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随着甘肃省配电网规模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增加,低压配电网的线损电量占整个电力网损耗的比例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线损问题越来越突出。线损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供电企业经济技术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代表了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降低甘肃省电力系统的线损率是强化线损管理、提高电能利用率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甘肃公司线损综合管理水平,规范线损基础管理的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甘肃电网;线损精细化;智能诊断;数字化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线损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线损问题的产生能够反映电网建设中的规划设计质量,也能够体现一个电力产生的线损问题不单是电网建设规划设计质量的具体反映,也是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线损的程度、大小也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线损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解决线损问题,也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更是为整个电网行业的可持续提供保障。
一、电网大数据下的线损精细化管理必要性
线损的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售电结构导致降损的难度大;二是配电变压器轻载导致铁损的比重增大;三是窃电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国内对线损的理论计算工作早有开展,在现代化的配电网当中,由于10kV及以下配电网当中的各项因素相对复杂繁琐,因此造成了电网电量的巨大损耗。为了实现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进行配电网损耗的减少,其中需要优化配电网线损的计算方式,从而可以根据各项电气参数来对电路甚至元件进行计算。在对配电网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一般来说都需要对理论线损进行定期的计算,在中低压配电网当中,其设备的数量和规模都是相对比较大的,在大型的网架内的元件参数和运行参数都是缺少的,因此在精确模型的建立方面和线损计算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1]。
同时,国内一些公司已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理论线损的计算研究:(1)采用原能源部颁布的《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中提供的电压损失法[2]。这种方法有一个最大的技术亮点,就是依靠选取典型台区并在台区内实测其首端和末端的电压,计算电压损失,而且多次测量取其平均数值,所有台区实测工作任务量太大,实际操作太困难,所以只能对典型台区进行计算而且准确度相对有所降低。(2)“竹节法”与“改进竹节法”的运用,它的优点在于收集较少的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可以全面计算各个台区的理论线损[3]。(3)参照广泛应用于10kV馈线理论线损计算中的等值电阻法。
基于以上研究情况,由于低压台区台账数据参差不全,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很难进行精确运用,开展基于电网大数据下的低压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和线损智能诊断研究很有必要。
二、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基本思路
开展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广、规范执行、控制风险”的总体原则,开展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大数据融合的低压配电网线损智能诊断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及计算方法,测算配电网参数;开展台区理论线损计算的影响研究。针对甘肃省的电力大数据下的线损情况,要基于当前各台区识别的现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提出基于营销档案数据、营销业务数据、电网运行数据、拓扑结构数据、抄表数据等多系统多业务模块数据整合的线上智能诊断模型。以陇南、临夏公司的采集系统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损智能诊断模型,分析本地区线损异常情况,根据测试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优化。预期目标是利用信息化处理的手段促进线损精细化管理,将线损管理工作重心从统计分析转移到线损监控。实现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数据对比关联,提升基础数据整合质量,实现透明、动态且全面的台区电网可视化管理[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电网大数据下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举措
(一)设计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主体框架
设计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主体框架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供电侧数据采集;二是用户用电侧数据采集;三是综合数据处理平台[5]。有步骤地将两种类型的数据接入综合数据处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为各类电网高级应用提供具体真实的数据支撑,这三个方面内容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线损精细化管理框架。设计构建总体的架构是进行电网大数据下线损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性工作之一。
(二)建立线损智能诊断模型
线损精细化职能诊断需要甘肃相关部门借助国内外的现代高新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能够有效监控线损情况,帮助线损最小化,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互联网的人工智能加入显得格外重要,人工智能在职能诊断领域的应用,不仅有损害诊断功能,也包括了风险预判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基于人类专家经验知识的故障诊断技术,并且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智能化诊断水平。目的是达到反窃电、线损监测、实时分析、促进发展的目标。
(三)开发数字化供电系统
电网大数据下,线损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电网大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电力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电力损耗、提升电网行业的发展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同样,而整个供电系统的进步,也是促进线损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开发建立数字化供电系统能够直接实现线损精细化管理,提高供电的效率并保证高效,其具体表现在系统的自我维护、信息的采集和整合、故障处理和反馈、数字供电等方面,在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的配电工作中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四)利用大数据分析计算
大数据计算能够反馈和对比分析各个地区各个时间段不同的线损精细化程度,是监测线损精细化智能检测和数字化系统的日常工作内容,利用营销生产中各种参数的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计算出一个台区的合理线损动态区间。通过实施某些特定项目,为低压台区理论线损计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同时通过对低压台区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为合理降损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地区针对高层垂直台区数据形成的拓扑图,由于台区高度信息缺失和数据采集不准确,虽然可以大致识别台区导线的敷设方式,但是计算线路线损率最重要的线路长度数据却由于原始GIS数据缺失和不完整导致其无法进行计算,这也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结语:
线损精细化项目的推进是国网公司 “二个发展方式转变 ”中的 “精细化管理 ”的落实,只有依托大数据的整合,对甘肃省线损精细化进行智能检测,找出影响线损的因素,为降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完成降损工作,才能提升甘肃电网的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飞,付婷,陈倩,等.基于电网大数据的线损精细化分析的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1):63-64.
[2]林世江.影响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J].信息周刊,2018(05):P.329-329.
[3]黄晓峰,杨爱兵.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J].科技尚品,2017(7):203.
[4]祖凯涛,林卓琼.配电网精细化线损计算及降损分析[J].陕西电力,2016(1):60-64.
[5]李鹏飞,李鹏远,谢雯洁.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数字化用户,2018(25):93.
论文作者:徐熠彬,郭靖琪,赵旻昱,耿兰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线损论文; 精细化论文; 数据论文; 电网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甘肃省论文; 甘肃论文; 《云南电业》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