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王卿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王卿

王卿

身份证号码: 142233******025817 北京 102300

摘要:在建筑领域,住宅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工作、生活和活动场所大多集中在各类建筑中。地震一旦发生,人们的安全就取决于建筑物的坚固性。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在实际设计中,应把握抗震设计要点,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良好。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前言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会给房屋建筑带来严重的破坏。在建筑领域,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房屋建筑质量系数不断增加,如果抗震设计不合理,房屋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加强房屋抗震设计,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和坚固性。针对地震灾害采取合理抗震措施,通过抗震措施来保证房屋结构具有所需的抗震能力,减少未来可能遇到地震造成的损失。

1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规定和标准

震级是根据地震的强度而进行的划分,在我国,地震划分为六个级别:3级为小地震,3~4.5级为有感地震,4.5~6级为中强地震,6~7为级强烈地震,7~8级为大地震,8级以上的为巨大地震,是国家根据相关的历史、地理和地质方面的经验资料,经过勘查和验证,对进行地震分组的一个经验数值,它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有甲、乙、丁类建筑,在我国大部分的房屋抗震等级是8度,可以抵抗6级地震的作用。国家设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照建筑物的分类和设防标准,根据房屋高度、结构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抗震等级可以分一般、较为严重、严重和很严重这4个级别。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混凝土结构应高根据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和设防的烈度运用不同的抗震等级,而且应该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措施要求。

2抗震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地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害数以亿计,地震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其破坏的巨大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我国的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国家抗震规范中明确规定:“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于小的地震,要求是在地震中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不发生破坏,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受力;对于中型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地震后能够通过修理可继续使用;对于大型地震,要求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地震中不倒塌。随着我国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对于抗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在地震中由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损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不断减少,对房屋的影响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断减少。尽管我们在控制人员伤亡方面和控制经济损失上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反映了我国对于人们的住房结构设计以生活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原则,但是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和不可预见性,在地震中还是有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生了破坏,使得其不能够再继续使用,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避免人员伤亡和保护房屋建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筑设计单位必须考虑的问题。房屋结构作为住宅建设中最关键的部分,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房屋的安全系数,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大多数房屋在设计时遵循“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还要以抗震设计原则为依据,结合瞬变地震本身的特点和不确定性,确保安全和设计思路,以应对自然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与方法分析

3.1房屋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

由于地壳运动产生地震,房屋建筑会因受到地震影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可见,地质条件的优良程度是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是否能抵抗地震灾害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房屋建筑位置的选择时一定要科学合理且慎重。在进行房屋建筑位置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合理建筑位置时,应将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等有利于抗震的场地作为第一个考虑选项,选择这样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房屋建筑,可以有效缓解地震活动影响地基稳定,造成地基塌陷,继而发生房屋建筑坍塌的情况;其次,在进行位置选择时,应尽力避免地质松软、地势狭窄等不利于抗震的土地,如河岸地、山坡地等,否则在地震突发时,极易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地质松软或地势狭窄的土地,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势必会在双重不利条件下导致房屋建筑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再次,在进行房屋建筑选址时,应避开自然灾害并发区,诸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或者滑坡危险的地段,避免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并发其他自然灾害,数灾并发,造成房屋建筑损坏严重,人员伤亡极大的严重后果。

3.2做好建筑结构的参数计算工作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项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工作,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相关人员要进行充分的参数计算。首先,要根据相应的材料参数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其次根据模拟地震灾害结构设计计算出地震冲击力可能带来的损失,并根据这一参数制定相应的应急系统设计。最后,要根据综合的参数分析努力做到既保证数据设计合理性又保持应有的抗震能力。

3.3房屋结构的基础设计

基础是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房屋结构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房屋结构的基础时,必须从房屋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房屋结构的抗震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房屋建筑的相同结构单元基础尽量在相同性质的地质上,相同结构单元应采用同一种基础形式,尽量避免在同一结构单元内部分采用天热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当地基为软弱黏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加强基础整体性和刚性,以防止结构因地震引起的动态和永久的不均匀变形。

3.4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侧向作用成为结构所抵御的主要作用,保证结构在侧向作用下的刚度,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不同的材料使用,结构的高度不同;不同的结构构成,适用高度不同;不同的荷载状态,尤其是抗震状况,高度也不同。在较低楼房中,水平荷载处于次要地位,主要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结构的整体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要特征,同时较低楼房的层数较少,重量较小,对结构材料的强度要求不高,制约的条件较少,因而在结构类型的选择上比较灵活,砖石砌体结构是低矮建筑的基本形式之一。高层建筑结构则不同,层数多,总重大,每个竖向构件所负担的重力荷载很大,且水平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较大的弯矩、水平剪力,结构的整体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要特征。

结束语

总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房屋建筑,特别是房屋建筑越来越多,人口密集度不断增加,建筑对抗震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地震的发生会使建筑发生倒塌等破损,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抗震设计,并有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尽最大可能确保房屋质量,才能减少地震地震的危害。所以,加强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的必要条件。建筑具备良好抵抗地震性能,可减少建筑在地震中的破损,进一步提高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炳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董鹏,隋海荣.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优化技术[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0):57.

[4]基于地震动参数的RC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J].徐超,温增平.地震工程学报.2016(02)

论文作者:王卿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王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