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改进

M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改进

何薇薇[1]2010年在《内部控制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外财务舞弊、会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内部控制问题引起全球性的关注和重视。全球的资本市场和监管部门再次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给社会、经济、政府带来的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从而掀起了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反思的热潮。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内部控制管理法律和规定,纷纷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蓝本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已成为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防范和控制风险、实现战略目标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面对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如何协调好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及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完善和巩固内部控制体系,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M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分析该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便进一步完善M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优化M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另外通过本文分析可以为其它企业,尤其是同类型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第二部分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内部控制的方法作简要的描述;第叁部分对M公司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叁个方面,深入销售收款、采购付款、存货管理、货币资金、成本费用、投资融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八个业务流程,逐条对内部控制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对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第四部分针对评价结论,从改善控制环境、加强体系维护、建立管理办法等方面,就具体流程提出巩固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第五部分通过对M公司案例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强调企业高层要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要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下,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信息系统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并且制度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同时健全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机制。

石安强[2]2004年在《M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改进》文中研究指明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说其古老是因为内部会计控制几乎伴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而产生;说其年轻,是因为对这个古老课题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之中。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为着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的,而要想让企业沿着既定的目标和宗旨运行,就必须加以控制。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携巨额公款外逃、挪用公款赌博、炒股等等,虽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一项根本举措。有鉴于此,本文对当前正在进行企业改制的M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其内容涉及到了M公司的组织机构、工程项目、工程物资、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对外筹资、天然气的采购与销售、固定资产、货币资金与成本费用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对M公司的组织机构、工程项目、工程物资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本文的突出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流程控制的方法,对M公司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过程的改进设计,体现了事前、事中控制的思想,使之能够有效地防范错弊行为的产生;二是测重于实际操作性,本文的各项改进措施都是根据M公司的实际控制弱点和漏洞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本文的宗旨是结合先进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改进并设计出一套符合M公司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使之能够有效地规范公司各项经济业务的运行,又能够有效地节约控制成本。

王淼[3]2017年在《M国有煤炭贸易公司内控体系的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进行和各项经济政策的陆续出台,政府部门也逐步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适应国情的,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内部控制法规和制度。国内外众多企业长期坚持改进内控管理体系的事实表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能保障企业的运营机制和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风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M国有煤炭贸易公司(以下简称M公司)作为山西省M国有煤炭产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伴随着煤炭行业的黄金发展期而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阶梯式增长,公司规模不断壮大。然而,因M公司管理层对内控建设不够重视、内控建设起步晚和发展慢等原因,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合理性。在公司迅速成长的阶段中,屡屡出现因内控体系不完善和风控能力不强而导致的经营管理问题,使得企业的资产承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论文以M公司当前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访谈、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暴露出的内控问题及根本原因。结合企业战略和管控目标,综合应用国内外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着力于企业在制度建设、流程管控和风险识别体系的改进,最终达成改进M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通过论文的研究可知,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工作中应将控制环境的完善放在首位,因为控制环境是其它内控要素的基础,如何结合企业自身战略要求和业务特点构建配套的风险识别体系是企业深入研究的重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而且也为我国同类型企业的内控改进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卫晓妮[4]2013年在《M公司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浪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具有重要意义。而存货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和储存情况的好坏、管理效率的高低等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均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参照COSO框架和相关的国家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实习期间所获得的信息,主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阐述M公司内部控制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存货的采购、运输、验收入库、仓储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M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存货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存货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足,存货内控制度执行及监督不力。这些问题会影响M公司存货经营管理效率,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现实意义。针对M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优化存货控制环境;从采购组织结构、存货采购数量、供应商管理评估体系、原料采购控制效果、运输、仓储等方面完善存货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存货信息与沟通、改进存货内部控制监督考核制度等。希望能够为M公司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实现改善其存货内部控制的目的。

李惠欣[5]2008年在《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文中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达成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是密不可分的。而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石,支撑和决定着其他要素。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很多缺陷,诸如“一股独大”现象普遍,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监事会难以承担受托责任,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公司内部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等等。由于我国企业管理不规范、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实施乏力。又由于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时间短,缺乏经验,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薄弱,在其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作。因此,本文将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研究课题,试图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结构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前瞻性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来探讨在公司治理下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机制。

吴寿元[6]2012年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内最热门的课题之一。2001年以来,在美国连续爆发的安然、世通和施乐等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严重缺陷。2002年,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不仅强化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公司治理层、管理层责任的规定,而且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从而第一次将内部控制审计确立为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法定业务,对世界各国的审计职业界产生重大影响。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上市公司频频出现内控失效和财务舞弊事件,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特别是2010年以来,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被做空、被监管机构调查和处罚,集体诉讼、集体退市事件,以及2012年在香港发生的多起审计师辞任民营上市公司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和声誉。这些事件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是财务报表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维护投资者信心,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部门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008年以来,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等一系列规定,标志着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财政部等五部委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从2011年度开始逐步推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由于这是一项新兴的审计实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且比较零星,滞后于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也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从对2011年规范类和自愿试点类上市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建设、评价与审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于如何界定、分类内控缺陷,注册会计师如何开展整合审计,恰当地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甚至比较混乱。因此,开展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研究,对于指导实务工作的开展,解决实务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是一个迫切的需要,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围绕这一主题,本文综合使用了规范研究、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关结论:第一,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历史纵向维度对其变迁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认为内部控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笔者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历史发展的梳理和阐述,揭示了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推动力,从审计的角度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各种理论观点,并从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和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第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进行研究,为我国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经验借鉴。笔者针对国际上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深入研究了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并针对他们的实践经验、准则改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益借鉴和帮助。第叁,针对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直接证实了我国目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认识上的统一、政策的配套、人才的培养准备等,我国虽然在2008年就发布了基本规范,但直到2011年才开始进行内部控制审计。2011年作为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年,必然会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和挑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其中最主要的解决途径就是采用整合审计流程,完善审计报告。第四,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研究。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进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种审计的整合点和不同点,探讨了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等内容。通过整合审计流程,将静态的报表审计和动态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共同致力于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提高报告使用者的信心,奠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石。第五,2011年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年,如何正确恰当地出具审计报告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必须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终成果,本文在分析探讨审计报告的要素、内容、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审计报告的模版选择,提供了一份整合审计报告模板,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整合为一份审计报告;并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的应用进行了案例阐述,填补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这块空白。另外,本文还对如何开展整合审计和出具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了案例分析阐述。在上述主要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本文从管理学理论中关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结合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提出了价值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指出,全面内控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包含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价值导向的全面内控审计,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的效率与效果,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目前所倡导的风险导向内控审计。这种价值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体现了全面内部控制的管理学属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要求。为了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笔者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和建议。一是分别针对政府相关部门、主管部门财政部、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开展。二是为了保障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顺利开展,政府有关部门及司法部门应该注重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利益,明确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并尽可能减轻注册会计师开展全面内控审计的责任。叁是进一步完善内控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建议将内部控制缺陷由叁类简化为两类,即取消重要缺陷,只保留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避免实务操作中的界定困难。四是针对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笔者增加了四条定性标准,以更好地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践。

杨雄胜[7]2004年在《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部控制在会计与审计研究中历来倍受关注,随着公司治理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其运行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问题引起了经济、管理乃至政治、社会等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人们对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来就认识不一,COSO新报告的提出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更使人们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各种推测。在我国,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把这一规定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随后,财政部先后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之“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全国各单位开展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文件,从而引起了举国上下对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高度关注,建立健全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加强会计工作和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实务工作中如何恰当把握其工作边界,从而使各单位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承担的法律责任落到实处,已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却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理论界对此也缺乏深入的研究。正是基于国内外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内部控制发展”为题,对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沿革、理论与实务两方面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探索性研究。 第1章,立足审计角度,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历史,指出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客观上受制于独立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现有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究其基本内容不外乎是作为独立审计的客观基础而存在的,这正是内部控制之所以迄今为止为什么在审计研究领域特别受重视但在其他与内部控制紧密相关的领域(如管理)研究成果并不很多的一大原因。 第2章,围绕以往内部控制研究界不应忽视的管理控制问题,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全面地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管理控制观点,对代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管理控制实务水平和特点的管理控制做法做了较为系统的挖掘,从而试图弥补传统内部控制研究的一大不足。 第3章,在全面比较“审计意义上内部控制”与“管理意义上内部控制”不同

王麒宇[8]2007年在《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愈来愈复杂,特别是加入WTO后,企业间的竞争与日剧增。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一直为理论界、企业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内部控制历史演变的过程开始探讨,对内部控制基础理论作了深入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基础理论以及COSO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一总体框架》对原报告的突破之后,笔者将COSO报告五要素置于企业内部控制中进行具体运用与分析,同时得到基于COSO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了基础。在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找出其中的问题,深入探讨引发问题的原因之后,利用内部控制理论结合基于COSO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启示,尝试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共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内部控制研究的背景;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及论文的力图创新点与不足。内部控制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的基础。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与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基础理论。内部控制在国外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全面风险管理框价等阶段。据此总结出几点《企业风险管理一总体框架》对COSO报告的突破如:(1)内部控制目标得到拓展,总体框架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发展为“报告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一类新的目标——战略目标,目标的层次比其它叁个目标更高。(2)内部控制要素进行了深化,将风险评估发展为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反应四要素,使得原来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发展为风险管理八大要素。(3)相关角色和任务发生变化,COSO新报告明确董事会在风险管理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对风险管理负有总体责任,并且要求其对风险管理更加警惕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和评价成果方面承担重要任务。(4)新增加了一个角色——风险主管或风险经理,风险主管除了需要和其他管理人员一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建立起风险管理外,还要帮助其他经理人报告企业风险信息。(5)一种更新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理念,以“自控制”为核心的战略性整体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而全面风险管理属于风险范畴,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同时风险管理更注重战略目标的导向性来实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作用部分,论述了内部控制对保证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与落实,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有效地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就要为起到这些作用开展具体的控制活动,为使内部控制科学高效,列举了需要制衡性、合法性、成本效益、全面性等原则作为指导。同时指出,内部控制旨在提供一个尽善尽美的控制系统,但是因为客观环境或主观因素,也导致它存在着受人为错误的影响、管理权限限制、串通舞弊限制等局限,因此将内部控制制度运用到企业当中时要提防这些局限所可能带来的影响。第叁部分,基于COSO报告的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理解及启示。基于以上基础理论将COSO报告五要素置于企业内部控制中进行具体运用与分析,同时得到鉴于COSO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启示:(1)公司治理结构应置于控制环境中。在COSO报告中,并未将公司治理结构置于控制环境中,同时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环境也没有明确提出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笔者认为,内部控制的具体做法是属于管理措施问题。企业经营管理的框架和轨道是由公司治理决定的,其模式特征很大程度上受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内在管理体系,必然受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公司治理在宏观上制约着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效果,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因此内部控制环境应该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2)内部控制关注风险比关注细节控制更为重要。企业的管理资源是有限的、控制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将企业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或微不足道的控制上,往往会舍本求末。如,有些企业差旅费报销的规定,长达数十页,极其繁琐,表面上控制得很好,但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会忽视企业重大风险。所以,建议董事会与管理层将精力主要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环节上,而不是所有细小环节上。(3)控制活动应加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融合。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基本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论阶段,并且仍倾向于内部会计控制。虽然其内容包括如业务授权、职责分工、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业务的独立稽核等方面并不是只针对会计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忽视了对企业管理的控制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时,应该关注控制活动的作用发挥,拓展其服务范围,应加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融合,最终使控制活动也能为管理控制服务。(4)内部控制的执行比设计更为重要,很多公司本身也有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这些规定时成为形式,设定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此通过控制活动的设置,应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来保证框架的真正实施。第四部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导致问题的原因。该部分内容阐述了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尚未相成类似COSO报告的内部控制系统、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重视,风险控制弱化,缺乏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等问题。第五部分,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针对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导致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后,根据COSO报告内容结合基于COSO报告的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启示,尝试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相应的措施。第六部分,案例分析。根据M公司内部控制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杨凯[9]2015年在《W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内部控制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要求企业构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应对风险实施控制手段,为提高效率梳理工作流程,为企业健康发展夯实制度保障。W公司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营业规模和资产总量增长迅速,企业经营风险也不断放大。为有效控制经营风险,W公司研究并构建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一定效果。本文以W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执行过程的基础上,展开了对构建W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的研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以COSO内部框架为基础,依据国家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相关指引的规定,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出发,按照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风险评估准备不充分、控制活动不严格、信息与沟通存在障碍、内部监督不完备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执行中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W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执行中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通过企业在企业文化、组织机构、人力资源、流程设计、制度执行等方面的改善与提高,切实发挥内部控制在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为W公司后续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

赵宇盟[10]2014年在《M电气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资金循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执行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2011年,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216家内控规范试点公司开始强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2年,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制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主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M电气公司也被纳入其中。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典型企业,其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环节较为薄弱,在研发和采购环节,资金流量大、风险高,在某些子流程存在设计层面或执行层面的缺陷,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与吸收已有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相关理论,以M公司为案例背景,重点分析了M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整体层面和业务层面问题。分析结果显示,目前M公司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整体层面存在五个方面问题:控制环境薄弱、风险意识不强、控制活动设计和执行不够完整、信息沟通不畅、内部监督不到位。业务层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紧急资金用款申请控制不存在;二是已有的控制缺乏必要完整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叁是已有控制在执行中不够完整准确;四是已有的控制缺乏完整准确的控制证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等文件及财政部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关于资金控制的解释,结合M公司的实际情况,运用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对M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层面和执行层面优化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 内部控制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D]. 何薇薇.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2]. M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改进[D]. 石安强. 四川大学. 2004

[3]. M国有煤炭贸易公司内控体系的改进研究[D]. 王淼. 电子科技大学. 2017

[4]. M公司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卫晓妮. 中南大学. 2013

[5].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D]. 李惠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6].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D]. 吴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7]. 内部控制发展问题研究[D]. 杨雄胜.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8]. 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研究[D]. 王麒宇.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9]. W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 杨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10]. M电气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赵宇盟. 湖南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M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