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与研究论文_张敏 刘小莉 曹黔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1]。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采用标准化的术后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术后疼痛评分用于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观察术后睡眠满意度、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论:规范骨科术后疼痛管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2]。

关键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每个手术患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它是对疾病和外科创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术后疼痛容易引起患者精神上的打击,影响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疼痛治疗是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于2017年1月对术后疼痛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报告如下。

临床数据

1一般信息:选择我的家庭和2017 ~ 2018年110例择期手术患者,男性52例,女性53例,女性年龄在19到72岁,美国麻醉协会(ASA)Ⅰ~Ⅲ类,术前肝脏和肾脏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无药物过敏史,无溃疡,没有历史的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疼痛,一个月前不是服用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

2方法及疗效评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

观察组接受规范化疼痛管理:术后PCEA或PCIA镇痛,改善病房环境,音乐治疗,心理咨询,穴位按摩等。对照组术后疼痛时,给予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及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测量:(1)疼痛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采用0~10cm量表,分为10个等级。数字越大,疼痛强度越大。患者使用VAS卡填写疼痛等级。轻度疼痛小于3cm,中度疼痛为3-6cm,重度疼痛大于6cm。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和72小时进行疼痛评估和记录。(2)睡眠满意度:术后3天内进行睡眠满意度(SS)调查,得分10:0=失眠,10=无睡眠障碍;(3)术后镇痛满意度(SD)患者在镇痛结束后,评估患者每日的总体镇痛满意度。10分法询问患者对镇痛方法的总体评价,0分最不满意,10分最满意。(4)不良反应:术后不良反应观察,如消化道反应(出血、溃疡、恶心、呕吐等)、头晕、嗜睡、潮红、瘙痒、局部皮肤红肿、水疱、尿潴留、便秘、低血压、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

3统计学方法:测量数据平均值±标准差(x¯±s)(x¯±s)表示,SPSS 12.0统计软件。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费雪精确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4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最痛程度(PD)、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平均痛程度(MD1、M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观察组镇痛满意度(SD)、睡眠满意度(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10例,瘙痒2例,嗜睡16例。对照组恶心呕吐14例,瘙痒4例,嗜睡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术后疼痛管理理论认为,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生理疼痛。除手术创伤对神经末梢机械损伤引起的痛觉外,组织损伤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的变化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损伤刺激引起周围神经细胞轴突细胞质逆向流动,导致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同时,受损组织释放的缓激肽、组胺、白三苯等炎症物质可直接刺激痛觉受器,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的活化和敏化。阈下刺激也会引起疼痛。疼痛会导致异常的自主神经活动和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恶心等。同时由于介质释放,既可加重原发性病理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此外,疼痛可降低免疫球蛋白,影响术后恢复。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尤为重要,使早期康复患者的术后疼痛,剧烈的疼痛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不失去康复的最佳时机,功能恢复不满意,卧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感染等),不会增加病人手术的满意度。同时,超过48小时的疼痛会导致焦虑、易怒、恐惧等心理问题,降低心理疼痛的阈值,加重疼痛,进而导致心理紧张和睡眠障碍的恶性循环。目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对术后疼痛的危害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术后疼痛的管理。术后疼痛可能会使部分患者因害怕手术而放弃治疗,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术后疼痛可能影响患者的早期恢复和功能恢复。传统观点认为,所有的止痛药都有“副作用”,最好不要使用止痛药。当疼痛无法忍受时,手术后需要止痛药。事实上,及时、及时地给药更安全、更有效,所需镇痛药物的强度和剂量也最低,可以避免痛觉过敏、异常疼痛等顽固性疼痛的发生。误区二:止痛治疗能部分缓解疼痛。而镇痛的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骨科关节手术后,要求患者尽快在手术侧进行主动肢体运动,以减少因肢体运动减少而引起的血流缓慢,甚至更严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镇痛效果可能会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失去运动范围和术中可获得的运动范围[4]。

总结: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现代意识的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痛苦,以准确、及时、可靠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的基础上护士,麻醉医师监督疼痛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减少或防止疼痛在一系列对生理和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疼痛,同时采取适当的姿势,防止患者因各种管道刺激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促进疾病康复过程[5]。

参考文献:[1] 黄义芳. 品管圈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19):89-90.

[2]胡夏楠. 规范化疼痛管理制度在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8):123-124.

[3]黄榆淇, 朱细妹, 陈思平. 浅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159-160.

[4]戴海华. 创伤骨科病患实施围手术期个体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

[5]余婕, 贺连香, 周阳,等. 质量评价指标在骨科疼痛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6):548-555.

论文作者:张敏 刘小莉 曹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与研究论文_张敏 刘小莉 曹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