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步蟾是懦夫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懦夫论文,刘步蟾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家都看过电影《甲午风云》,一定特别佩服那位机智勇敢、威慑敌胆的民族英雄邓世昌,也特别痛恨老奸巨滑、误国误民的权臣李鸿章,对贪生怕死、贻(yí)误战机的方伯谦、刘步蟾也恨得牙根痒痒。有的同学至今想起刘步蟾那阴阳怪气的样子,还气得直跺脚呢。可是,你们大概没有想到吧,许多历史学家经过研究指出,刘步蟾不但不是懦夫,而且还是个爱国将领,根本不是电影里的那副面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刘步蟾的形象怎么会来了个180 度的大转弯呢?这里边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一位很有威信的历史学家给刘步蟾定了调,说他在甲午海战中,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改变了本来有利的队形,是个卑污的懦夫。他这么一说,刘步蟾一下子就被阴影所笼罩了。此外,有个英国人叫秦莱,1929年在伦敦出版了一本书《甲午中日战争海战见闻记》。他在书里说得很清楚,说刘步蟾在海战中故意发错信号,随便改变队列,使自己指挥的定远舰避开炮火,结果引起中国舰队的混乱,造成不利的局面。
《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就是以秦莱的说法塑造刘步蟾的形象的,由于影片传播得很广,所以刘步蟾就成了临阵畏缩的投降派的典型。那么事实又是怎样呢?
刘步蟾是福建候宫人,很有才华,15岁时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来又到英国留学,回国时怀里揣着一份学业优等的文凭。1888年,北洋舰队建立后,他奉命担任右翼总兵,仅在提督丁汝昌之下,是位很有实权的“二把手”。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向外扩张的野心一天比一天膨胀,这一点刘步蟾看得很清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早晚将成为我国的心腹之患。他还亲自去见李鸿章,请求增设军舰,以防不测。李鸿章傲慢无礼,断然拒绝,刘步蟾义愤填膺(yīng), 责问:“现在如果轻视这个问题,一旦误国,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一语即出,吓得在场的人无不胆战心惊。他却旁若无人,仍旧侃侃而谈。由于说得十分在理,李鸿章也不好发作。
我们前面说的那个泰莱,当时也在北洋舰队受聘(pìn)任职。他特别眼红总教习的职位,总在人前卖弄,常常和正直坦荡的刘步蟾发生冲突,有一次,他竟然向清政府提出另建一支由外国人组成的舰队,和北洋舰队合成一军,由外国人担任全军水师提督。他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海军大权,以实现其个人野心。刘步蟾看破了他的阴谋,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泰莱的阴谋没有得逞,自然怀恨在心。事隔30多年,他仍然耿耿于怀,于是利用著书的机会,对刘步蟾进行多方抵(d ǐ)毁,不惜大肆歪曲历史事实。
其实刘步蟾在海战中表现得非常英勇,在丁汝昌受伤后,他挺身而出,指挥战斗,把舰队组成“人”字形,拦腰切断日本舰队,在炮弹横飞的激战中,从容不迫,指挥若定。他所在的定远舰,先后击中、击沉多艘日舰,就连李鸿章在写给朝廷的《大东沟战状析》中,也不得不承认:“丁汝昌旋受重伤,总兵刘步蟾代为督战,指挥进退,时刻变换,敌炮不能取准。又发炮,伤其“松岛”督船,并合击其左侧一船……邓世昌、刘步蟾之功上不可没者也。”
甲午海战后,北洋舰队实力大减,刘步蟾代理提督,整顿队伍。次年,日军进犯舰队所在地威海。在交战中刘步蟾的定远舰被鱼雷击中,他果断命令搁浅,继续指挥战斗,弹药用尽后,又命令炸舰。当天夜里,他服毒自尽。以身殉国,年仅43岁。近年来,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刘步蟾不仅不是什么懦夫,而且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海军指挥官,同时也是一位具有民族自尊心的爱国将领。
星移斗转,大浪淘沙。甲午海战过去105年了, 我们应该尊重事实,不要再让刘步蟾戴着懦夫的帽子遭人痛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