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 武定 651600)
【摘要】目的:分析PDCA护理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自2017年1月起,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PDCA护理,选取实施前后的患者各43例(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比较两时期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均存活,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泌尿系统损伤、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PDCA护理,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风险,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PDCA护理;产后出血;产后并发症;住院时间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005-02
凶险型前置胎盘是之前实施剖宫产,本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且胎盘位置为子宫瘢痕处的妊娠期严重并发症[1]。该病对产妇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有重要威胁,可引发围生期大出血。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的升高,使得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逐渐增高[2],而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有效护理方法十分重要。我科近年来实施PDCA护理,提高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12月诊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3例,为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27.86±2.35)岁;孕周34~38周,平均(36.24±0.52)周;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12月诊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43例为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27.79±2.25)岁;孕周33~39周,平均(36.30±0.49)周;两组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我科自2017年1月起,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PDCA护理,首先将负责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的护士组建成PDCA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展开统一培训,确保护士掌握PDCA护理的实施方法,并通过考核。之后实施PDCA护理,具体如下:
(1)计划阶段:首先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认知情况、性格特征等展开充分评估,综合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合患者护理需求为其制定应急救治方案与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执行阶段:护理团队按照护理计划,为患者展开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干预:①术前评估:护士评估患者既往病史、现病史、用药史、手术史,了解患者有无生育史,有无药物过敏史。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的肺部成熟。若患者有妊娠期糖尿病,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给予饮食指导,并对血糖定时监测,遵医嘱指导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②指导检查:告知患者因疾病的影响,手术的难度较大,且术中易有出血发生,说明术前实施磁共振检查的必要性。指引患者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提前配血、准备好待输血液,做好抗休克的准备。将各种药物、急救物品准备完善,开通静脉通道,做好抢救准备。③心理护理:产后出血会引发患者的恐慌情绪,护士应主动询问患者感受,针对其心理状态给予情绪疏导,教会患者通过听音乐、冥想、联想等方式,改善不良情绪。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增强其治疗信心。④术后护理:遵医嘱用药控制产后出血,术后加强心电监护,给予红细胞输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精神情况、呼吸等生命体征。⑤感染预防:对患者血象、体温密切观察,根据切口情况、白细胞计数、患者体温等用药预防感染。对探视人员适当控制,严格落实各项无菌操作要求。
(3)检查阶段:护理部定期组织检查,了解护理计划的执行状况,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并要求继续改正提高。
(4)处理阶段:对护理工作的改进情况再次检查,同时总结患者反馈,收集、分析病历资料,及时对护理计划加以调整,对护理计划不断完善。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量。(2)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包括泌尿系损伤与失血性休克情况。(3)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x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两组新生儿均存活。产后出血情况:对照组产后出血28例(65.12%),出血量(2010.53±126.87)ml;观察组产后出血18例(41.86%),出血量(1746.33±86.94)ml;两组产后出血率差异显著(x2=4.674,P=0.031),产后出血量差异显著(t=11.264,P=0.000)。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泌尿系统损伤、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情况n(%)
2.3两组住院时间
两组住院时间为:对照组(12.11±1.05)d、观察组(10.15±1.03)d,两组差异显著(t=8.738,P=0.000)。
3讨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此类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可为母婴安全提供更多保障[3]。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常规护理中,护士工作缺少规范性与系统性,改进临床护理工作势在必行[4]。
PDCA护理是在PDCA循环(戴明环)管理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模式,其过程包括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的过程,其要求管理人员在质量管控中,将各种工作根据上述步骤予以梳理,将获取成功的结果纳入到标准之中,将不成功之处留到下一循环中,待后期解决[5,6]。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PDCA护理的实施步骤同样如此。首先,为确保PDCA护理贯彻落实,我科对参与本研究的、负责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的护士统一展开培训,确保护士掌握具体实施方法。此后,根据PDCA护理的实施方法,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之后由护理人员执行落实,此后再检查、处理,通过这样的过程,逐渐发现凶险型前置胎盘护理中潜在的隐患因素,将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因素去除,为患者提供持续、优良、高效的护理服务。本研究中,两组新生儿均存活,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泌尿系统损伤、失血性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可见PDCA护理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综上所述,为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行PDCA护理,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风险,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杜会娟,尚会敏,王力英,等.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4):154-155.
[2]王平,杨富国.介入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9):920-922.
[3]于万芹,彭宪钗.目标管理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62-64.
[4]勾翠英.凶险性中央型前置胎盘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6,6(15):39-40.
[5]李丽,赵孝俊,管小晴.综合性护理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4):98-99.
[6]郑燕珠.整体护理模式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266-268.
论文作者:代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胎盘论文; 患者论文; 凶险论文; 产后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