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走!”_亲子成长论文

“妈妈,别走!”_亲子成长论文

“妈妈,不要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要走论文,妈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离焦虑对每个孩子来说都很正常,这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说“这种哭闹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它表示我和孩子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但是我们又何尝不希望当我们将他留在幼儿园时他不哭闹,当我们外出吃饭时,不用在门边对留在家里的孩子大喊大叫,或者当我们离开一个房间时,孩子不会追在屁股后面问:“妈妈,妈妈,你要去哪里?”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分离焦虑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有没有办法与分离焦虑彻底分离呢?

如果你的孩子 6~9个月

宝宝从6个月大时,开始意识到他和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他是完全依赖你的,因此当他感到你们之间的这种关联断开了之后,就会没有理由地感到万分恐慌。而6~9个月的婴儿并不明白“看不见并不等于不存在”的简单道理。比如说,如果你把女儿的洋娃娃藏进小毯子里,她是不会去找的,因为她认为洋娃娃已经没有了。所以你可以想象,当她发现你在她的视线范围内消失时的心理感受,哪怕你只是离开这里去了厨房。

孩子的想法

“妈妈刚刚还在和我玩,但是现在她就不想了。我很害怕她再也不想和我玩了。”

“妈妈将我一个人留在小床上。我不想睡觉,我想她抱着我。

Parents的办法

每天和孩子练习一些短暂的分开,这样当孩子以后面对稍长时间的分离时会更容易适应。如果你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处理一些个人事务,比如写邮件或者去洗衣房,那么你需要让他事先体验一下单独呆着,并且让他意识到稍后你会回来的。

当你离开的时候,用舒缓的语气和他说话会有一定的帮助。虽然孩子未必明白你在说什么,但他能感受到你舒缓的语气中能让他安定下来的韵律。比如,你可以舒缓地对孩子说:“妈妈要离开房间一会儿,我很快就会回来看看你在干什么。妈妈一定会回来的。”

等孩子到了6个多月的时候,你也可以适时地锻炼他接受其他家人和看护人。你可以逐渐将他留给保姆几个小时,让他慢慢适应与其他大人相处。如果你离开时他开始大哭,可以让他哭一会儿,而不用马上去抱,大多数孩子会哭10分钟左右。不过不要离他太远,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以了,让他始终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以便你可以随时过去安慰他。

如果你的孩子 1~2岁

一两岁是孩子非常有趣的阶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独立去探索了,因此有时候他会“不小心”走到离你稍远的地方,但当他意识到你不在他周围了,他就会开始惊慌失措,于是再回来找你。于是,“前进、后退、再前进”成为这个年龄孩子的标志性行为——他渴望自己一个人四处闲逛,但是又非常希望你能在他触手能及的地方关注着他。

孩子的想法

“我可以在院子里逛来逛去了,但是,如果我需要妈妈但她又不在附近,该怎么办呢?”

“如果我和这位姐姐(保姆)离开了,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记得我在哪里了?”

Parents的办法

如果你发现孩子这段时间总是把他的毛绒兔子带在身边千万不要惊讶,这个慰藉物能够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同时能够帮助他排解压力。你完全可以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因为这会让分离变得简单。

当你在家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和他分开几分钟,这对他今后适应分离也是有帮助的。比如你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可以把小家伙放在隔壁的房间,但一定要确认他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你可以偷偷观察他的表现,注意不要让他发现。慢慢地,他就会知道即使你离开一会儿也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提醒的就是,你不要让分离变成一件很沉重的事情,你轻松的态度对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很有帮助。

如果你的孩子 3~4岁

三四岁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但是即使这样,去幼儿园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能留在父母的身边。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他第一次长时间和父母亲分离,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需要比预期还要长的适应时间你也不必惊慌,多给他一些时间和耐心。

孩子的想法

“如果我不喜欢这里或者我在这里会不开心,该怎么办呢?”

“如果放学了没有人接我回家,可怎么办呢?”

Parents的办法

在孩子的书包上贴上家人的照片,或者放一些与家有关的物品、他最喜欢的玩具,会对他有所帮助。如果他觉得烦躁,这件玩具会让他感觉舒服一些。如果他不记得包包里有这么一个玩具,就说明他已经熟悉了新的环境,并且已经开始适应。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和孩子在家预演一下分离的场景,这样可以避免在幼儿园时的哭闹。比如,你和孩子进行角色换位,让他扮演爸爸,假装离开家然后再回家,假装送你去幼儿园然后再去接你。这个游戏能帮助孩子明白有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说再见,但是再见并不是永远不见。

父母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一定要认真履行你的承诺。如果你答应孩子准时去接他,那么就一定要准时,这会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因为他信任你。

如果你的孩子 5~6岁

你的孩子终于长大了,成了“大孩子”了!真的是这样吗?确实,小家伙的心智开始成熟了,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可能仍然希望他还是妈妈的那个“小宝宝”。所以,当他面对新的课外课程、新的群体、新的任务时,仍然会触发告别已久的分离焦虑。所以父母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尽量注意不要说“你已经长大了” “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之类的话语,因为他也许会因此产生压力和不安,扩大了心中隐隐的焦虑。

孩子的想法

“噢,这么大的一个学校,我不会走丢了吧?”

“如果老师问我名字怎么写,我却不会怎么办呢?”

Parents的办法

这个年龄段里,你可能会给孩子安排很多新的学习任务,比如钢琴、舞蹈、英语课程。但是开始一项新的课程,或者参与到一个新的团队中时,请给孩子一个适应和过渡的时间。你帮助他认识新的朋友、新的老师,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大孩子”扔出去,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再有,不要过于强调“学习”和“成绩”,特别是在家的时候多陪他玩,帮助他放轻松,可以减轻很多焦虑情绪。即使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但他仍然有权像个孩子。

说再见的5种错误方法

偷偷地溜走。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这种行为会打击孩子对你的信任,并且会让今后的分离变得更困难。

长时间逗留。这样做也是不好的。很多父母喜欢在教室门外逗留,观察孩子能否适应。但这会让孩子没办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去,而让他专注到学习中才是最能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方法。

对着孩子愁眉苦脸。这会让孩子担心你是否要离开他去一个很不安全的地方。

随意改变习惯。孩子已经习惯了你送他到幼儿园就离开,所以不要今天一送到教室门口就转身,明天却又和他再三地吻别才离开。你的行为要有规律,并且能一直执行下去。

对孩子发脾气。如果孩子道别的时候非常不合作,你发脾气也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他哭得更厉害。所以,不要将你自己的这种挫折和焦虑表现出来。

标签:;  ;  ;  ;  

“妈妈,别走!”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