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地质勘查工作,这是由于建筑工程所处地块的水文地质条件会对其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地下水问题加以分析,并探讨针对地下水问题的应对与处理措施,旨在减少地下水对于工程施工质量及工程安全的影响,避免可能造成的建筑物下陷及相应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问题;井点降水法
引言
水文地质条件指的是关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以及变化规律等条件的总称,里面涵盖了地下水的补给、埋藏、径流、水质以及水量等要素。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相互影响、共生互利。比如,在建筑工程周围存在着地下水,而这些地下水时刻影响着工程周围的土壤和岩石的耐久性以及寿命,建筑工程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在工程中加强对地质勘察的水文地质勘察和危害分析,不仅能提高工程的勘察效率和质量并且还为之后工程的继续和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证。
1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缺少对地质基础结构的评价和分析,在大多数地区往往造成由于地下水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事故,因此水文地质勘察着重考虑岩土的水理性质,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岩土的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相似,都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重要标准,会直接影响地质强度,进而对建筑工程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干扰。传统的勘察工作往往较为重视岩土的物理性质忽略了岩土的水理性质,所以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并不完善,因此,需要加强在地质勘察过程中的规范化并逐步提高地质勘察人员综合水平。
2水温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阐述
2.1潜水水位上升的问题
对于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项目区块地质水文条件是否适宜施工进行勘察。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会受到潜水水位上升的影响,导致工程稳定性不足,主要体现在:①由于区块岩土本身存在力学性能不够稳定的现象,一旦发生潜水位上升现行,会导致工程施工建筑受到影响,导致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无法维持,尤其是拟建项目所处地块的潜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②潜水位上升会导致河岸及斜坡等位置,出现垮塌或者滑移等现象,影响区块岩体发挥其正常功能,影响建筑安全性;③潜水位上升并渗透地基当中,会导致地基在长期的水资源侵蚀下逐渐软化,岩土粘性上升,而强度下降,导致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工程质量及稳定性,甚至对建筑居民及使用者带来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2.2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下降与上升都会给工程项目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与地下水位上升不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是因素是人为导致的。由于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不够合理导致土壤干湿交替,导致项目中地基施工中木桩不容易打入其中,木桩一旦发生腐蚀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地下水稳下降导致地裂问题发生,因为岩土性质不同,发生地下水位下降情况,一些处于膨胀状态中的土壤因为受到浸泡导致形体出现不均匀变化,岩土距离增加,发生地裂问题,地下水水位的升降牵连着岩土的密度,发生下降问题导致岩土密度增加,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坍塌的发生。
2.3地下水的水压
在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水压也会对建筑物带来一定的损坏。其原因主要是地下水水压的失衡所引起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地下水的水压不平衡会直接引起建筑工程的基坑不稳定,基础工程遭到损坏。所以,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来调节地下水的水压,以确保地下水压力的平衡,从而减少地下水水压的变换而对建筑工程所带来的损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应对
3.1基坑降水及排水措施
3.1.1井点降水法
一般来说,井点降水法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等。①轻型井点是在基坑工程四周,每隔一定距离就在含水层中埋入一根井点管,通过抽水设备进行抽水,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部以下,直到工程施工完毕;②喷射井点主要采用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管路系统。一般当轻型井点排水需要采用多级井点时,会导致基坑挖方量上升,施工周期延长,导致施工设备增加,经济性下降,此时就可以采用喷射井点的方式进行降水;③电渗井点。将两根电极插入饱和黏土中,通入直流电,黏土粒会发生电泳现象向阳极移动,水分子则发生电渗现象而向阴极移动,利用这一电渗现象,以轻型井点或者喷射井点的景观作为阴极,将垂直阳电极设置于与阴极相距1.2m处,利用电渗现象,在通入直流电时,使水分子快速渗透到井管附近,便于快速抽出;④管井井点是在基坑周围,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一个管井,在管井中通过水泵抽水来实现地下水位的下降。
3.1.2集水井明排法
集水井明排法的应用,需要首先进行集水,通过集水来使地下水汇集,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排水效率与排水量,具备较好的排水效果。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明沟排水法,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益,且应用范围广泛。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首先做好明沟管理与清理工作。暗沟排水也是一种集水井明排法,可以减少消耗在管理与清理方面所投入的成本,但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与施工成本,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地下水的排水的实际需求来合理选择。
3.2要加强地质勘察方面的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工程地质勘察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拥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督、实施体系,这些规章制度大大提高了水文地质勘察的效率,并且是现在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人员的重要依据。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最新的相关规定,这样才能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做到保质保量。此外还应做好相关的数据记录,准确划分出地段的气候、环境类型及抗震设防类别,提供腐蚀等级及抗震参数。通过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还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3深入调查地下水状态
首先对地下水开展调研工作,根据调查数据、标准和方向做好问题的确定,其次根据地下水类型,针对实际情况将水文情况加以分类,并作出详细记录,然后根据变化的整体趋势、变动情况以及发生腐蚀级别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为后期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最后通过对地下水位的调查情况做出可靠预测评估,例如多少的基坑深度才能够保证承压水以及水动力控制在标准范围中而不会受到水位变化的情况等。
3.4加强对水文地质勘查中地下水的重视
地下水勘察是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要进步提升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确保现场施工的顺利展开,有必要加强水文地质中地下水的勘查,尤其是在陕北地区,其地下水勘察是确定土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前期的工程勘察中,针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大多数勘察人员都会比较重视岩土类型、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结构等影响,从而往往会忽视地下水的问题,但是,随着地下水污染的加重地下水也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地下水问题的重视,才能更好的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建筑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明确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地下水问题之后,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采取必要的地下水处理措施。本文所采取井点降水法及集水井明排法等相应基坑降水及排水措施,并进一步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水平,以保障水文地质勘察与分析的科学性,为地下水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郝志林,张全新.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7(18):214.
[2]朱少宾.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及其危害[J].城市地理,2016(6):285.
[3]陈雪莲.试分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5(01):238.
论文作者:谢志丞1,胡立勇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地下水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基坑论文; 地质论文; 工程论文; 水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