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论文_丛静,宋佳霖

探究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论文_丛静,宋佳霖

莱阳市伊士曼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莱阳 2652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人民群众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和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然而,在建筑领域,一直存在这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就裂缝。只有解决了这个常见的建筑施工问题,才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系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文章针对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设计;施工阶段;裂缝;防治

1.楼地面裂缝

1.1楼地面开裂产生的原因

土建工程设计中楼地面裂缝是常见的一种情况,造成这一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缝隙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在吊装之前,施工人员就应该对缝隙进行灌缝,否则在板受力之后,将会引起开裂。总而言之,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拉缝问题,避免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楼地面出现裂缝。另外导致楼地面出现裂缝的原因也可能是施工工序不对,在灌缝的过程中,如果未能将执行施工层和间歇层错开,也可能导致出现问题,在板尚未达标的时候就受力,这也会出现地面出现裂缝。

1.2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的防治地面出现裂缝,首先就应该控制好板与板之间的裂缝工作,尤其是在施工的时候,裂缝距离应该达到一定的参数标准,通常情况下裂缝距离应该保持在4cm,这样才会更好的保证板缝之间的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可以有效的减少板变形几率,有效的提升整体的刚度。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更好的保障地面不出现裂缝,就应该注重隔层灌缝,所谓的隔层灌缝主要就是在工序间歇层和受荷层之间错开来进行灌缝,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灌缝的效率。灌缝过后需要保证其缝隙强度达到80%以上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如果没有达到80%的强度就进行施工将会导致板受力过大而出现变形。

2.框架结构梁板裂缝

框架结构梁板出现裂缝现象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每层楼连续双向板处出现垂直主梁短边的裂缝,裂缝在梁附近尖灭,梁相应位置未出现裂缝,裂缝宽度不等,大部分贯穿楼板;其次,每层楼四角常出现接近45°斜裂缝,裂缝宽度大多大于1mm;最后,部分楼层连续板常出现垂直长边裂缝,裂缝宽度小于1mm。框架结构梁板裂缝原因为:

首先,从建筑形式来看,大部分房间设置了大玻璃窗,房间内部日照时间较长。在梁、板施工及养护期间,正处夏季高温期,梁板长时间处于曝晒下,干燥失水较多,这也会加大混凝土的收缩。其次,根据建设单位介绍:施工单位在搅拌混凝土时,水泥用量较大,这必然会加大混疑土的收缩。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细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等.再次,过量水泥、高温环境叠加作用导致混凝土较大收缩变形,由于板的厚度远远小于梁,受外界环境影响面远大于梁,混凝土收缩远大于梁,由此产生梁板收缩差,引起约束应力,板内呈拉应力,梁内呈压应力,板内拉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就会产生裂缝。第四,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最后,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下沉,挤出水分和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大的粗骨料局部阻碍或约束,造成沿钢筋上表面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裂缝;混凝土上表面砂浆层过厚,它比下层混凝土收缩性大,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防治裂缝的措施:裂缝出现后,变形得到满足,应力发生松弛,结构体系不存在安全隐患,但板的刚度下降,对板的长期使用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裂缝较宽处,钢筋裸露,容易锈蚀,对板的处理是必要的。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的处理,一般视裂缝宽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裂缝宽度在0.3mm以下的,可不进行修补。其次,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裂缝,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处理。①表面涂抹砂浆法,适用于稳定的表面及深进裂缝的处理;②表面涂抹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法,适用于稳定的、干燥的表面及深进裂缝的处理。涂抹环氧胶泥前,将裂缝附近表面灰尘、浮渣清除、洗净并干燥,油污应用有机溶剂或丙酮擦洗净;③表面凿槽嵌补法,适用于独立的裂缝宽度较大的死裂缝和活裂缝的处理;④注射法,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当裂缝宽度小于0.5mm时,可用医用注射器压入低稠度、不掺加粉料的环氧树脂胶粘剂。

3.窗台墙裂缝

混合结构建筑房屋的一层窗台裂缝,据调查在东北地区较普遍存在有程度不同的裂缝。裂缝一般均位于窗台跨中和两角处,裂缝宽度一般为0.5-1.5mm,裂缝走向是沿窗台竖向或斜向不规则延伸到基础上部呈现上大下小的裂缝。其产生裂缝原因为:由温度变化引起:因窗台墙两端嵌固在窗问墙下的墙体上,并在受有基础约束的作用下,当温差变化较大时结构本身收缩变形产生结构内应力,当应力(拉、压)超过一定强度限值时,从而导致该部位的开裂。由地基变形引起,因窗台墙受有两端窗间墙垂直压力和地基反压力作用。使窗台墙向上弯曲,在墙的跨中附近产生弯曲拉应力,而导致出现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同时窗台墙受窗间墙的压力作用,在窗角处产生较大的剪应力,导致窗角开裂。防治措施:窗台墙加设反拱(一层砖砌反拱)。在窗台处(一层)加设配筋压带。

4.地下裂缝

4.1半地下、地下裂缝产生的原因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一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其表面系数大、墙壁薄、约束力强都是这一建筑体系的特点。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建筑体内的钢筋会受到束缚,失去了原有的抻展性,所以在温度变化的时候,建筑体由于受到拉力的影响将会失去原有的承受力,进而出现裂缝。

4.2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建筑体出现裂缝,在建筑的初期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温度对建筑体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温度差异较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建筑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有关研究人员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对内部参数进行细致的调整。首先就要考虑到建筑体内部各个部分钢筋的稳定性,在图纸设计好之后,还应该对其进行细致的检验,一定要确保内部参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还应该考虑在温度影响下的钢筋、配筋率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建筑体的整体构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5.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对于建筑的使用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建筑物承载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得出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建筑物裂缝的产生、发展,比如混凝土的性能与结构,建筑物的隔热设计与温度保护等等。所以,在土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采取种种措施,来减少裂缝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建筑物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这就要求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建筑物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始终把建筑的安全性能放在第一位,为使用建筑物的人民带来更加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国辉.浅谈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J].广东科技,2013,14.

[2]王三坯,张岩冬.浅谈土建工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如何防治裂缝[J].科技风,2011,15.

[3]阮守臣.土建工程设计中的裂缝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

论文作者:丛静,宋佳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探究土建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裂缝的防治论文_丛静,宋佳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