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_世界格局论文

亚欧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_世界格局论文

亚欧关系新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欧论文,其对论文,新发展论文,格局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位学者曾断言:地中海是过去的海洋,大西洋是现在的海洋,而太平洋是未来的海洋。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强烈地吸引着世界各国和利益集团,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五大力量:中、美、日、欧盟、俄的利益交汇于此,日益壮大的东盟亦在此跃跃欲试。亚欧新型伙伴关系基本框架的确立源自双方的经济需要、战略利益和历史的传统交往和影响。亚欧关系新发展的意义不仅具有双向性的理念,而且也具有多向性的延伸:国际关系格局因此而产生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的势头也缘此得到更广泛的拓展和加速发展。

今年3月在曼谷结束的首届亚欧会议引人瞩目, 它既标志着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亚欧关系驶入了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又是建立面向21世纪新型伙伴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亚欧会议不仅开辟了亚欧合作的新渠道,揭开了亚欧关系史上新的一页,更重要的是它加速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一、亚欧关系高速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进入90年代以来,亚欧关系得到迅速改善和发展,得益于下列三个主要因素:历史上业已形成的密切联系和传统影响,现实中经济的相互需要以及彼此借重的政治战略利益。

(一)传统交往和影响

亚欧两洲地域相连,悠久灿烂的亚欧文化在相互碰撞和交往中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形成了几次亚欧交往的高潮。

早在公元前2世纪起,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对亚欧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的作用。17、18世纪,亚欧交往进入历史上第一次高潮。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到亚洲。1702年,中国福建莆田人黄嘉略远渡重洋,定居巴黎,向法国人传授汉学,被路易十四任命为国王的汉语翻译,成为到西方传播东方文明的第一位中国人。西方传教士和东方使者们所传播的西学和东学,对推动当时亚欧社会进步产生了影响。“苟利于国,远近何论焉”,这是中国先辈们在东西学交流中留下的一条古训。[1]欧洲掀起了“中国热”, 东方文明影响了大批欧洲哲学家和思想家。

19世纪中叶以后,亚欧交往进入第二次高潮。欧洲经过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经济和军事力量急剧膨胀,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了亚洲大门,东亚大部分地区遂沦为欧洲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遭到重创,自顾不暇,大批东亚国家得以摆脱前宗主国的统治,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亚欧交往的第二次高潮至此告一段落。这一阶段是以欧洲殖民主义者对东方各国的掠夺、剥削、殖民化为特征的,东方文明蒙受了奇耻大辱。但欧洲的政治和哲学思想、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曾对亚洲社会的进步以及日后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1918年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中赞扬法国大革命“岂惟法人,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2]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后,大批进步青年跋山涉水到法、 德等欧洲国家勤工俭学。他们中的许多人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在那里接受了马列主义,建立起革命组织——旅欧共产主义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东亚经济崛起掀起亚欧交往的第三次高潮

自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过去10年内全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最快的前4名均为东亚国家,即中国、泰国、韩国和新加坡。 亚洲“四小”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1995年增长率为7.5%。 东盟国家增长率更高,1995年达8%以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 连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90年代前5年,经济年均增长达11.8 %,5年进出口总额已超过10000亿美元。1995年已提前5年实现原定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目前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东亚经济已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在过去的12年中,东亚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重从18.5%上升到25%,在世界进口额中的比重从19%上升到27%,东亚10国1994年市场规模已达7487亿美元(不包括港、台地区)。据世界银行估计,今后10年间,东亚仅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需求就将达1300——1500亿美元,10亿人口将拥有很大的购买力,其中4 亿人口在2000年拥有可供支出的收入将达到或超过欧美。东亚市场潜力巨大。

反观西欧,近几年来经济增长乏力,内需欠旺,货币体系不稳,高福利包袱沉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人口高达1800万),社会问题成堆。在此情况下,欧盟亟需向外开拓市场,寻求缓解内部困难的药方。而东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无疑对欧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因此,从90年代初起,欧盟各国纷纷调整其对亚洲的政策,决心重返亚洲,从而使亚欧关系进入第三次高潮。

1993年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亚洲国家后,深感亚洲经济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回国后即要求展开“亚洲攻势”,德国政府的“亚洲政策”正式出台。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在6 个领域(经济,双边政治关系和多边合作,科学与技术,文化、教育、社会政策方面的对话、政治宣传工作,环境保护,发展援助政策方面的合作)确定了发展同亚洲国家关系的具体措施。法国不甘落后,于1994年提出了包括10项措施在内的“法国在亚洲的主动行动”。 英国一份对 100 家公司的1993——1994年度利润额的调查表明,利润最大的地区是亚太地区。《独立报》称:“我们为什么不摆脱日益老化的市场的拖累,全力以赴地进入新兴市场呢?”[3]意、西、葡、比、芬、 瑞典等国也纷纷出台亚洲政策或召开亚洲问题研讨会,设立“东亚中心”以扩大与亚洲贸易。1994年7月,欧盟推出《走向亚洲新战略》文件; 把“加强欧洲在亚洲的经济存在”作为一项总目标提了出来。1995年欧盟先后制订了对日本关系新战略和《欧洲——中国关系长期政策报告》。此外,欧盟还正在研究同孟加拉、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签署援助协议,并将发表与印度、东盟发展关系的新战略文件。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欧盟需要亚洲这个市场,同样亚洲在发展经济中,也需要欧盟的资金和技术。目前在世界6类关键性技术产品中,美国在通信、信息、生物、 医学4类技术产品方面占优势,欧盟在能源、环保技术方面占领先地位。而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已成为亚洲发展经济所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资金方面,东亚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任务繁重,急需筹措资金。据统计,从1982年到1992年,欧盟对亚洲直接投资总额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足1%,而其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却高达18%。1995年共有38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中国,欧盟仅占9%。对此, 欧盟疾呼:“如不积极参加生气勃勃的亚洲经济的发展,就意味着欧洲的企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利益和竞争力趋于衰退”。[4]

综上所述,亚欧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有所长,各有所需,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欧盟与东亚经贸关系已有明显改观。1994年双方贸易额达3200亿美元,东亚已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域外出口市场,占其域外出口市场的23.2%。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就亚洲目前的增长率,在未来的数十年,东亚与欧盟的贸易额较之同北美的贸易额将增长50%。亚欧经贸合作的现实和前景确实可观。

(三)亚欧关系中的战略考虑

“日益繁荣的亚洲赢得了它想赢得的东西——尊敬和对其国际作用的承认”。[5]东亚崛起令世人刮目相看, 从而彻底洗刷了百余年来东方文明落后于西方文明的耻辱。亚欧第三次接近虽以经济为基础,但随着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又增添了相互借重的战略因素,使得新的亚欧关系具备了完全平等、全面合作、范围广阔、层次深入的面向新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的特征。

早在60、70年代,随着中国、欧共体独立意识的增加,中国提出的“第二中间地带”和“一条线”的战略构想促进了中欧关系的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亚欧关系中的战略因素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其理由是:⑴东亚的崛起,具备了与美、欧等经济实体不相上下的实力,而经济实力的上升必然导致亚太地区包括政治、安全在内的作用和影响的上升,西欧各国和欧盟政策纷纷向这里倾斜;⑵经贸关系的加深,政治交往和对话的加强,需要寻求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包括各种层次在内的对话机制和制度;⑶多极化的发展,使东亚各国、欧盟能够奉行不受超级大国左右的独立的对外政策;⑷面对冷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依然存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亚欧深感有必要在地区以及国际事务中相互借重,以发挥和确保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因此,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亚欧国家对发展两大地区关系均寄予厚望。

首先,力图尽早成为独立一极的欧盟,意识到与亚洲发展关系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亚洲不仅是欧盟可以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场所,而且是欧洲发挥其在国际事务中重要角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舞台,同时还是抗衡美国,争取成为独立一极可借重的重要力量。法国总统希拉克宣称:“我们的未来也体现在亚洲”。[6] 欧盟在“走向亚洲新战略”中多次强调,欧盟必须同亚洲国家进行“更为广泛的对话”,并建立一种“具有建设性和稳定的平等伙伴关系”。欧盟在《亚欧会议战略目标》文件中更明确地表示,欧盟期待能在政治领域推动“建立欧亚之间长期的政治对话和合作”。其次,东盟是亚欧会议的倡导者并得到有关各方的积极响应,这反映出东盟的影响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东盟希望良好的亚欧关系不仅有助于打开欧洲市场,振兴双边经贸关系,而且可以借助欧盟在大国中保持平衡,谋求在实现包括欧洲在内的多边政治平衡基础上的稳定。泰国副总理威拉旺说:“已进入这样一个时代,即无论是什么样的超级大国,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左右今后的冲突”。[7] 韩国经过一番努力,寻求到第三次亚欧会议将在韩国召开。韩国的目标是通过积极参与多边经济合作体制,为韩外交的多边化打下基础。日本则利用与欧盟的传统关系,期望在建立亚欧的建设性伙伴关系方面起到桥梁作用。

中国历来重视发展对欧关系。李鹏总理在亚欧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五大特征,主张以新观念、新视野和新方式来进行合作与交往,并指出:亚欧两大洲政治家加强直接接触,有助于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8] 亚欧会议刚刚结束,李鹏总理就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此举不仅加强了中法友好合作关系,也是实践亚欧会议的主题的具体行动。中国为推动亚欧关系的深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亚欧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亚欧关系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双边意义,而且具有多边意义,它加速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使国际关系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表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质上是在世界水平上大规模重新配置经济的进程,到本世纪末,我们将进入美国、东亚和欧洲三者战略经济均势的时代。这一进程将日益转化为政治力量的重新配置”。[9]

亚欧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多极化趋势下,亚欧内部地区性组织呈上升势头,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政治、经济乃至包括安全与防务在内的活跃因素。在欧洲主要以政治、经济高度集团化的欧盟为代表,在亚洲主要以新兴工业国家组成的东盟为代表。它们一面加快内部的深化与扩大步伐,欧盟计划在1999年实现统一货币联盟,逐步完成东扩和南进战略,实行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建立独立防务体系;东盟将由现在的7 个成员国扩大至10个,在经济领域成立了“东亚经济核心论坛”,在安全领域成立“东盟地区论坛”。与此同时,它又积极跻身于地区和国际事务,力图发挥自身优势,以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构成对未来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影响和制衡。近几年来,欧盟除通过亚洲新战略外,还制订了对地中海地区关系文件、欧俄未来伙伴关系计划、欧盟——拉美南方共同市场合作协议、欧美跨大西洋纲要和欧美共同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全球性战略文件;东盟继与环太平洋国家建立亚太经合组织之后,又积极倡导召开旨在加强亚欧联系的亚欧会议。亚欧内部地区性组织影响的上升和力图发挥“独立一极”的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亚欧关系的接近,有助于世界范围的平衡和制约,维护世界格局的均衡发展。

(二)亚欧关系的加强,使亚欧、亚美、欧美三边关系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共存、竞争中发展的格局。在三边关系中,每一方都把发展同另外两方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点。当亚美成立亚太经合组织时,欧盟担心该组织成为排斥欧洲的“太平洋堡垒”,下决心发展同亚洲的关系。亚欧会议召开之际,美国最急于要知道的是欧盟与亚洲是否建立一个把美国排除在外的“亚欧权益联盟”。如今在三边关系中,欧美关系虽历史悠久,但貌合神离。亚美关系始终存在着霸权和反霸权的斗争。亚欧关系起步最晚,但看来却具有活力。亚欧经贸互补性强,政治上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务实和协商的原则,在处理分歧中欧盟较少霸权色彩,战略上因地理因素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正如布鲁塞尔欧洲政策中心主任斯坦利·克罗西亚所说:“欧洲人对美国人那种对着干的做法感到不自在,欧洲人喜欢采取一种较为合作的态度”。[10]美国人也认为:“欧洲人正与亚洲人形成更为平等的伙伴关系,而美国仍坚持建立以美国领导为前提的关系。这样的平等是同亚洲人打交道获得成功的极重要因素”。[11]从长远看,亚欧关系将迅速增温并可望超过亚美、欧美关系。而亚欧关系的加强和对美国构成的压力,反过来可能会刺激美国加强美欧、美亚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软化对亚欧的强硬立场。

(三)亚欧关系的加强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制约美国的“一超”地位和遏制其政治、经济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亚欧关系的加强填补了亚、欧、美三边关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亚欧会议抛开美国,事实上形成亚欧联手,对美国的“一超”地位和霸权发出了挑战,进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势头。对于美国的“领导作用”,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广大国家早就啧有烦言。日本“脱美入亚”政策实施已有数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的“脱离美国”,“以亚洲人为中心”的主张在东盟反响强烈。欧盟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同亚洲建立直接对话机制,听凭美国充当亚欧间的“传话筒”。由于美国在欧美、美亚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不仅在经济上捞足了实惠,而且在政治上、战略上确立起霸主地位。实际上,美国的霸主地位之所以得以维持,一是基于自身的实力,二是因为美国利用其亚、欧伙伴的支持以及亚、欧之间的隔阂和相互竞争。因此,亚欧关系的建立将使美国的支配能力大受限制,使其“一超”地位大打折扣。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近藤健彦就说过:“亚欧接近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独断专行。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亚洲和欧洲这两个世界主要地区又不赞成,美国就不可避免地要展开苦战”。[12]

(四)各国将以亚洲为舞台竞争,亚洲地位凸显,并将在下世纪很可能成为独立的一极。19世纪是地中海世纪,20世纪是大西洋世纪,而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东亚的崛起,改变了90年代以前由美、欧、日主宰世界经济的局面,形成经济上东亚、西欧、北美三大地区“三足鼎立”之势。目前三方经济总量各占世界经济的1/4,从总体实力上看, 北美领先,欧盟次之,东亚第三。但从发展前景看,东亚在未来几年中经济总量将由1/4上升为1/3,而欧、美则1/4降至1/5。东亚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贸易和投资量最大,外汇储备最多的地区,是欧、美开拓新兴市场的重点。何况欧美市场早已处于饱和,经济关系难有大的发展,而摩擦和矛盾不断。因此,向东亚地区靠拢,对欧美来说休戚相关,东亚将处于经济“三足鼎立”中最为有利的地位。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东亚的政治和战略地位也空前提高。围绕着东亚地区作用的上升和前景看好,世界各大力量中心或集团均把政治、经济、安全视野聚焦于此。美同日、韩等东亚国家安全上互为结盟,经济上建成了亚太经合组织,并提出“太平洋共同体构想”。欧盟推出了新亚洲战略,俄罗斯亦提出新东方政策,同中国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正式申请加入亚欧会议。它们既加强与东亚的联系也加强了对东亚的竞争和防范。这样,世界几大力量:中、美、日、欧盟、俄、东盟利益都交汇于亚太地区。亚太很有可能在未来新世纪成为独立的一极,从而对形成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亚欧关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分歧和矛盾,亚欧关系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亚欧关系中心的“亮点”是主要的,在政治、经贸的领域搭建一座亚欧大陆桥的前景广阔,必将有力地推动亚欧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亚欧关系给亚欧双方及其对世界格局带来的重大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注释:

[1]许明龙主编《中西文化交流先驱》,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第74页。

[2]《李大钊选集》第101页。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3]英国《独立报》1995年12月10日。

[4]欧盟《为欧洲和亚洲建立一个新的伙伴关系》中文本,第7页。

[5]路透社曼谷1996年3月2日英文电。

[6]法国《世界报》1996年3月1日。

[7]日本《朝日新闻》1995年10月23日。

[8]《人民日报》1996年3月2日。

[9]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6年2月1日。

[10]美国《亚洲华尔街报》1995年10月3日。

[11]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5年10月3日。

[12]《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2月24日。

标签:;  ;  ;  ;  ;  ;  ;  ;  

亚欧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_世界格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