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骨外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目的 分析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在无血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42例不同类型非外伤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1例,给予异体输血;观察组71例,采用自身输血技术。观察两组输血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血常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红细胞相关检测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输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血骨科手术中运用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患者血红系数相关指标恢复较异体输血慢,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血骨科手术;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应用价值
利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患者自身血液进行处理可有效减少自体血液中脂肪、游离血红蛋白、抗凝剂及钾离子成分,减少患者数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缓解血源紧张、减少异体用血、为患者争取最佳救治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本次研究对我院无血骨科手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入我院骨科接受无血骨科手术患者142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1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19~86岁之间,平均(54.37±1.24)岁;术前诊断及(或)手术方式:骨关节病行关节置换术18例,肱骨、股骨等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9例,颈椎、胸椎、腰椎疾病行椎管减压术33例,其他骨科手术1例。观察组71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19~85岁之间,平均(54.13±1.12)岁;术前诊断及(或)手术方式:骨关节病行关节置换术16例,肱骨、股骨等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2例,颈椎、胸椎、腰椎疾病行椎管减压术30例,其他骨科手术3例。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术前诊断及(或)手术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研究,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实施;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
1.2方法
本次研究所使用仪器设备为BW-8100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及配套的回收一次性耗材,由北京万东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日本Sysmex生产的XN-1000型血球分析仪。两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性血常规检查,观察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将配套的一次性双腔吸引管路与储血器连接,从切皮开始收集术中出血,将负压吸引设置为100~150mmHg,术中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对抗凝液滴速进行随时调整,保持与所收集出血容积比例为1:5,注意每隔10min轻摇储血器以保证收集到的血液与抗凝液充分混合。术闭将血液回收机的手动程序启动。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法:术前给予患者交叉实验匹配血型,术中根据患者除雪情况在自体血回输的同时以1.5~6U输注量输注异体悬浮红细胞。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时间、输血量及输血后红细胞相关检测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其中红细胞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PCV),分别于术后1、3天测量,计算公式为(术前-术后)/术前×100%,结果为“-”表示术后低于术前,为正值表示术后较术前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输血量
观察组回收血量为(953.16±113.46)ml,回输血量为(519.36±131.64)ml;手术时间为(134.76±20.49)min。对照组输血量为(551.16±126.57)ml,手术时间为(137.54±17.64)min。两组手术时间及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术后红细胞相关检测指标
由表1记录数据可知,术后第1天观察组RBC、Hb、PCV及术后第3天RBC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Hb及PC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下表。
3.讨论
骨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及失血过多的特点,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休克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输血量,现阶段血源紧张使得临床用血供需关系矛盾明显,传统异体输血由于检验手段不完善,不能检测所有病原体及窗口期的感染,传染病感染风险较大,从而可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可引发患者过敏反应及溶血反应等[2-3]。自体血回输技术为现阶段经临床验证的可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可行性手段,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可将回收血液中大部分杂质及各种有害物质有效去除,提高了失血的回收率,从而可为患者提供新鲜浓缩红细胞,对患者血氧运输能力的改善及维持血容量具有促进作用,且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出凝血功能异常及全身感染等症状,表明该技术安全性较高[4-5]。研究中观察组术后红细胞相关检测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表明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无血骨科手术中运用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患者血红系数相关指标恢复较异体输血慢,患者体内白血胞与中性粒细胞反应性明显升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勤,谷凌云,陈震,等.血液自体回输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10):66-68.
[2]陈晓亚,温会燕,林军,等.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脊椎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01):28-30.
[3]马赫,黄燕娟.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适应症的应用[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02):186-188.
[4]任媛媛.不同自体输血技术与异体输血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比较[J].中国医疗设备,2017,37(B07):175-175.
[5]周俐宏,梁海燕,姚洁,等.自体回收式输血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 河北医药, 2017, 39(2):227-229.
论文作者:张丽娜 廖瑛扬 李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骨科论文; 术后论文; 红细胞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