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指导,必须要与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以“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满足“现实的个人”的需要和提供“现实问题”的解决途径为目标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带来三个重要启示:信仰启示,即坚持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自觉立下为人民做研究的远大志向;行动启示,即坚持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不断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创新启示,即坚持传承与创新,积极发挥理论引领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不论是在合写的著作中,还是在各自所写的著作中,都阐明了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开展研究工作的极端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并利用这个方法对物质生产实践,对现实问题和现实个人的需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建立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这个话语体系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解放。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高度重视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中,都包含着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论述。他们强调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指导,必须要与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

(1)研究任何问题必须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指导。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在日常理论研究工作和革命实践工作中发挥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了指导他开展研究工作的科学方法,“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1],即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正是在这种科学方法指导下研究各类社会问题的。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一定的经济状况出发,对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这段历史进行了“初次尝试”。马克思也指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反映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一个是指导人们开展研究的科学世界观,一个是指导人们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方法论。这样就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为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2)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就是关于社会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要求这种科学要“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2]并在这个基础上从世界本身的原理出发去阐述这个世界。关于唯物主义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是要注重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描述,从对每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中得出结论,也就是从实践活动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及范畴出发描述社会生活过程。二是要避免把理论当作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历史唯物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需要把它作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引线和研究历史的指南来应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物质生产生活和人们所处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各项活动,它的直接目的就是理解实践本身,并推动社会生活实践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从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无论就学科自身性质及其建设发展来说,还是就理论研究工作者从事研究的实际工作来说,都必须把哲学社会科学与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

公式(2)中,τloop表示导航信号从地面站上行至卫星,经卫星转发后由地面站接收的环路传播时延;τhw,tx和τhw,rx分别表示地面站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时延;τtr表示信号传输链路对流层时延;τio表示信号传输链路电离层时延;τsat表示转发器时延;τsd表示星地时延。

二、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整个世界史观”的根本性变革,克服并超越了以往哲学家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片面历史观,始终把物质生产生活作为研究的基础,从物质生产生活出发开展研究工作。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以前所有的历史观的根本不同:以前所有的历史观认为,“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求”[3]457,而新的历史观认为,“至今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阶级……是由于当时存在的基本的物质条件”[3]458所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意义不仅表现为给人们证明了“三项内容”,而且表现为作为“一种考察方法”使人们认识到“三种情况”。所证明的三项内容是:第一,除原始社会以外的迄今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第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一直存在的,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非理性的力量关系是社会权力;第三,大多数人总是注定要从事艰苦的劳动而很少能得到享受。认识到的三种情况是:第一,人类历史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方式的发展史;第二,资产阶级控制的高度发达的资本生产力所导致的周期性的商业危机已经证明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已经成为生产发展的障碍;第三,无产阶级将成为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归根结底制约历史发展的是经济条件,同时强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对经济基础发挥反作用,两者共同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坚持把物质生产生活作为社会研究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全部历史,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从这些研究中引出相应的一般结论或规律性的东西。

(二)坚持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一经找到新的历史观的直接表达方法——唯物辩证法,就立刻把它运用到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4]149。唯物辩证法涵盖了自然界(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思维(人自身的关系)等领域的普遍规律,主要包括“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4]534三个最一般的规律。关于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唯物辩证法为自然界的发展过程、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普遍联系以及自然界不同领域之间过渡提供了类比和说明方法,是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从事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历史的产物,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不同时代世界普遍联系的各种不同见解,为“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要提出的理论提供一种尺度”[4]499。然而理论自然科学家往往缺少对哲学史的认识,因而产生所谓的“崭新的知识”,其实在哲学界早就被提出并抛弃了,造成了让人嘲笑的“时髦”。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和联系观这两大重要的方法论:其一,任何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显示出自身的存在,科学也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4]579,这也形成了不同的科学分类;其二,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理解事物必须从“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4]23中去找寻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性。一般意义上讲,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理解宏观问题的“望远镜”,把唯物辩证法作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显微镜”,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能够对现实的个人和现实问题做出科学的“诊断”和“解剖”。

马克思恩格斯都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6],他们信仰坚定,志向高远,为当时的人们和后来人所景仰。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具有无比坚定的信仰。在那个革命斗争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他们都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磨炼,即便是遭遇贫穷、饥饿和疾病,遭受驱逐、诽谤和诅咒,他们都毫不在意,仍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在深入领会无产阶级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伟大思想,从而指明了斗争的方向以及为何而斗争。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十分高远的志向和伟大的人格力量。马克思有着“非常鲜明的正义感”,是“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被称为“摩尔”;恩格斯有着“高深的造诣和坚毅的意志”,是一盏“智慧的明灯”,被称为“将军”。他们把自己高度智慧的全部力量都贡献给了工人运动,孜孜不倦、默默奉献,这就是他们的志向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其精神品格而言,它本身就是伟大思想,启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信仰信念信心,自觉立下为人民做研究之远大志向,戒掉空谈,坚持实干,把研究成果用来造福人民。

(三)坚持把满足工人阶级的需要和提供现实问题的解决途径作为研究的目标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502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合作四十年,写下了彪炳史册、光耀千古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当时既有效指导了工人阶级运动,为增强工人阶级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提供了科学指引,又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社会历史理论,创造了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极为重视,为了更科学和更有说服力地解释世界,他们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一方面,他们广泛搜集和整理有关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细致分析这些材料的生命和特性,深度挖掘这些材料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另一方面,他们将创造的理论成果直接应用到具体实践中。一是用来分析现实问题,包括对当时各种社会思潮、资产阶级当政者以及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家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二是用来指导现实工作,主要是对国际工人协会、工人阶级运动和各国青年以及知识分子等工作和思想中的问题进行科学指导和思想引领;三是创立描述实践的新的历史科学,它的光辉典范就是《资本论》。通过这些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发现问题更加精准,思考问题更加精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其行动力量而言,它本身就是行动指南,启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有效结合起来,而且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过程中达到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之目标,也就是说要理解实践并推动实践的自我批判。

三、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它的具体应用需要和各国实际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结合起来。它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信仰启示:坚持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自觉立下为人民做研究的远大志向

过了好一会,阿花用纸巾擦了泪,又像蛇一样缠过来,温柔地说,阿坤,你是误会了,我和江锋真的没有什么。我把脸扭过去,茫然地望着窗外,眼神空空的。阿花对着我的背影说,阿坤,其实我从没说过要嫁给你呀,我们只是好朋友,那种可以肝胆相照同床共枕的异性朋友,这难道还不够吗?

(二)行动启示:坚持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不断提升理论思维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现实目标就是为工人阶级运动服务,满足工人阶级的理论需要,解决革命斗争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事艰苦的理论研究工作,而且亲身领导和参加波澜壮阔的工人阶级运动。他们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是要运用理论掌握群众的物质力量,是要让科学技术为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服务。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5]11理论的彻底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实践能力上,即理论能够有效地被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并在具体活动中得到有效运用,这种运用的目的是要把社会和自然引向有利于人类解放的方向。作为实践活动的科学的价值在于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自我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借助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对工人阶级运动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马克思对法兰西阶级斗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后来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资本论》。恩格斯应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后来对杜林的“创造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批判,形成了《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工具,取得了影响极为深远的研究成果,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日益广泛地为各界所接受,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所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得到传播、应用和研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理论立足人们的社会生活,紧跟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能够为人们的理论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服务,是一种科学的、革命的和服务人民的理论。

(三)创新启示:坚持传承与创新,积极发挥理论引领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7]因此,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是不需要人们当做“神灵”来高阁供奉的,只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在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他们所创造的一般原理的正确性,并强调工人阶级“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来运用这些一般原理。这明确指出应用任何理论都要立足实际情况,而不能直接把理论做教条式使用,不然就会犯错误、栽跟头。首先,必须对理论进行彻底分析和研究,详细考察理论产生的历史以及它的具体发展过程,研究它的科学性与局限性;其次,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来确定理论的可行性,并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的局限方面进行修正;最后,要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吸收其他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创造并发展新的理论,形成“实践生成理论,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状态,始终保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其理论传统而言,它本身就是创新理论,启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扎根现实,着眼未来,不断发展马克思的理论学说,以使其具有时代气息和特色。要做到既能够满足现实的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又能够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持续创新和永续发展。

“关注人、追求人的解放和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核心价值取向。”[8]“要研究当代社会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纯哲学的范围内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而要同经济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9]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鲜明的问题导向,他们为那个时代和后代贡献了智慧。摆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就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秉承马克思恩格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科学方法及伟大的精神,在深入理解中国人民鲜活的实践基础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根据5.1节的模型和系统参数设置,不考虑安全性概率阈值,模拟运行系统400次,每次运行到系统违背安全属性或观测序列的长度大于50为止.在400次运行中系统违背安全属性64次.通过分析系统每次运行的观测序列、最大可能执行路径和系统实际执行路径,表3给出IIV算法和PF算法安全性预测错误率和本文提出的反例预测算法的错误率.当系统违背安全属性时,我们的方法能够给出反例而PF算法不能给出系统反例,在安全攸关系统中,漏报的危害比误报要大, 而IIV算法漏报次数只有PF算法的一半,预测错误率下降了近20%.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不断推进,必定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对于民办本科院校,如何进一步做好数学建模的教学改革工作,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8]陈新夏.唯物史观价值维度的当代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3):64.

[9]丰子义.经济学研究对唯物史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2):134.

收稿日期:2019-04-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710048)

作者简介:孙福胜(1986-),男,博士研究生;E-mail:naeasfs@163.com

文章编号:1671-7031(2019)04-0095-04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标签:;  ;  ;  ;  ;  ;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