管迷走反射是介入治疗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4%左右,主要表现为恶心、出汗、血压下降,心率发生进行性减慢等,多属良性过程,但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分析原因,主要为:(1)患者心理状况差,产生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2)实施动脉鞘管拔除操作时对局部的疼痛刺激。(3)对穿刺部位按压方法不当。(4)拔管时患者体位不合理或血容量不足。循证护理措施:(1)实施各项操作时护理人员需将其意义、方法及配合要点向患者说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2)拔管操作前帮助患者采取合理体位,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扩容充分,并准备好相应急救药品及器材。若患者采取多点穿刺方法,可采用局部麻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刺激。(3)在拔除动脉鞘管后,需对穿刺点实施按压20~30min,已达到止血效果。保证适宜的按压力度及对穿刺点的有效按压。④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出血或发生假性动脉瘤等情况不容忽视。分析原因,主要为:(1)穿刺部位的损伤需应用抗凝药物治疗。(2)穿刺操作导致血管外膜损伤,而压迫位置不当或压迫时间不足,或动脉鞘管的型号选择不合理。(3)患者配合度不够,腹压增加。循证护理措施:(1)选择合适的压迫点。(2)术后准确评估患者失血量,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状况及动脉搏动状况。(3)指导患者卧床期间合理使用腹压,如排便、咳嗽时按压伤口,降低穿刺部位压力,避免出血、(4)若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应对血肿情况实施动态观察,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5%;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23%;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凭借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利于恢复的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4]。需要注意的是,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治疗及预后极为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有效护理,帮助患者减少、避免并发症发生,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所在。
随着近年来护理工作领域的发展与完善,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循证护理是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与护理有效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与丰富的疾病知识,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病情特征、评估结果及患者需求制定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治疗安全性[5]。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施以循证护理,将护理工作的性质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护理人员通过分析引发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对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玉兰,邓鑫.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3,166(15):169-170.
[2]肖学琴.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治疗中的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2(2):233.
[3]付婕,吕美盈.党亚萍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术后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25
[4]戴丽君,陈小锋,徐敏,等. 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157-158.
[5]车兆梅.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6,22(19):90-91.
论文作者:周雯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心血管病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