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临床诊治效果探讨论文_唐敏

(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4例,对比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52例)与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方法(观察组,52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在接受了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后,患者的显效及有效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另外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38%,其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可以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临床疗效,促使患者的预后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可予以大力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42-02

作为消化内科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病症,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上在对其开展治疗时采用一般的普通型治疗药物所能够起到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并且临床疗效也不甚明确[1]。若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在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30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2.24±5.23)岁。对照组男23例,女29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2.15±5.74)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持续性疼痛。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统计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行口服,2粒/次,3次/d,持续给药10d[2]。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的腹部不适、疼痛、排便异常等症状完全消除;有效:患者的腹部不适、疼痛症状消除但依然存在有排便异常;无效:各项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显效人数及有效人数均多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3.讨论

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患者在临床发病时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即为腹部疼痛、腹泻、腹胀以及排便异常等,较常会出现持续性或是间歇性的发作,不存在器质性的病变情况[3]。这一病症在临床发病的致病因与发病机理方面较为复杂,为了能够给予此类病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手段,便需要对其可能存在的致病因予以明确。目前在医学界所较为广泛接受的观点是人为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发是由于人体胃肠道当中的平滑肌发生了功能性的障碍,以及出现内脏痛觉过敏现象所致,伴随着相关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肠学说日渐得到普及。此外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其主要的致病因可能与患者的精神因素、肠道感染等情况存在密切的相关性[4]。

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经常性会发生各类心理异常状况,例如,神经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而患者机体的小肠功能便会在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产生异常状况。肠易激综合征存在的主要病因与胃肠道的过度敏感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均证实,若应用电子泵针对此类病症患者的直肠感觉进行阀值测验,会明显的发现患者的排便以及疼痛感觉阀值显著下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发可能会与胃肠动力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例如,患者的小肠出现动力障碍,会导致下食管的括约肌静息压力降低,胃部的排空效率变低等。此外由于胃肠道的感染也可能会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发产生一定的一项,依据近些年来对于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人体在换上胃肠炎症状后,大约会有超过25%的患者会并发肠易激综合征。这可能是由于肠道感染会导致人体粘膜下神经节数量减少,促使分泌细胞增多。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31%,其明显优于常规的硝苯地平治疗方法,因此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可以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临床疗效,促使患者的预后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可予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卉,万军,刘文徽等.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与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差异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4):326-329.

[2]刘丹,杨波,蓝程等.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黏膜和血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6):841-845.

[3]陈飞,周雪莲.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匹维溴铵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4):86-88.

[4]桂若虎,李盛祥,郑新平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功能网络度中心度改变的初步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11):1148-1151.

论文作者:唐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消化内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临床诊治效果探讨论文_唐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