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新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论文,新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外交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和规律是,一个国家的外交是其内政的反映和延续,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中国外交学界在研究满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外交时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清政府的外交丧权辱国,民国政府的外交挟洋自重,崇洋媚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
今年3月17日,李肇星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任外交部长,外交部的中心任务是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抓住并尽可能地延长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简单地回顾一下过去两个月的中国外交,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地实践“三个代表”,仅以处理伊拉克和朝鲜核问题,特别是参加抗击“非典”工作为例。
一
新外长走马上任不到72小时,中东即爆发了伊拉克战争。外交部马上发表声明,谴责美英无视联合国有关决议,呼吁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伊问题,呼吁有关各方保护伊拉克民众生命和财产,维护伊拉克主权和完整。
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向伊拉克难民提供了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和10万美元资金援助。
就在战争爆发前几个小时,我驻伊拉克使馆迅速帮助我国在伊境内的经商和劳务人员及新闻记者近两千人全部安全撤离。我驻伊拉克张维秋大使确认在伊所有的中国人都安全撤离后,才带领使馆人员撤离到我约旦使馆。在整个伊拉克战争中,中国公民无一伤亡。中国公民撤离了,但中国使馆、中国公司办公设备等还在伊拉克。中国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国等提供我使馆等座标,要求美英联军不得对我目标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同时,还与美英就我与伊拉克方面原有经贸合同等进行谈判,维护我经济利益。
目前,伊拉克仍处于无政府状态,经济建设尚待开始。我驻伊拉克使馆人员已经作好返回巴格达的准备。中国中东特使王世杰已赴中东和海湾重要国家,宣传我对伊拉克战后政治安排和经济重建的主张,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而积极努力。5月9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就解除安理会对伊拉克制裁提交决议草案后,中国从维护伊拉克人民切身利益、促进中东和海湾地区和平与稳定和尊重安理会权威等方面考虑,一直与安理会其他成员一道就解除对伊经济制裁问题进行认真磋商。中国积极主张,伊拉克的未来应该由伊拉克人民自己选择,强调联合国应在伊经济重建中发挥关键作用。
5月13日,摩洛哥国王特使(农业大臣)安索尔在北京对李肇星部长说,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是建设性的。16日,苏丹代理外交部长与李肇星部长通电话时表示,中国是正义的,中国是中东和海湾地区和平的坚定维护者。
二
今年初以来,牵动国际关系的两大问题无疑是伊拉克和朝核问题。如果说伊拉克战争是国际社会和平努力失败的产物的话,朝核问题却因国际和平努力成功而从失控边缘回到谈判桌前。4月22日,世界主要媒体报道的焦点是,伊拉克的混乱场面和中美朝北京会谈将于4月23日举行。
自去年10月以来,朝鲜核问题一波三折,不断升级,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数次实射导弹,多次威胁启动核设施,发展核武器,同时要求与美国举行两边会谈,谈判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美国一方面坚决拒绝与朝进行任何形式的两边会谈,一方面加紧在韩国的军事部署,驻韩美军与韩方针对朝鲜举行军事演习,美并从本土增派远程轰炸机到关岛,五角大楼还就朝鲜核设施制定打击计划。朝鲜核问题严重影响着朝鲜半岛和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朝鲜半岛这块只有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1500万军队,并在“三八线”两侧对峙,半岛成为目前全世界单位面积内聚集军队最多的地方。中国与朝鲜有近1300公里的共同边界,历史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帮助朝鲜抵抗过美国的入侵,中朝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朝鲜核问题的演变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安全。
然而,中国经过艰苦的外交努力,尤其是反复大量地对朝鲜和美国做劝服工作,终于将双方从尖锐对抗、剑拔弩张的关头拉到了和平的谈判桌前。4月23日上午9时整,在中国代表团的主持下,朝鲜谈判代表和美国谈判代表终于坐在了一起,朝美代表们的手终于握在了一起。在两天的谈判中,朝美双方代表充分阐述了自己对朝核问题的看法,并就如何解决朝核问题、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维护半岛稳定等重大问题深入广泛地交换了意见。25日上午,李肇星部长来到谈判会场,给朝美代表讲述了中国传统“和为贵”和“万事开头难”的思想,并主持了北京会谈的闭幕式。
朝鲜核问题是美朝矛盾长期激化的产物,仅靠一次会谈要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北京会谈在国际上被传为佳话,加深了朝美之间的相互了解,暂时缓和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程度。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认为,北京会谈是中国外交智慧的成果,是中国对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三天后,布什总统给胡锦涛主席来电话表达了两点,第一是北京会谈是积极和建设性的,感谢中国为此所作努力;第二是美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中国人民与“非典”的斗争。
三
自“非典”疫情发生后,战胜“非典”就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中心工作。面对“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灾害,外交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确保外交工作正常运转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争取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我国与“非典”的斗争,推动防治“非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防范台独势力利用“非典”问题挤入世界卫生组织,将“非典”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非典”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给外交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仅截至4月20日,取消或推迟访问中国的外国官方代表团就达89起,取消或推迟访华的国际机构代表团或在华举行的重要国际会议共22起,我国重要出访团组51起受到影响。截至5月19日,共有124个国家因“非典”对我往访团组和人员采取限制措施。事实上,“非典”给国际交往造成影响是可以理解的,有关国家为了对付“非典”采取的一切必要防范措施,也是对国际社会共同战胜这一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支持。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温家宝总理4月26日紧急赴泰国出席“中国——东盟十国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这次出国给人最深印象的有三点:一是时间短,来回不到24小时;二是效率高,温总理与东盟十个国家领导人就防治“非典”和开展合作等关键性问题深入研究并达成六项共识;三是代表团成员精干,在不到一个“排”的代表团中,我国最优秀的病毒学专家、传染病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等占了一大半。会议期间,各国专家也就防治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交流。
5月20日,吴仪副总理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与“非典”作斗争的情况,成功地挫败了台湾当局借“非典”问题搞“两个中国”,挤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政治图谋。
两个月来,中国先后成功地接待了巴基斯坦总理、圭亚那总统、日本外相、韩国外长、塞黑外长、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印度国防部长、法国总理和罗马尼亚总理等外国高级代表团对中国的友好访问。两个月来,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与27个国家的外长通了电话,与52个国家的外长互致信函,出席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回国途中在莫斯科停留不到二十个小时,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等举行了会谈。
外交工作增进了相互了解,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斗争赢得了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许多国家领导人来电慰问,并以不同方式给以物资、药品、医疗设备和资金等援助。
估计这篇小稿子付梓时,胡锦涛主席已启程开始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三国的国事访问,并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出席在法国举行的“北南领导人正式对话会”了,这是中国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