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中国两大基本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大论文,科技进步论文,中国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科技进步是 实现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性环节,“十五”期间要以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历史事实已证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在21世纪,科技进步对经 济发展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加强,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 ,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力量。马克思曾经把科学看成“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在谈到中国的四大发明给欧洲的历史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时,马克思生动地说:“火药、 指 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土阶层炸得粉碎,指 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 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科学的 每一次重大进展,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带来人类社会的巨 大进步。蒸汽机的发明,使整个工业生产和社会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从而改变了世界; 电力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经济繁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二次大战后,特 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重 大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模式。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技术的应用是使生产率和就业增长的推动力,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逐步超过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科技进步拓展了人类需要的资源的 空间,过去人们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由于科技的进展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另 外,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
科技进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 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凝聚高新技术、有很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对产业 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通过 科技进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提 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基础上,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在当代科技革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 品快速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努力增加对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投资,应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发展生产,走科教兴国的道路,使整个经济的发展建立在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才 能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在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经 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确定的治国方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社会主义现 代化发展道路和发展动力的科学性选择,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又一丰富和发展 ,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中,最引人注目、最 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至今方兴未艾。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迅速转 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商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 生活与思想观念。面对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邓小平关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出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科技和教育,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把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承受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长期 占优势的压力。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作为一个包袱沉重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能否成功地回应当代科技革命的冲击,成功地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实现国家的繁 荣强盛,关键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很显然 ,如果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垄断,那就谈不到中国的兴旺发达,更谈不到 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 定》正式颁布,提出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 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 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科教兴国战略把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起来,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高速发展。而要高速发展,又很容易急功近利,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我们不能走西方那种先牺牲资源、环境来取得发展, 而后再不得不回头来加以治理的老路。有鉴于此,江泽民同志强调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 个重大战略,指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 可 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大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为中国跨世纪发展的两 大基本战略,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战略各有特殊内容,又有其共同要求 。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以科教兴国带动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促进科 教兴国。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这 两大战略确立了科教领先,自然、社会、经济协调的社会发展观。它要求摈弃在人与自然关 系上的一切短视眼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包含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 关系两方面同时取得进步的崇高要求。要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关系到战 略目标的领域,国家有巨大需求并投入大量资金,以刺激新的关键技术或技术群的发展。近 年出台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就是根据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的战略 领域。比如,农业领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将推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 的进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若干重要战略领域将出现新的关键 技术或技术群,而这些关键技术或技术群的出现与发展,无疑将依赖并促进诸如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数学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长足进 步。
3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对于尽快实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尤为重要。而发 展的概念和内容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最初对 发展的理解为只是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和文化、教育的进 步,人们认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应看作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统一,并提 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 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 在时间上,它体现着当前利益与未来利益的统一;在空间上,它体现着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的统一;在文化上,它体现着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它突破了那种把经济增长作为社 会发展充分内涵的传统观念,认为社会发展是人的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当代科技革命一方面极大地突出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类 依靠科技生产力所表现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把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性全球问题,现实地 摆在人类面前。当代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愈加突出,科学技术空前放大了 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破坏生态和毁灭自己的力量。按照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考察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基本职能和价 值目标就不只是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索取自然,而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 护自然,使社会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人类文明日臻昌盛。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生产方式、消 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它与传统发展观念的区别在于:从以单纯经济增长 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的发 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江泽民同志一贯重 视科技进步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经济建设必须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才 能蓬勃而持续地发展,也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一,不仅我们要发展,而 且要给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涉及可 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而这一进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的 引导和推动作用;第二,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 征 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变革传统的发展观。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学 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增加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因此,科技进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支持和保证;第三,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务必要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保证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总之,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无论是作 为基础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或作为条件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还是作为目的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为主导的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 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出 现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走向繁荣富 强,实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