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应用益阴化瘀煎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平保

慢性胃炎患者应用益阴化瘀煎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平保

陈平保

湖南省辰溪县中医医院 湖南辰溪 419500

【摘 要】目的:观察益阴化瘀煎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药益阴化瘀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门诊收入的80例慢性胃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维酶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药益阴化瘀煎。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一般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75.0%)高,两组统计学检验P<0.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阴化瘀煎能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益阴化瘀煎;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309-02

慢性胃炎由各种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在胃病发生率中居于榜首[1]。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选择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物以及幽门螺杆菌根治剂等,但副作用明显难以取得理想疗效[2]。伴随着中医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也渐渐在临床中显现出来并获得了广大医师的认可。我院特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将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西医治疗的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门诊于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收入科室治疗的慢性胃炎80例病人选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中医分型属阴虚血瘀,排除恶性疾病、脏器原发疾病、妊娠、哺乳、精神异常等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35-64岁,平均(49.7±7.2)岁;病程1-13年,平均(3.1±2.1)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38-70岁,平均(50.2±6.8)岁;病程1-12年,平均(2.7±2.0)年。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具体治疗过程和方法,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维酶素片0.8g,3次/d。观察组则口服益阴化瘀煎,每日取一剂加清水1000ml煎服,早晚各1次分服。配方:沙参10 g、炙甘草6 g、麦冬10 g、白花蛇舌草15 g、石斛10 g、莪术9 g、百合10 g、白芍10 g、乌药10 g、三棱9 g、丹参15 g。

1.3疗效判定指标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患者相关症状(反酸、大便干燥、痛无定处、烧灼痛以及食欲减退)进行评定,并判定疗效:①痊愈,指患者体征、黏膜炎症等均消失,经病理检查提示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等均消失;②显效,患者体征、症状以及黏膜炎症基本消失,经病理检查提示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等明显改善;③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改善,经病理检查提示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等好转;④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笔者完成,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将已收集数据初步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将数据录入,计数资料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²检验,检验结果以P<a(α=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明显更高,两组统计学检验显示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0 3 19 16 2 95.0

对照组401 14 15 10 75.0

χ²值-1.03951.27340.05206.196115.6078

P值-0.30790.25910.81960.01280.0001

2.2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经治疗,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

组别例数反酸烧灼痛大便干燥食欲减退痛无定处

观察组401.2±1.61.9±1.50.7±1.71.2±1.41.2±1.6

对照组402.4±2.23.2±2.41.6±1.22.9±2.72.9±1.4

t值-2.78992.90512.73543.53525.0572

P值-0.00660.00480.00770.00070.0000

3结论

慢性胃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发的一种慢性胃肠道病变,在不同发病人群和不同诊断标准下的发生率均有不同[4]。目前,临床通过内科药物治疗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若长期难以改善病情,极易进展成为萎缩性胃炎,胃癌风险增大。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胃炎常采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以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慢性胃炎在中医中被认为是因肝郁气滞及脾胃不调所引起的,中医证属痞满、吞酸、纳呆、嘈杂等范畴[5]。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及劳逸失常等,引起患者脾失健运、肝气郁结[6]。我院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益阴化瘀煎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75.0%,两组相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中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5]的结果相近。说明益阴化瘀煎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具有肯定疗效。

益阴化瘀煎方中包含麦冬、石斛、沙参、百合、白花蛇舌草等数十味药材,其中白芍具有益阴养血之效,配伍炙甘草可酸甘化阴;乌药能条畅中焦气机;丹参可活血止痛、祛瘀生新;莪术、三棱辛平,能破血行气,还能利于通络[7];白花蛇舌草则有清热解毒并消肿散结之效。有现代药理证实,麦冬具有抗血栓、增强免疫、抗肿瘤等作用;沙参能清热凉血、滋阴生津,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有较好疗效,此外还能调节免疫平衡,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菌、消炎之效[3]。上述诸药合用则能益胃养阴,化瘀通络,促使胃阴得复,新血自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证实了益阴化瘀煎能良好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

总之,益阴化瘀煎祛瘀通络兼活血养阴,治疗慢性胃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楚华,刘凤斌.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认识的现代进展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511-1512.

[2] 杨华,杨风琴,廖国玲等.慢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1 mRNA 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44):32-33,36.

[3] 董怀章.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61-562.

[4] 陈润花,张厂,苏泽琦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3):156-159.

[5] 徐英敏,许东升,蒋士卿等.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87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314-315.

[6] 钟安朴,常建国,周泠等.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70-3272.

[7] 王英华.中医论治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32-32.

论文作者:陈平保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慢性胃炎患者应用益阴化瘀煎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平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