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市级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
李国宇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潮流形式,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传媒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逐渐弱化,再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地市级媒体如何做好媒体融合工作?本文剖析传统地市级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希望能够找到新的路径,给媒体从业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传统地级市;媒体融合;新媒体
一、传统地市级媒体融合的必要性
媒体融合是一项改革工程,是互联网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是当今一项紧迫课题》[1],表明媒体融合已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虽然地市级媒体不如中央或者省级媒体的影响力大,但是对于一个地级市而言,他的媒体权威属性依然存在,面对时代改革的巨轮,传统地市级媒体,应当居安思危,提前谋略,才能顺应潮流,在这场媒体融合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产管理的核心就是生产跟踪,基于生产过程采集的数据,监控和记录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图3为制丝车间的生产管理界面。
我们没有见过面,但彼此都有耳闻。高文鹏过来时,主动和我打招呼。他说看到我身上的工衣,就像见到了故人。我们就像故人一样坐下来,要了两个菜,喝啤酒。初次见面,好像也没什么不自在的。高文鹏给我的印象就是高。他说,一米八二。我开个玩笑,太高了,景花厂那座小庙,哪能容得下你?高文鹏笑笑,个子高顶什么用,我的水平也不高,不如你呀,话又说回来,我对阿花可是忠心耿耿啊,像我这样的人也很难找啊。可阿花居然找到了,这不,你来帮她了,我就放心了。我说,你说你忠心耿耿,为何又离她而去呢?高文鹏一声喟叹,说我离开也是情非得已啊。
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地级市中的传统媒体在当地具有绝对的地位与权威,这是新媒体难以抗衡的,尤其是市级电视台与政府有关部门,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地级市看到一种情况,那就是传统媒体发展步伐较为缓慢,而新媒体又难以突破瓶颈,实际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地级市的媒体融合工作就显得的十分必要,只有不断提高媒体融合深度,地级市媒体才能成为人民真正喜欢与新信赖的媒体,从而达到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传统地级市媒体融合过程中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级市虽没有央媒与省部级媒体所具备经济优势与政治优势,但在地方还是有不错的政治资源。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很多地级市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也做出了一些动作,如搭建门户网站、开发手机APP、创建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等,但基本上只是框架上的照搬,布局简单,内容单一,根本没能没能从影响力构成的与生产方式等大方面进行创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融媒体人才质量偏低
传统媒体不仅是在融媒体人才质量上偏低,而且长期经营驱动力不足,从受众、内容、技术三方面阐述。
一方面,在新媒体的疯狂冲击下,地市级传统媒体的人才技能守旧和思维僵化,还沉浸昔日辉煌的体制风光当中;面临转型的困境,虽然有小部分人不断试探,运用新媒体手段与形式,但是奈何地市级媒体的顶层设计没有发挥其自身作用,其根仍然是传统媒体,并没有真正做到融合。另一方面,地市级媒体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引进人才政策单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如国内一二线城市力度,导致很多传媒人才大量流失,而且引不进来。
(二)传统媒体驱动力不足
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是新媒体,人才是第一位的。地市级电视台和报社等媒体,由于长期受益不景气,媒体采编人员严重缺乏,而小城市又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再加上地市级媒体机构的高度和格局视野都很窄,因此,地市级媒体在融合进程与质量上,总是比其他层级的慢一拍,也是制约地市级媒体融合的关键因素。
第二,内容驱动差。地市级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模式僵化,发布或者报道的内容多以当地机关大事、领导活动居多,缺乏主题策划,内容重复性严重;一篇稿子在报纸、公众号和客户端同时发送,程式化严重;此外,内容缺乏图文并茂、生动感人的百姓故事,难以吸引群众、打动群众。比如以亳州市《亳州晚报》和《亳州发布》两个平台,2019年8月某一篇关于“高铁试通车”的内容,报纸和公众号以及客户端仅仅改了标题,内容完全雷同。
[1]The“Belt and Road”initiative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with more Chinese investment pouring in these regions,said Gordon Flake,director of the Perth US-Asia Center.
扎根本土,不是深入农村,也不是尽搞土味;而是依托本土文化,传播正能量。首先,要符合当地发展需求,对内要结合当地政府的指示精神,做好自己的耳目喉舌之本职;其次,要深度挖掘市民身边的新闻资源和事件,传播市民最想了解的信息,对市民大众有价值;最后,利用新媒体手段形式,依托当地的历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用户特点,打造属于当地人自己的特色内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力;做到想为民所想,供为民所需。
第一,受众驱动小。由于新媒体的深入,地市级的市民大众日益关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媒体形式,早已习惯手机、电脑浏览新闻,地级市报业媒体长期缺乏受众群体。
本设计是一种新型电动车防盗装置,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利用震动传感器采集外界信号,并将信号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依据接收到的有效信号,控制蜂鸣器与发光二极管的开启,从而实现声光报警;利用红外遥控可对防盗装置进行布控或解控,当开启布控时,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解除布控则使装置处于休眠状态;此外,设计巧妙地将GPS与GSM功能融入到系统中,可以通过短信通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定位。系统结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
现阶段大部分地级市传统媒体已形成纸质版报纸、电子版的数字报以及“两微一端”的产业模式,但整体的传播效果十分有限,只是简单把报纸内容搬到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上,形成所谓的“报网”或“台网”,并没有真正体现其引导力与传播力等。这种简单的照搬挪用,并不是“互联网+”,这些只是形式与渠道上的变化,并不能真正体现传媒融合的优势所在。
(三)“互联网+”思维不到位
第三,技术驱动弱。地市级媒体技术方向不明确,一些融媒体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平台建设方向不清晰,数据和智库都没有建设完备,更无法与央视媒体“中央厨房”比拟,并且对于媒体技术的资金支持投入小,导致技术更新迭代缓慢,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难以满足市级融媒体建设的技术要求,严重制约新媒体平台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体现的是一种用户思维,如果只是简单的从纸张搬到电子屏幕,没有考虑受众的需求,僵硬的融合只可能会给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弱。
三、传统地市级媒体融合路径
要想让传统地级市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就需要我们看清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理清思路,结合当地特殊性思考具体的对策。从总体上来说,现阶段传统地级市媒体融合还是应该以“深耕本土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为原则,在媒体制度上进行创新,不拘一格求人才,才是利于本地级市的生存关键,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政治资源优势,打通媒体与大众之间的“鸿沟”,做好为本地居民满意的“好媒体、精媒体”,才能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倘若连本土内容都搞不定,那么该地级市媒体融合则会缺乏主心骨,给人一种脱离实际的感觉。
(一)扎根本土,深耕内容
内容为王或是渠道为王,一直是媒体人争论不休的问题,也一直是学界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地市级传统媒体融合之路的前提,则是先把内容做好,坚信持续输出精致内容,是融合之路的第一步。从受众角度看,作为本地市民对于当地的需求量仍是巨大的,很多四五线小城市的新闻都不能够成为大媒体平台的流量;而地市级媒体恰好充当这一缺口,能够以最快速度为用户提供优质资源和最新鲜的事件报道。
阿米东索神山,孤峰独秀,气势磅礴,是祁连县的象征,因其形似牛心,所以又被称为牛心山。牛心山海拔4667米,积雪常年不化,皑皑雪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壮美。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媒体融合本身就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改革工程,需要不断完善改革机制,才能够顺利推进媒体融合进程发展。
笔者认为首先,要整合地市级的媒介资源,整合并不是兼并,而是根据用户需求,形成差异化内容,避免重复性传播,提升传统媒体效率;其次,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消弭体制内外的差距,形成“全员同工同酬,量化绩效指标,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薪酬模式。针对体制内普遍存在的“岗位职责不明晰、人浮于事占职位、工作分配不均”等现象,重新制定规则,实现“科学有效,体现价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改革目标;最后,完善政府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改革进程。改革并非小事,需要政府、主体单位等多方面协调,全面推进改革进程。
(三)做好跨界
“互联网+”的思维,本身就是一种跨界。目前很多地市级传统媒体仍然停留在为用户提供讯息的层面,这使得其受众越来越窄,导致收益“断崖式”下滑。
笔者认为地市级媒体想要深度融合,必须做好跨界。第一,拓展自身业务,呈多元化趋势发展。新闻不只是提供讯息,更有社交功能。媒体业务多样化能够有效拓宽媒体的发展空间,减少其生存压力,同时也有利于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第二,地市级传统媒体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品牌资源、宣传优势等条件,积极寻求互联网企业合作,提升自身的市场化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市级的媒体融合之路还很漫长,“内容与技术,人才与思维融合”只是解决媒体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媒体开发的客户端下载量低、用户活跃度低、粉丝数量少、内容缺乏吸引性等问题。但真正做到深度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笔者的建议也希望能给地市级媒体提供一些帮助,相关人员结合地级市媒体的特殊性进行综合考虑,做好改革工作,向多元化方向迈进,为媒体融合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殷陆君.深刻认识融合发展战略意义认真学习推进工作领导艺术——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1·25”重要讲话精神[J].传媒,2019(2上)
[2]史文静,吴华清.区域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实践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8(22).
[3]唐燕玲.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难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7(12).
[4]徐凤.探索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以蚌埠广播电视台为例[J].新闻世界,2015(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亳州市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研究——以亳州市为例”(项目编号:201903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国宇(1994-),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目前是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教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广告传播,文化传播。
标签:传统地级市论文; 媒体融合论文; 新媒体论文;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