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说之沃土,品语言之花香论文_杨益梅 冯杰贤

于小说之沃土,品语言之花香论文_杨益梅 冯杰贤

杨益梅 冯杰贤 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 265700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这一门课程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吸取文本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细致深入的体验,把握内容,认识思想,理解情感,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对于小说教学而言,我们要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同时,通过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产生个性化的体验,从而感受塑造的人物形象,领悟深刻的主题。

关键词:语言艺术 品味 比较 联想 诵读

我们欣赏小说的语言,不仅要琢磨作者落笔行文中所散发出来的特殊味道,体会其语言风格,更主要的还是重点分析、细心品味小说中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那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在小说这极具现实意义和人生哲理的沃土之上,引导学生去感受小说语言的花香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细咀嚼,慢品味

小说有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初读小说,为情节所吸引,会自然读得很快,其实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小说语言的魅力也在发生着作用,但是我们脑海里活动着的是语言文字符号所指称的对象。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对语言还谈不上欣赏。要欣赏小说语言,就要在初读的基础上,专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读。例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那雪正下得紧”一句,字面上也很平常,很容易忽略过去,要体味这个“紧”字的境界和神韵,需要加以想象,想到那实景,细细品味这“紧”字,就会像金圣叹一样觉得“写雪妙绝”,富有神韵了。

二、 换角度,多比较

通常在同一语言环境中,我们可选用不同的词语,引导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揣摩。学生可以在思考活动中领会用词的种种微妙关系,体会作者用词的匠心,提高用词造句的能力。如《药》一文,在欣赏康大叔这一人物形象时,对其精彩的动作语言描写,老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细心品味。“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段话分别用了“嚷”“抢”“扯”“裹”“塞”“抓”“捏”“哼”一系列动词,刻画了一个凶狠贪婪、蛮横无耻的刽子手形象。我们可以设计另一组词语“叫”“拿”“撕”“托”“递”“接”“掂”“喊”等,让学生进行推敲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可以品味出作者遣词的妙处了。

除了比较和揣摩词语的运用之外,我们也可品味和揣摩句式表意的差别。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常式句和变式句、整句和散句以及不同语气的句式,都有相互不同的表达特点和效果,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的表达需要。例如《荷花淀》中水生嫂问很晚回家、欲言又止的水生说:“怎么了,你?”话中既关切又埋怨的复杂心理是“你怎么了?”的句式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三、勤推敲,多联想

联想的方法是结合课文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对文字所展示的生活图景或形象展开联想。小说的语言富于形象,生动细腻,更适宜用联想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祝福》写爆竹声是“钝响”,写鞭炮声是“毕毕剥剥”,想象情景,会觉得这跟一般的感受迥然不同,再联系语境,通篇写的是祥林嫂的惨剧,“我”回故乡本无好心情,对于祥林嫂的苦难,“我”是同情而又悲愤,就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意蕴和妙处了。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作者采用了夸张的漫画式勾勒来描绘套中人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讽刺意味。“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起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这一段充满幽默感的动作描写,学生初读时没有特别的感受,老师就让他们静下来,想象一下别里科夫滚下楼梯的情景,同学们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样学生们在想象再现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小说语言的特色了。

四、重诵读,悟情感

赏析人物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老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放精彩的录音片段,学生在富有情感的音响感染下,就可以更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如《荷花淀》一文,人物语言简洁传神,很有特色,尤其是开头夫妻话别一段,水生和水生嫂的对话以及第二部分四位妇女关于去探夫的一段对话,都充分展示了人物的性情,我们可让学生仔细揣摩人物情感,然后分角色朗读,学生很容易就投入进去了。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了一个透彻的体会。

以上几种品读小说语言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灵活采用。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只要引导得当,不管是用于课堂教学还是课外阅读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它有助于学生养成细致深入研读文本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敏锐深刻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常诵读推敲,多咀嚼品味,让语言之花,于小说沃土之上美丽绽放!

论文作者:杨益梅 冯杰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于小说之沃土,品语言之花香论文_杨益梅 冯杰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