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惠东县人民医院 广东惠州 516300)
【摘要】了解中成药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中成药以其疗效稳定、服用方便而在儿科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西医医生中更是普遍。但由于对中医辨证的了解不足从而在儿科应用中成药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理论指导文件不足和缺乏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不适当的联合用药,缺乏了解有毒成分及对不合理配伍的意识不足。因此合理应用并加强保障系统,提高临床药师的水平,促进中成药在儿科的应用。
【关键词】中成药;儿科;应用现状;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354-02
中成药是一种按照中医辨证的原则和历代的治疗经验进行中药加工而成的剂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丰富了临床用药的选择[1]。在儿科应用也十分广泛,但儿童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务工作者需要准确辨证,合理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近年来,调查发现中成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存在突出问题[2]。本文分析了中成药在儿科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整理如下。
1.中成药在儿科的应用现状
中成药(包括医院制剂)在儿科的应用中,包括儿童专用的药物、成人和儿童共用的药物、分年龄明确的儿童药品用法用量的药物,只表明儿童基本用量,并没有解释不同年龄段用法用量的药物。
儿科应用的中成药(包括医院制剂)中多为解表、调理脾胃的药。安神益智剂(小儿智力糖浆、静灵口服液、多动宁胶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是儿童专用药。补益药虽多,但儿童专用药的数量和儿童使用剂量是非常有限。
中成药剂型大多是适合儿童服用的颗粒剂和口服液,其次是片剂和胶囊剂。丸剂、粉剂等中药口服剂型较少。颗粒剂、口服液、糖浆、泡腾片、咀嚼片等现代剂型已在数量上占优势。大多数儿童不宜使用的剂型是成人和儿童共用的药物,主要应用在血液科和肾脏。
2.中成药在儿科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指导文件存在不足之处
广泛应用于儿科的中成药说明书存在许多缺陷,儿童使用方法和剂量信息不全,或存在过度应用现象。由于儿童中成药种类少,一般成人用的中成药没有明确说明区别于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有药物的剂量,只根据成人剂量减少的经验处方,应用不规范、重复用药的潜在威胁[3]。甚至有一些医生认为,中药的作用是温和的,根据规定转换为儿童的剂量可能是小剂量,任意增加剂量[4]。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其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药物的利用与代谢不同于成人。药物剂量的确定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如新万古霉素消除半衰期在成人和儿童中是缓慢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呈负相关,随着新生儿肾功能的快速发育和发展,相关的不断改善,如过度使用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中成药中含有的成分比化学药物更为复杂,因此,中成药的用法用量应谨慎,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权威资料确定治疗计划。一项调查表明,儿科门诊处方药的说明书超标准存在突出问题,主要为用法用量不规范。其次是年龄、适应症。为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外,2010年还发布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因为大部分的规定不是强制性的,在具体工作实践还有比较大的空间来提高[5]。
2.2 中成药应用于儿科的不良反应的意识缺乏
儿童的生理特点是特殊的,但药物临床试验主要是针对成人,儿童的大多数药物没有进行儿童相应的研究,大部分药物参考成人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使得儿童用药较成人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在儿童群体中发生率较高,中成药在患儿群体中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儿童某些不良反应的出现,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是独特的。由于缺乏信息,临床用药的复杂性和儿童自身对不良反应的难以确切表述,容易被忽视或误判,甚至诱发药物性疾病[6-7]。
2.3 对毒性成分及不合理配伍缺乏了解
部分中成药组方中存在有毒药材,在中成药中毒性药材应用不规范等情况下,医师对中成药的毒性以及药物间的配伍禁忌缺乏警惕[8]。对国家药品标准中收录的儿科中成药与相关毒性药品目录进行比对发现,约有1/2的儿科中成药含有毒性药材,且存在所含毒性药材来源复杂、部分药方中毒性药材的剂量超过规定用量、治疗病症用量的计法不科学等问题。中成药的联合使用较为常见,其中一些药物的重叠,特别是有毒成分的重叠,有潜在的风险,临床医生和药师需要更加谨慎。对于中成药之间或中成药与西药之间的配伍造成的不良后果,很多医师也没有明确了解。儿科诊疗中中药、西药联合应用比较常见,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儿童中药、西药联用的处方占30%,而不合理配伍则占联合配伍方式的20%。例如,一个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开小儿肺咳颗粒,含有人参、白术止咳颗粒、等补益中药多用于虚咳,长时间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不适合作为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外感初期。两药联合易加重病情。再例如临床诊断为咽炎,开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喉咽清口服液、施保利通片、小儿热速清颗粒。这几种药物的疗效和适应症相似,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小儿热速清颗粒主要成分都为黄连、连翘、柴胡、大黄等苦寒之品,多服易伤脾胃,处方用药重复,不符合临床用药规范[9-10]。
表1 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
3.中成药在儿科应用存在的问题的相关建议
3.1 加强用药的安全性
中成药在我医学的发展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很普遍。但由于对临床疗效缺乏有效数据,许多药物不适合儿童使用;即使是儿童专用药,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较少,所以在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占药品不良反应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虽然有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但主要是针对新药进行临床研究,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法规和技术指南,对上市药品进行再评价,包括临床儿科药品再评价工作[11]。对本院以临床药师为主,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提高儿科医疗团队安全用药。
3.2 提高中医临床药师的水平
中医师已经熟悉中医体系,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内涵的特点,应充分综合利用其专长加入到儿科医疗队伍的构建中。医院还应辅以中医临床药师的专业培训,中医辨证遵循原则如阴阳、寒热、虚实等,进一步丰富儿科临床知识储备,并规范中成药的应用。中药师与临床医师合作,在遵循中成药药品说明书权威性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避免超量应用和出现典型的配伍禁忌问题。临床药师参与医疗查房,只有深入临床,参与查房,才能掌握患儿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这对观察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是重要的信息。临床遇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临床药师应及时总结,定期进行健康教育,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也有助于提高儿科医生的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水平。此外,工作表是临床药师对中医文献的基本工作记录的载体,合理的工作表设计可以减少重复工作。通过记录患儿用药信息和病情变化可以完全再现药物治疗的临床过程,临床药师可以根据查房前后的相关记录进行专业判断。
3.3 住院儿童合理使用中成药
住院患儿由于迫切需要治疗,且患儿较为集中,所以用药比门诊更为广泛。中医临床药师可从住院患儿组着手,合理使用中成药。医院药师针对中成药,分析医院临床工作,建立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和提高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原则及标准,为合理应用中成药奠定基础。
3.4 完善儿科应用中成药的说明书
为改善儿科使用的中成药的说明书,督促厂家改进、充实说明书,并定期更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建议编写儿童用药指南统一作为儿童药物治疗的标准和依据。
4.小结
儿童是应用中成药的一个重要群体,保证儿童中成药的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成药在儿科应用存在的问题有指导文件存在不足之处、儿童的应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意识缺乏、对毒性成分及不合理配伍缺乏了解等。我们可以采取加强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中医临床药师的水平、住院儿童合理使用中成药、完善儿科应用中成药说明书等措施,促进中成药在儿科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泰,刘杰,李士勇.儿科应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医杂志,2016,57(01):84-86.
[2]郭春彦,王彦青,张萌,王晓玲.中成药在儿科应用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药学杂志,2017,52(04):327-330.
[3]顾圣莹,王蕾,李晓宇,刘皋林,范国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6,16(06):443-447.
[4]李亚昙,阿衣古丽·玉努斯,滕亮,蔡静,贾蔓箐,谢婧雯,刘园园,YANG Miao. 新疆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02):164-168.
[5]李怡,许百虹,谭淑敏,周湛淇.儿科急诊口服中成药应用分析[J].中药材,2016,39(12):2894-2896.
[6]朱珍艳,王晓星,李培红,张淑君,陈超,赫军.2012—2015年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口服中成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06):811-814.
[7]梁萍,李婷,宋民宪.儿科用口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11):1051-1052.
[8]林桂锋,杨樱,何小敏,叶毅芳,喻丽元.儿科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05):33-34.
[9]李怡文,薛文鑫,樊硕,李静.2014年某院儿科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1):1408-1412.
[10]苏暄.儿科中成药循证研究开展的难点与应对方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副院长申昆玲教授访谈[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1-4.
[11] 薛正明,杜颖,张石革.《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成药(第3批~5批)名单儿科用药[J].中国药房,2004,(04):63-64.
[12]钱丹,李智君,成琳.儿科医院中成药的应用状况[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236-237.
论文作者:刘壬通1,沙志勇2,余锦祥2,张翼翔1,林伟斯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中成药论文; 儿科论文; 儿童论文; 药物论文; 药师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剂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