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是思雏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目的地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创设让学生提问的杌会”、“在化学实验中培养问题意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来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旧识、学习新知、提升化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素养 问题意识 问题引领
推进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的方向。我们知道人的学习必须处于良好的心态之中才会事半功倍,效率倍增,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谓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只有自己产生了好奇、疑问的心理,才会努力刻苦地探索,就会有显著进步。“导学——自学——互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在自学和互学阶段产生好奇和疑问,从而置学生于“愤”、“悱”之中,产生学习的内趋力。新课改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宗旨,大力提倡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什么?怎样去探究?只有当学生有了问题后,思维才能启动,探究才有目的与方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体现出来。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有效进行“导学——互学——自学”教学的基础。疆内初中班的学生理解能力欠佳,在自学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我们狠下功夫进行课堂预设,以问题引领教学。那么,在内初班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利用新授课前导入,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但真的要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或者观看实验、挂图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在溶液浓度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先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录像,利用不同浓度的氨水给相同的农作物施肥,会看到农作物出现了不一样的生长情况。老师再演示一个实验:取相同的两个水杯,将红糖加入水中,一个杯子多加点糖,另一个杯子加很少的糖,然后问学生:你估计哪杯水比较甜?学生在这两个情境中会初步认识到什么叫浓度——本节课需要研究的对象。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明确了探知的方向。
二、创设让学生提问的机会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老师认真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整个过程。老师总是希望把学生讲解得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样会感觉到将书教好了。一般是不给学生提出预设以外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了,也不给予完整的解答,因为老师认为学生的问题是与考试无关的,解决这些问题会耽误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被动地接受知识,总是沿着“教师讲学生听——理解——做作业巩固——准备检测”的模式进行学习,很难跳出老师所预设的教学思路。尽管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也有问,学生也有答,但学生的答都是老师预设好的,不会超出预设的轨道,如果老师不问,学生也没有机会去问,因为教学程序早已安排好了。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进行学习,思维受到了严重的束缚,求新、创新的思维不会产生,只能逐渐被培养成知识的接受器。 新课程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而教,教学生会学习是关键。知识是无限的,有限的学校里的学习时间是无法学完所有知识的,只有让学生会学习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而不是包办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权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应该让学生尝试判断自己的思路是对还是错,体验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当学生提出不合理的问题或者错误地解释问题后,老师要耐心地指导,甚至是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而不是简单地下一个不对的结论,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尊心。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善于提问,有的学生天生性格内向,也不善于提问。老师应该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利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学生一旦鼓起勇气提出问题,老师要好好地珍惜他们的勇气与表现,用欣赏的语言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某些学生思维很快,语言也很快。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无论他说的对还是错,都干扰了其他同学的思维,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这些“快嘴”的学生,老师不能只用批评的方式对待他们,一味地批评可能收到相反的教学效果,他们可能不再快嘴了,但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思维也不再“快”了。解决快嘴的最好方式,就是利用课后时间与这些学生商量一下,既要鼓励他们发言,带动其他不喜欢说话的同学,又要使他们学会周密思考,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从阅读中产生问题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与产生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学生在阅读教材、报刊、网络信息时,会接触到很多的信息,有些内容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有些信息无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从而形成了问题。比如,他们在阅读资料时发现这样的信息:中国人在烧黑色的石头。学生会理解思考:这个黑色的石头是什么物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猜想这个黑色的石头可能是煤炭。当前提倡绿色能源——酒精,他们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酒精为什么能代替汽油?为什么说酒精是绿色能源?疆内初中班学生住校学习,因此,课外知识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可利用晚间新闻时间和周末时间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从而拓宽学生视野,在学习中能勤思、敢思、有思。
四、在化学实验中培养问题意识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能使学生直接地感知到化学的奥秘与神奇,实验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酒精能燃烧,而水为什么就不能燃烧?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一段时间后,瓶口为什么能产生白色的固体?加热固体药品的时候,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实验的现象与学生已有知识理论的差异,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精心地设计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产生惊奇以及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五、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学生关注生活现象的时候,常常会与自己的化学知识产生矛盾,进而形成问题。比如,酸雨是怎么形成的?白色的污染有什么好的办法将其消除?画粉为什么能发酵?酒、醋是怎么酿制的?衣服的油污如何除去?白色的衣服能与褪色的衣服一起洗涤吗?生活是化学学习的力量之源,学生在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后,常常用掌握的知识重新审视身边的事,他们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就成为了一种问题的来源。因此,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培养问题意识,使生活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比如,金属为什么会生锈?如何预防?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从而逐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大力提倡进行有效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在CO2实验室制取的探究中,老师先复习实验室制取O2与H2的装置知识,再介绍CO2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等,然后根据这些知识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并组装好。可以请各学习小组的代表上讲台展示他们的实验装置,并介绍他们采用这样装置的意图。学生会通过比较寻找到自己的装置的优缺点,发现自己的问题。最后请学生思考一下:如何使反应装置简单又方便呢?这样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重要的教学意义,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老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养成好思、好问的习惯。
论文作者:孙剑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意识论文; 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