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田阳供电局 广西百色 533699)
摘要:实现电力计量设备自动化和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就要对电力计量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技术革新,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加大科技信息和设备产品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是提高电力企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安全生产,节约能源,提高供电效率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必须把握信息时代的发展契机,加大科研力度,密切关注电力计量一体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其特点和新动向,深入持久地、扎实有效的开展电力计量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使我国电力计量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现状对策
1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网络系统信息、数据的实时收集、分析、评估、处理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在电力计量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电力一体化客户终端和自动化变电站的广泛分布,我国的电力计量事业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国内普遍采用的电力计量技术手段是: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采集变电站、电力系统、客户终端等用电部门的数据,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研究和处理运用,实现了电力计量设备与电力计量技术的一体化应用及管理。电力计量一体化是我国电力事业改革的一项重大成就,体现了电力工业管理的巨大成功,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将电力计量工作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渗透到各部门各领域的电力管理中,通过各种先进网络应用手段的研究、实施、采用和推广,进一步加强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提高电力供应及工作系统的安全水准,降低人力物力消耗和管理成本,帮助提高电力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当前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中,我国的电力计量技术和电力计量设备应用越来越接近国际领先水平。许多电力管理部门和用电、供电单位都逐渐普及了各种数字化网络信息处理设备,如供电控制系统、用电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电力工作技术信息网络的扩大与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电力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合理、高效地用电创造了先决条件,并提供了环境保障。然而,我国的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现存的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系统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改善的地方,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了国内电力计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虽然国内的大型电力计量设备和设施已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水准靠拢,但直接面对用电者的电力计量基层部门仍存在着计量工具和仪器老化、损坏、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电力计量工作无法正常、及时地开展。我国的电力计量工作队伍十分庞大,电力计量工作人员经常发生变动和调整,影响了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许多电力计量工作者对先进设备仪器掌握、了解不足,操作起来非常生疏,降低了电力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相关监管监察部门对工作单位和部门的管理指导工作没有充分实施,致使电力计量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和职业精神,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尽职尽责地对电力消耗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影响了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对电力计量设备、装置、仪器的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处理时,部分机构和部门没有做好数据资料的妥善保管保存工作,导致信息和数据无法真实、全面的反映电力消耗使用的具体情况, 从而产生了数据失真的严重后果,对电力计量工作的广泛推广极为不利。
2 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措施
2.1 完善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体系
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基础在于具备完善的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决定了其应用过程中的标准化,也是应用领域得以扩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完善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体系,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1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组织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是实现电力计量技术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前提,其从不同程度表现出了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地位。为了保证专业管理机构建设的效度,需要在组织机构的划分以及职务职能分级等方面作出努力,使其形成树状分级管控的局势,从而完成对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全程监控。
2.1.2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流程化建设
电力计量技术本身是运行于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技术本身分析,其又是一个微型系统,因此在实现电力计量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流程化建设。流程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使得电力计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符合电力计量技术基本规范,关注注意要点,从而寻求新的突破。
为了保证流程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需要从相关技术人员入手,首先强化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具备掌控电力计量技术实施流程的能力。其次要从电力计量设备出发,完善其从工作原理到功能表达的完整过程。
2.2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
在实施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之前,首先要明确电力计量设备工作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其为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智能防控电力计量箱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由图1可见,随着智能化的推进,电力计量设备在内部组成上与传统设备相比,其向着更加简易化的方向迈进,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较大的便易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电力计量设备从整体上分析,其表现出了简易化,但是从每一个模块的内部构造上却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这主要取决于技术特性。
电力计量设备的多样性决定了电力计量设备管理的多元化特征,在实施电力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设备类型和工作原理,设计相应的管理规范。在注重其运行准确性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其的维护与保养,关注电力计量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动态特征,并适时记录与调整,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性。
其次,设备管理要形成基于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体制以外的特殊管理机制,从而增加相关维护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此外,提高相关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责任意识等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3 结论
电力计量在整个电力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简单地说,电力计量就是把所用的电量(即电能)记录下来,是了解和计算消费部门和人员所消耗电量的辅助手段,也是实现电能合理、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电力计量技术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相关设备设施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对用电效率的提高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对我国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做出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一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应对对策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康惠环.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 科技与企业, 2013(5):82-82.
[2]吴博.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00312-00312.
[3]王海涛.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 水能经济:68-68.
[4]穆凯峰.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及应用对策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36).
论文作者:黎勇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电力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对策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