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论文_杜晨博,温伟峰,莫昊风,王铮辉,黄根胜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三九脑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常规用药+现代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功能;穴位贴敷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据调查,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致残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研究报道,早期脑卒中患者及时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偏瘫肢体功能,缩短住院周期,减轻患者家庭负担,给患者重拾自信,最终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目前,脑卒中的康复手段多种多样,现代康复结合传统中医康复因其疗效显著,已被广大患者喜爱,临床医护人员对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也非常认可。本文旨在观察穴位贴敷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5~80(61.24±10.08)岁;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83(58.36±8.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公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和脑梗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病人;②患者为一侧肢体偏瘫病人;③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②合并严重并发症;③合并原发性或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④意识障碍;⑤精神障碍;⑥骨折或类风湿患者;⑦依从性差,中途拒绝治疗者;⑧皮肤易过敏者;⑨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x±s)

3 讨论

肢体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的常见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本病的病因归纳为内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经络腧穴与中药紧密结合的一种中医治疗。本法通过中药加强了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刺激,激发人体经气,使全身气血得以运行,濡养脏腑组织,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从而使疾病得以治愈。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伤口,常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后人们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可能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在《灵枢·经筋篇》首次记载了穴位贴敷疗法:“足阳明之筋……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这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后世则不断完善穴位贴敷的治病机理及优势,如清·徐大椿曾说:“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将川芎、白术、茯苓、川牛膝、锁阳等中药研末,用麻油调制,外敷于穴位上用于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将白芍、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等中药制成软膏,敷贴于穴位上并配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用中风复原膏(黄芪30g、当归15g、鸡血藤15g、苍术12g)进行贴敷治疗,并配合热敏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将冰片、红花、穿山龙、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等中药研末,用50%酒精加少量熟蜜调制成药饼,置于穴位上,并配合阿是穴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这些报道均表明穴位贴敷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无痛,临床操作简便。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其作用直接,用药安全,简单易学,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便于推广。现今社会,中风偏瘫的患者逐渐增多,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我们要重视此病,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及预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江滨.现阶段我国脑卒中流行特征及防治现状对全科医疗服务的启示和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0):3653-3661.

[2] 杨燕.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10):1567-1568.

[3] 万梅,魏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3):2044-2047.

论文作者:杜晨博,温伟峰,莫昊风,王铮辉,黄根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穴位贴敷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论文_杜晨博,温伟峰,莫昊风,王铮辉,黄根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