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研究论文_曾桂香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研究论文_曾桂香

摘要:文章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为研究对象,结合勐糯镇当地实际情况对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析,通过上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

前言:勐糯镇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20米,最低海拔600米。勐糯是资源富集的宝地。年平均气温20.6℃,年降雨量1200—1700毫米,属怒江流域低热河谷亚热带气候,具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优势,尤其是在水稻种植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立足于勐糯镇水稻种植技术发展现状,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进行了相关分析,期望能够为勐糯镇水稻种植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问题

(一)水稻肥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实现化肥的施用是其中一项重大的变革,它有效保证了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养分的供应,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迅猛增长,有效缓解了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促进了我国农业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肥水是其实现高产栽培的关键所在,但如果出现肥水过量问题,不仅会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还会污染环境,增加水稻栽培成本,得不偿失。从当下勐糯镇水稻栽培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肥水效率低下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勐糯镇水稻栽培过程中长期围绕高产为核心,而大部分水稻高产性能只有在高肥水条件下才能切实体现出来,除此之外,肥料种类过于单一,大部分都属于速效肥类型,也是造成勐糯镇水稻肥水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城市进程化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之下,对勐糯镇农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勐糯镇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导致勐糯镇农村的劳动力减少,实际上剩余的劳动力已经不能满足勐糯镇水稻实际种植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尽快提升勐糯镇水稻高产栽培机械化水平,从而才能保证勐糯镇在有限的劳动力之下促进水稻种植产业平稳快速发展。此外,勐糯镇农村水稻耕作机械化与种植机械化不配套问题较为严重。当下在水稻种植机械化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与种植技术结合不够紧密问题,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限制,导致勐糯镇水稻机械种植推广应用率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主要原因。

(三)缺乏足够的水稻灾害防控能力

勐糯地处怒江流域,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20.6℃、年降雨量:1200至1700毫米、年日照时长约2517小时、年积温约:7821度。因此很容易遭受各种灾害天气的影响,例如高温、干旱、等灾害因素。具体来说,勐糯镇水稻种植在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很容易受到高温因素的影响,出现早熟,极大影响了单季稻的结实率,并最终使得水稻出现大面积减产。当前对于勐糯镇水稻灾害防控方面来说,仍缺乏有效的预警方案,缺乏足够的优良的抗性品种,因此进一步增强勐糯镇水稻灾害防控能力,对于促进勐糯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

(一)水稻肥水高效管理

勐糯镇耕地面积13万多亩,其中海拔750至1200米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5%左右。土壤主要是红壤土,原本是“高钾低氮”型土壤,但由于农民在施肥过程中没有做好水肥管理控制,施予氮肥量过大,对勐糯镇耕地土壤结构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在具体水稻栽培种植过程,需要合理控制氮肥使用量,注重氮肥使用效率的提升。因此需要加大对氮敏感度高水稻品种的选育力度,对培育水稻的稻田结构与肥水能力加以改善,通过研发新型的肥料与施肥技术,实现肥水一体化管理,水稻栽培根据品种不同进行合理密植,严格根据不同水稻的种植方式、作业方式的发展与演变,结合勐糯镇土壤高钾低氮、中性偏酸性质,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全面推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施肥过程中尽量使用农家肥以及测土配方肥料,有效改善稻田土壤原有的肥力结构,降低氮肥的使用量,实现氮肥使用效率的有效提升,推动勐糯镇水稻种植业顺利平稳发展。

(二)加大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推广力度,全面实现水稻生产机械一体化

从当下勐糯镇水稻机械化发展现状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稻田耕作、收获机械化,水稻机插秧技术还处于示范样本推广阶段,每年县、镇两级投入资金举办机插秧样板1000亩,但是目前使用插秧机属于小型机械,水稻种植效率还不高,农户对水稻机插秧技术一时还难于接受,推广缓慢。针对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推广成效缓慢应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 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宣传普及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机推广部门单位可以通过组织现有的合作社、农户等水稻机插秧受益主体,将进行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良好体会做成宣传片或集结成图册等宣传材料,通过电视台、报纸、广播等多种宣传平台进行水稻机插秧技术实施优势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农机水稻机插秧技术实施优势,提升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认识。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农机优惠补贴资金。合理制定技术推广路线,确定技术模式,实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充分利用,针对购置水稻机特别是中型水稻插秧机的农户进行优先补贴,并保证相应补贴政策实现全面落实。三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工作。促使广大农民尤其是插秧机操作手能够真正把握水稻机插秧技术实施要点,并顺利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提升水稻机插秧技术实施质量。

在全面推进水稻生产机械一体化进程过程中,还应着重解决水稻高产栽培机械化问题,大力发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模式,不断更新相应的技术、设备,例如杂交稻机插秧技术等,并做好与水稻种植技术的紧密结合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配套整合,尤其是做好创新精量播种、施肥与机器插秧的配合等,有效推动水稻生产机械一体化发展进程。具体来说,一是需要提前做好稻田移栽准备工作,提前十天对稻田进行翻耕处理,使得土壤中的杂草等其他有机物质充分腐烂熟化。二是在正式移栽的前两天,需要耙平稻田块,保持水层的稳定性,在完成插秧之后不会出现淹没问题,促进机械插秧的速率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在具体进行移栽时,经二次旋耕作业之后,同时麦秸秆也完成了还田操作,此时要保证水田泥浆的深度要在5至8cm范围之内,耕深应在8至12cm,在麦秸覆盖方面,其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在完成大田表面的水整之后,应保证大田的表面平整、没有浮渣或其他漂浮物,田块之间高低差异不能过大,需要控制在3cm之内,随后保持浅水层状态,并沉实2至3天,有效避免了田块过糊过烂问题。从而为插秧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创新机插集中育供秧模式与技术,实现适宜机插品种的选育,结合不同水稻种植区实际情况,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机械水稻种植直播技术,促进水稻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与机械化作业,有效提升水稻栽培产量。

(三)进一步强化水稻灾害防控体系的建设

针对于勐糯镇水稻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特别是高温干旱灾害特点,掌握针对高温干旱灾害的品种耐性鉴定方法,并制定出与之配套的评价标准与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进一步完善水稻灾害防控体系的建设,培育出更多的抗高温干旱水稻品种,创新抗灾避灾水稻种植模式,针对水稻相应的抗灾技术进一步创新研究,实现水稻品种、区域环境、技术三者相结合,全面完成水稻灾害防控体系的建设,有效推动勐糯镇水稻灾害防控体系发展。

(四)创新改革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

纵观我国高产水稻发展历程,从高杆水稻品种发展至低杆水稻品种,从低杆水稻品种发展至杂交水稻品种,从杂交水稻品种发展至近年来的超级水稻品种,对于我国水稻增量增产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上述水稻品种的优化改良皆离不开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采用,基于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有效推动了水稻多样化类型发展及品种的成功选育,因此为有效实现勐糯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升水稻产量。更需要实施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使得水稻品种更加多样化,使水稻品种适用于勐糯镇区域生态条件。更加贴合勐糯镇的种植制度、种植方式。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需要结合当下实际在实施方式上加以创新改变,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先有水稻品种,后再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的实施方式,而是进一步转换为育种与栽培研究的互动,根据实际的需求来进行品种的选育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种,结合勐糯镇实际气候条件与土壤性质,可以选择泸优578,Y两优品种,从而确保水稻能够适应本地生长,然后进行晒种与浸种处理,晒种时应适当进行翻种,但翻种时需要注意,动作要轻,以免伤及种子。在浸种时可采用温汤浸种方式,利用塑料薄膜做好育苗处理,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地密植,一般情况下,杂交稻每亩可栽1.2至1.5万窝,每窝插两棵秧苗;普通稻每亩可栽1.8至2万窝,每窝可栽四至五棵秧苗。在施肥方面,首先施足底肥,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总氮比例50%至60%,磷肥全做底肥;其次,巧施分蘖肥,总氮比例占23%至30%,可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移栽后的第10天,第二次在移栽后的第15天。最后增施穗肥,使得稻穗更加饱满,总氮比例占10%至20%。

当下随着勐糯镇水稻生产逐渐向着规模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其在水稻种植方面除了也应对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天气,还面临着土壤架构恶化、肥力逐渐下降等问题,再加上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更需要不断创新改革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勐糯镇水稻种植产业全面实现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为勐糯镇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以及经济迅猛发展,结合勐糯镇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实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和实践可以改变以往的水稻生产方式,通过水稻肥水高效管理,全面实现水稻生产机械一体化,进一步强化水稻灾害防控体系的建设,创新改革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对促进勐糯镇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等.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7):3404-3414.

[2]杜娟, 侯东锐.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科学创新[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9):8-8.

[3]陈家华. 试析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新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8):184-184.

论文作者:曾桂香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改革研究论文_曾桂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