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修补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与混凝土工程等几个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随着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升,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多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现浇施工框架具有整体性良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较快,布局灵活。因而在许多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的不同,对作业程序的了解较少,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现象。如果这些状况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1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特点
1.1施工过程的复杂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是准备工作、测量和放样、模板安装、钢筋安装、土葬安装、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等。这些工序的工作面不断变化,使得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十分困难。
1.2施工工序产品的易损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产品的易损性是指在施工期间,前期工艺将作为平台和支架使用,会受到影响,可能受到严重破坏。在目前的工艺完成后,它将成为一个隐藏工程,使得缺陷不易发现,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质量问题,发生塌陷情况。
1.3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时变
混凝土浇注需要一个模板来支撑。施工荷载全部由混凝土时变结构和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承载系统承担。承重系统的形状和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与支支模层数、施工周期有很大的关系。承担施工的荷载随着施工工序不断变化,施工周期内不同施工工序,所需的施工设施、材料和施工人员数量也有很大差异。
2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材料的要求
(1)水泥
水泥作为钢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材料,是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严格监控水泥材料的质量,只有拿到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检验合格证书后,才能确定水泥原料符合施工标准要求。
按等级分类可录入施工材料库。对于未经试验的水泥原料,应监控水泥原料的流向,以避免进入施工现场,并对建筑质量产生影响。
(2)细骨料
细骨料作为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一种必要原料,其质量也需要进行监控。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选用等级较高、清洁度好、质地坚硬的细骨料,避免在原材料中掺入其他形式的原料,并及时选择合适的场地放置原材料。并安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验处理。
(3)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质量对建筑整体质量的影响最大。它直接保证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和安全。因此,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严格筛选和控制钢条的质量。施工现场使用的钢条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质量标准,有必要的文件和检验证明,有具有所需要的证明,才可以投入到实际使用中。
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分析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对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注三个步骤进行一定的质量控制。这样可以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立模规范、钢筋的绑扎具有一定的坚定性,混凝土浇注得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和检查上述三个关键步骤。
3.1模板施工要点
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对房屋施工的过程中。模板施工是其中一项主要环节,模板可根据其类型分为底模和柱模。模板施工首先是模板树立,施工人员需要对底模板进行树立工作,然后搭建脚手架。具体位置就是建筑施工之上到设计高度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确保立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保证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控制脚手架的受力面,同时采用强夯法方法进行严格夯实处理。最后,在底模和立模完成后,还须对侧模进行必要的树立施工,在此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工作。同时,对施工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进行模板施工时,需要专业人士严格控制和考核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以防止跑模等质量问题的出现。
3.2钢筋绑扎要点分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本身可以对其进行加工,钢筋结构绑扎技术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必须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钢材料进行取样。如果在调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我们绝不能投入使用。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钢筋加工成品和钢筋的绑扎成品的质量。在钢筋加工中,加工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文件和标准规范进行加工,以保证加工下料操作,同时也防止了一次下料过多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加工的地方可以活动的空间太小,且分布密度较大,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工人员掌握好加工尺寸,不得出现钢筋架设在一起的现象。最后,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绑扎钢筋时,必须首先对加工后的钢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防止钢筋在绑过程中出现一些超标的问题。
3.3混凝土浇注要点分析
混凝土浇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整个房屋的施工质量。这说明混凝土浇注在建筑中十分重要。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可靠性,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配比和强度
首先,原材料的组成和配比应在施工前提前进行设计。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和选择是混凝土强度的必要保证。施工人员应根据采购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分配,并对混凝土进行最适当的调配,使水和石灰达到良好的配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外部条件的影响,砂石中的水分较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最终质量,在配比时应注意砂石中的含水量。
其次,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建筑整体质量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在国家和行业中也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从行业标准出发,规范施工过程。在施工中重视混凝土搅拌,严格挑选搅拌器,进一步提高搅拌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也要严格规定搅拌的时间和顺序。
(2)混凝土浇注
浇注时应采用分层的方法,确保混凝土的上下两层在凝结前结合,防止出现裂缝。在混凝土基层中,可以预留一条后浇缝隙,将混凝土分为几个块进行浇注。当这些混凝土分隔块经过一段时间养护后,再在预留后浇带进行浇注补偿,用来收缩混凝土。将分块混凝土连接成一块。在后浇带的浇注中,还必须考虑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在具体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不同的分层浇注方法。如果需要浇注的结构平面尺寸不大,可以采用全面分层法。在整体基础上,全面的对于需要浇注的混凝土可以分层浇注。在第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成但没凝结之前进行第二层浇注,一直到浇注完成为止。
(3)混凝土维护
混凝土养护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关键环节。混凝土浇注施工完成后,应参照施工技术规范和材料特性,尽快实施养护。浇注施工完成后12小时内进行养护。浇水保持其表面湿润水平。浇水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对于一些要求抗渗性能高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4)混凝土拆模
梁、板底模板跨度不得大于8m;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才能拆除,跨度大于8m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才能拆除。悬挑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拆模时应以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为准。根据试验结果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经现场技术主管批准后方可拆模,否则不得随意拆除。
结束语
以上在房屋建设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时,必须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使其质量符合有关要求,选择可操作性强的生产工艺,有效控制施工工序,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宗桧;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安全性能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年
[2]陈娟;持载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胀开裂时变性能及侵蚀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付玮;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火温和材料性能的检测鉴定及加固修复[D];南昌大学;2015
论文作者:马泳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质量论文; 模板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