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段跃和

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段跃和

段跃和 大理州洱源县中医医院 云南 洱源671200

2015年12月《中国医学人文》

摘要:目的:评价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以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冠心病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较为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延续护理模式;冠心病;出院

冠心病需长期坚持治疗及护理,但由于患者的认知不到位,出院后自我护理的意识较弱,最终影响到治疗的疗效[1]。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提升出院后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尤为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可以出院的6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40-76岁之间,平均年龄(57±3.25)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7±1.26)年;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3.87)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8±0.42)年;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6例;研究组开展延续护理模式。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拟订相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所选患者神智清楚,且无语言或听力等障碍;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无合并恶性肿瘤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出院前指导,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延续护理小组:由科室主任、主管护理作为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再抽调两位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延续护理小组在患者出院前一日,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进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延续护理对冠心病出院患者的重要性、目的及意义等,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提升其护理依从性。

(2)出院前评估: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就患者病情、工作、生活、自理情况等进行记录,并做好后续随访方式;同时,询问患者的心理需求、交流需求以及出院随访需求等。

(3)实施延续护理:①电话回访;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出院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健康情况;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用药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②家庭回访;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家庭随访,随访期间,评估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患者运动指导、健康宣教等,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严格控制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嘱患者多食新鲜的蔬菜及水果。③定期复诊;每两个月嘱患者到院进行复诊,并根据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1.4效果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具体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等四个方面,其中,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记录两组半年内冠心病发作次数[2]。

1.5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n)SAS评分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3143.26±1.2529.64±2.5145.69±3.7431.26±2.38

对照组3142.97±1.6536.58±2.7444.98±4.3239.84±3.54

2.2两组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n)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 总体健康

研究组31 0.96±0.251.29±0.361.31±0.634.89±1.52

对照组31 0.82±0.270.86±0.571.02±0.583.62±0.35

2.3两组护理后冠心病发作次数比较

对两组进行回访半年后,研究组冠心病发作次数为(1.06±0.23)次,对照组冠心病发作次数为(6.21±1.14)次,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多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致心急的缺氧、缺血二引发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冠心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并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延续护理模式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化工具,包括网络、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开展延伸式、开放式的护理,进而提升出院后患者生活的质量[3]。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实施延续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缓解或消除其内心的顾虑,进而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本次研究中,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下降程度以及SF-36各维度评分等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冠心病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颜羽[4]等研究结果相符。由此表明,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颜羽.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169-170.

[2]魏亚怀.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7):1321-1322.

[3]涂雪梅.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4-6.

[4]颜羽.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169-170.

作者简介:段跃和 (1970年11-)云南洱源,汉族,主管护师,大专,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段跃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延续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段跃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