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临床医生——芬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贝尔奖论文,医生论文,芬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芬森,1860年12月15日生于弗罗群岛的托尔沙温,1890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发现有效的化学药物之前,芬森采用红光疗法和紫外线疗法治愈了天花及狼疮病人,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保护了无数人的面容,因而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
芬森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对光的治病效力发生兴趣。1882年,芬森进入哥本哈根医学院读书,不久便染上了胞囊虫病,疾病损害了他的心、肝、脾脏。当时,他住在一间阴冷的房间里,加上疾病的折磨,因此十分迷恋户外的生活,总想到户外去晒太阳。芬森就是根据这种直觉而提出光线治疗疾病的假说的。
关于芬森如何发现紫外线的医学作用,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芬森家里养了一只猫。一天,芬森到阳台上乘凉,看见家里的猫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晒太阳。他看着看着,觉得很奇怪:每当猫身上晒不到阳光的时候,猫自己就会挪动身体,移到有阳光的地方。芬森心想:“这么热的天,猫为什么还要晒太阳?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芬森走下阳台,来到猫的身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猫的身体。忽然,他发现猫的身上有一处正在化脓的伤口。他想:猫是不是利用晒太阳在治疗它的伤口呢?难道阳光里还有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吗?芬森带着这种疑问,开始对阳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实验。终于,他在阳光中发现了一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光线——紫外线,它具有杀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疾病,效果很好。
1892年,芬森开始潜心研究光线对有机体的影响的问题。他查阅了大量前人的文献,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光谱中不同性质的光线,它们作用的时间和强度不同,对有机体的影响也可能各不相同。他首先分析了阳光照射对天花病人的危害,通过实验,发现光谱中高折射的紫端光线(紫外线),使天花病人皮肤发水泡,发高烧;轻者留下麻点,重者丧命。这些蓝紫光和紫外光被称为化学性光线。他还发现光谱的另一端低折射的红光和红外线,它们属热射线,化学性影响极小,能加快天花痊愈,还能预防正常光照下引起的并发症。1893年,芬森应用红光治疗天花,并发表了《红光治疗天花》的论文。他把病室的窗子挂上红窗帘,让较长的“热波”进入,挡住较短的“化学波”,这样就可防止由天花病毒造成病损处结痂脱落形成的麻点。
他推行让病人待在红光室内进行治疗,在当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保护了无数人的面容。然而,他自己的健康却每况愈下,下肢浮肿和腹水迫使他放下研究,到冰岛渔村去休养。就在那里,他目睹渔民们遭受狼疮的折磨,决心为这些渔民们解除病痛。他试用化学性的紫端光线医治狼疮,因陋就简地改进光源,设计滤去红端热射线的滤光装置,用聚光镜增加紫端光线的强度。经过几年夜以继日的辛劳,他把空心的平凸透镜充满含硫酸铜的氨水溶液作为聚光器和滤光器;或用碳精电弧灯作光源,用石英棱镜分光,再用两个平凸透镜聚光。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一束聚焦的化学性光线。他在细菌培养中证实:这种聚焦的化学光线确有杀菌能力。经在耳廓上试验光线穿透皮肤的最佳条件,他发现,只有把皮肤挤压得苍白无血,才最适于聚焦光线的穿透。1895年11月,他在第一位狼疮病人身上试用他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病斑消失,皮面恢复正常。1896年,他发表了《聚集的化学性光线在医学中的应用》的论文,立即轰动了全欧洲。那些受狼疮折磨的病人纷纷从各地来到哥本哈根,请他治疗。治愈的病人十分感谢这位用光线治病的神医。他的医德与医术,感动了慈善界,他们决定为他在哥本哈根筹建一座光学治疗研究所。1896年,芬森光学治疗研究所成立。他们开创了日光浴治病,各国医学界派学者来研究所求教,许多著名的大学邀请他去讲学。人们称誉他是揭开光线治病奥秘的先驱。1897年,由于疾病的折磨,心脏功能衰竭,加上腹水和全身虚弱,芬森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仍然坚持去研究所指导工作。1899年,他写出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光线治疗》的专著,系统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由于芬森在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及其他皮肤病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于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后,他把奖金中5万克朗捐赠给光学治疗研究所,另外5万克朗捐赠给一家心脏和肝脏疾病疗养院。他的一生,是与病魔斗争的一生,是坚韧不拔为人类造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