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CT诊断研究论文_杨树根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 41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CT诊断。方法 筛选出本院的32例腹部内胚窦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行CT检查,对比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统计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本病的CT表现。结果 ①诊断符合率:本研究组的32例腹部内胚窦瘤患儿,经CT检查检出29例,诊断符合率为90.6%;②病变部位:处于性腺组织内3例(10.3%),其中包括卵巢2例,隐睾1例;处于性腺组织外26例(89.7%),其中包括骶尾部前方15例,盆腔性腺外7例,阴道4例;对比性腺组织内与性腺组织外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③病灶形态:患儿的病灶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13例,构成比为44.8%;不规则形16例,构成比是55.2%;④病灶大小:病变组织大小为1~10.2cm,平均(6.3±1.7)cm,其中<5cm有4例,都为阴道内胚窦瘤,≥5cm有15例。⑤CT表现:病灶以实性居多(86.2%),囊实性占比13.8%,都没发现钙化,平扫密度较不均匀,存在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见多发迂曲增粗小血管影,部分血管出现“蜂窝状”强化,病灶邻近区域发现小片状或小结节状强化影,延迟扫查扩大强化区域,密度变高,周边强化,增强前后比较,病灶强化幅度增加约75~125HU。结论 CT诊断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符合率较高,患儿的CT表现较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可为临床确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儿;腹部内胚窦瘤;CT诊断

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也较卵黄囊瘤,属于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较为罕见,该病源于多能性原始神经细胞,成年热与儿童均可发病,但儿童为高发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发病率相对较高【1】。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睾丸、卵巢,症状以盆腔或骶骨部包块、排尿困难、排便困难、阴道出血等为主【2】。该病的恶性程度极高,初期可出现种植与转移,因此必须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3】。基于此,本研究筛选出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诊治的32例腹部内胚窦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院的32例腹部内胚窦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以盆腔或骶骨部包块、排尿困难、排便困难、阴道出血等症状。患儿中,男8例,女24例;年龄5个月~14月,平均(4.7±1.5)岁。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所有患儿都行CT检查,不合作者提供服用0.5ml/kg 10%水合氯醛镇静。选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仪,电压120kV,电流80mA,层厚5mm,螺距1,从盆腔入口到耻骨联合西方进行扫查,病变组织较大者需扩大扫查范围。增强扫描时给予非离子对比剂2ml/kg,静注后立即开始,1~3min后进行延迟扫查【4】。

1.2.2手术与病理 所有患儿都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腹部内胚窦瘤,都于CT检查后2个月内行肿瘤切除术,病灶切除后用HE染色再次病理证实。

1.3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统计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本病的CT表现。

1.4数据统计 选用SPSS l9.0系统计算数据,计数数据用%表示,进行X2校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CT诊断的符合率 本研究组的32例腹部内胚窦瘤患儿,经CT检查检出29例,诊断符合率为90.6%。

2.2病变部位分布 病变部位处于性腺组织内3例,构成比为10.3%,其中包括卵巢2例,隐睾1例;病变部位处于性腺组织外26例,构成比为89.7%,其中包括骶尾部前方15例,盆腔性腺外7例,阴道4例。对比性腺组织内与性腺组织外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 病灶形态

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病灶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本组29例患儿的病灶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13例,构成比为44.8%;不规则形16例,构成比是55.2%,其中包括性腺外组织病灶15例,性腺内组织病灶1例。

2.4 病灶大小

病变组织大小为1~10.2cm,平均(6.3±1.7)cm,其中<5cm有4例,都为阴道内胚窦瘤,≥5cm有15例。

2.5 CT表现

病灶以实性居多,占比86.2%(25/29);囊实性4例,占比13.8%;都没发现钙化。平扫密度均匀10例(34.5%),不均匀19例(65.5%);病灶中发现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见多发迂曲增粗小血管影,14例(48.3%)血管出现“蜂窝状”强化,病灶邻近区域发现小片状或小结节状强化影;延迟扫查扩大强化区域,密度变高,周边强化。增强扫描前后比较,病灶强化幅度增加约75~125HU。

3 讨论

临床上,内胚窦瘤多发于性腺组织,且男性以睾丸居多,女性以卵巢居多,但小儿腹部内胚窦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多发于性腺组织外,且以骶尾部前方最为常见。本研究组患儿中,病灶处于性腺组织外26例,其中骶尾部前方占比57.7%,仅3例处于性腺组织内。应注意的是,新生儿期的骶尾部肿瘤一般不是内胚窦瘤,应进行辨别诊断【5】。位于骶尾部之外的病灶,形态通常具有规则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位于骶尾部的病灶因为病灶易侵袭邻近软组织,使其形态常出现不规则变化。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瘤体一般存在诸多蜂房样小囊,病灶内可胶样液体。本组患儿病灶以实性居多(86.2%),囊实性进占比13.8%,且都无钙化。该疾病的组织学发生较为明确,是一种形态复杂且独特的肿瘤。综合病理学分析,认为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病灶内部为内胚窦样结构、多囊性结构,包含血管成分是增强扫描的病理学基础【6】。

综上所述,CT诊断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符合率较高,患儿的CT表现较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可为临床确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Zhang Y,Zhang J E,Zhao Z J. Primary mediastin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CT findings and pathologic correlation[J]. Radiologic Practice,2013.

[2]熊诗俊,黄大钡,袁国奇,等.纵隔原发性内胚窦瘤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3):381-384.

[3]栗广平,司建平.卵巢内胚窦瘤CT影像学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146-146.

[4]吴慧莹,徐文彪,田金生,等.儿童腹部内胚窦瘤的影像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2):99-104.

[5]Hui-Ying W U,Wen-Biao X U,Tian J S,et al. Imaging findings of abdomin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 in children[J]. Journal of China Clinic Medical Imaging,2015.

[6]戴石,李光荣.小儿腹部常见肿瘤CT扫描与诊断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b22):195-196.

论文作者:杨树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小儿腹部内胚窦瘤的CT诊断研究论文_杨树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