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父母行为与心理问题_幼儿心理论文

幼儿的父母行为与心理问题_幼儿心理论文

家长行为与幼儿心理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问题论文,幼儿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儿童教育学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事实上,目前已有充分的研究成果证明,无论是行为与习惯的问题,还是个性与情绪的问题,都必然能追溯到儿童的生活经历中的某一环节。换言之,可以从其父母的行为中找到原因。父母(成人)行为与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息息相关的。

以下是对3—6岁幼儿最典型的心理问题的具体分析,并探讨蕴含其中的来自父母行为的渊源。我们试图提示二者的内在因果性,目的在于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行动依据。因为,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既无法认识到自身在教养中存在的误区,而且也不愿意承认这就是引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咬指甲和吮手指

某些儿童身上会集中地出现经常性和持久性的吮手指和咬指甲的癖好,这是一种典型的焦虑不安和精神紧张的表征,这种行为通常反映了儿童内心缺乏安全感。咬手指在婴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然而这种动作若保留到幼儿期,则明显是一种病态了。从成因上看,科学家认为其根本性的原因是婴儿期哺育方式不当,家长没有充分满足婴儿吸吮的欲望,导致婴儿通过吮手指来抵制饥饿或进行自我娱乐。在后期的教育中,家长管束过严,经常性的恐吓、处罚、嘲笑,对儿童的身体施以暴力,都会使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抚,无法获得充分的情感交流的机会。此外,儿童的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会进一步激化儿童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情景下儿童很可能把吮手指和咬指甲当作是一种情绪释放和减轻压力的方式。

传统上家长习惯于用在孩子手指和指甲上涂苦药或裹上手指等强制性方法去矫治这一类问题,其实这样做只会是一种强化行为,它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紧张和不安,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加剧。较好的方法是在孩子出现上述行为时,设法吸引和转移其注意力,用玩具、图片和其它的儿童喜欢的东西转移和替代不良行为,逐渐地减弱孩子对吮手指带来的快感的依赖性,从而根治这一行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户外活动,轻松有趣的游戏,特别是全家参与的亲子活动,都可以使儿童情绪饱满、精神愉快,有助于改善家庭关系,恢复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克服吮手指、咬指甲的强迫行为。

二、偏食和厌食

儿童对食物的态度实际上映射了父母对食物的态度,儿童对食物的偏爱和喜恶一定程度上是从父母对食物的评价中习得的。当然,这不能说引起儿童偏食和厌食的原因一定就是父母的偏食或厌食,许多别的因素也导致这一问题。但是从大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确认,习惯性的偏食和厌食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儿童进食情况的过分关注。家长往往敏感于孩子每日进食量的微小变化,并对孩子的进食过程诸多干涉和诸多要求,采取各种各样的威逼或利诱的方法以达到让孩子进食的目的。这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不好好吃饭的行为,孩子会从家长的态度中得出经验,把吃饭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要纠正儿童偏食和厌食习惯,除了注意食品营养和品种多样化以外,经常变换食品的烹调方法,少让孩子吃零食也是必须的。此外,应当让孩子懂得,不好好吃饭得不到大人的注意和关怀,而好好吃饭却能受到表扬。家长应当减低对孩子进食情况的关注程度,以更为达观的方式和轻松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运用讲故事、念儿歌等方法帮助孩子了解食物对于身体的重要作用,鼓励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让孩子逐渐产生对食物的兴趣。大人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好无声的榜样。同时,可调整作息时间,增加每日的运动量,多让孩子产生饥饿感,综合施治,消除偏食和厌食问题。

三、儿童攻击性行为

儿童攻击性行为常常通过模仿成人、同伴,或通过传播媒介习得,这是一种显性的成因。应该说恰恰因为其外显的特征,它所受到的注视也是较多的。然而,来自家庭的父母抚养行为失当的原因,则常常被人忽略。

如果父母双方都处于极大程度的情绪紧张状态,就很容易漠视儿童的存在,忽略儿童的需要,从而使孩子产生被忽略感和不受重视的感觉。得不到充分的爱与关怀的孩子,会因此产生悲观、猜疑、忧郁、 孤僻等不良心理状态,并因此引发攻击性行为。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源是父母对儿童高度的控制欲望。有控制倾向的父母往往会情绪紧张,工作的压力,经济的拮据,以及社会生活的不协调,都会通过父母体现在儿童身上,这一类父母常常烦恼不安、性情暴躁,甚至对孩子表现得厌恶和挑剔,使孩子经常地处于挫折经验中,因而把侵犯和攻击作为对挫折的反应和减轻挫折感的手段,表现为摔打、破坏玩具、器具,攻击同伴等。当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除了要检讨自己是否爱护和尊重孩子,是否给予其充分的关怀与温暖外,还要积极及时地在行为上给予矫治。

家长对孩子的粗暴行为必须及时表明态度、加以制止,同时设法转移其注意力,使之转向其他的活动;平时要经常提醒孩子,向其说明这种行为的后果将会失去同伴和快乐。

四、说谎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谎。正常的儿童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撒谎,但通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是与一定的具体情境相联,并能找到明确的因果的一种现象;而问题儿童则不同,他们的撒谎行为长期存在,不易纠正,似乎已成习惯,屡教不改。说谎的儿童往往受到别人的卑视和不信任,这使他们常常会遇到种种交往的困难,因而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

通常,儿童说谎有几种类型:1.年幼的孩子有时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容易把自己的想象中的事实与真正的事实混淆在一起,把想象当作现实,成人不了解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会以为孩子在说谎而大为恐慌。2.由于认知误差造成的说谎现象,也是幼儿期较为常见的。这种情况的表现很多,比如,由于幼儿道德认知的浅薄性,有的孩子会以为说谎是一种取悦于人的好方法,不知道这是一种坏行为。3.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说谎。这是最为有害的一种说谎行为,通常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或推诿责任,逃避惩罚。

第一种说谎通常被认为是危害不大的,究其原因是儿童发展水平所限。教育者通常会提议家长注意帮助儿童细心地观察事物,多进行语言表达练习,逐步学会准确地描绘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后两种说谎行为就很容易从父母身上找到根源了。由于认知误差造成的说谎行为,关键在于造成错误观念的原因。在生活中,父母是儿童行为的第一教师,对于正确与错误、好与坏等观念,儿童多半是通过日常生活习得的,也就是说,父母是其中最富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儿童有机会经常看到成人为环境所逼说这样或那样的谎言,那他们很自然会很方便地建立起这样的错误观念。有些家长以为,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即使孩子学了也无所谓,这恰恰是最有害的观念。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谎话是程度很严重的说谎行为,这标志着孩子已经自觉地把说谎行为作为一种行动的策略了,归根到底,家长对这一现象至少要负两方面的责任:1.对形成孩子错误思想观念应负有一定的责任。正如上文所言,父母任何形式的不诚实的行为,都会以最快的速度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2.家长在生活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对说谎行为的奖励或赞赏,都是对孩子说谎行为的最有效的强化。这种强化当然不是家长的本来目的,但客观上为他们进一步的说谎行为打下了伏笔。

家长在儿童说谎的时候,要仔细分清他们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分别对待。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家长应该坚决地制止这样的行为,及时向孩子讲清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作好榜样,用自身良好的范例作用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此外,对于孩子的诚实的行为要及时地表扬和奖励,使之得以强化而不断巩固。

从上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的心理发展取决于儿童所处的心理环境,而家庭是其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早期环境留给儿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的渠道实现的,儿童所受的影响可以表现为爱与接受、或者是丢弃与不接受。对于儿童的心理教育,家长应当而且可以去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家庭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对儿童身体健康的照顾是不容置疑的,但生活质量的提高却使心理健康的问题进一步显得必要起来。家长应该懂得,令人满意的家庭生活对孩子适当的情绪发展必不可少,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家庭生活的气氛中儿童获得他所接受的最初的情感经验,这些经验决定了他是否能获得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抚慰,孩子的安全感就会被焦虑、抗拒和憎恨的情感所替代,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另一方面,在儿童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父母以何种态度和方式去引导行为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决定了儿童的哪些行为会消除,哪些行为会保留,并进而影响其整体的心理状态。

在一个气氛良好的家庭里,家庭成员应当彼此关心和爱护,这是积极的家庭环境的基本前提。心理学家提出的最佳父母的标准之一,就是在任何条件下,在与儿童打交道前,都要弄清楚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这是成人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与个性发展的基本表现,也是保证孩子健全发展的有力的前提。这里我们涉及的实际上是一个儿童观的问题,儿童观实际上又是父母对儿童的期望的代名词,可以说,儿童观决定了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行为又决定儿童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爱孩子,就应当满足他们合理的情感需求,给予适当的生活管理,对儿童的忽略甚至虐待固然丝毫不可取,过分的迁就与溺爱同样是非常有害的。

儿童教育专业人员提出,为了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家庭生活至少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保持和建立家庭成员普遍认可的幸福感。

第二,家庭中的成年人担负着良好的示范角色。

第三,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普遍赞同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围绕着这三个原则,到底哪些行为是父母们可取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父母们不可取的行为呢?

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最佳父母的表现应当包括几个方面:1.父母双方彼此相爱,感情良好;2.父母双方均热爱孩子;3.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4.设法帮助孩子,尽可能地让孩子了解他们的父母。最佳的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一起活动,使家庭中各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积极地鼓励孩子努力向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经验,经常与孩子一起交换看法,并讨论家庭中出现的问题。

不适当的父母行为包括:1.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抵制。表现为强调孩子的缺点和过失,经常性的否定反应和严厉的处罚,过分严格的要求和训练,遗弃和逐出,与其它孩子相比等等;2.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表现为严格和固执地坚持他们的某一标准;3.父母对孩子的顺从。表现为常常在孩子的压力下,对儿童的不现实的要求和需求投降;4.对孩子的过度的保护。包括过分注意和溺爱,没有为孩子提供机会自己承担责任或作出决定;5.父母投射行为。表现为父母把自己生活中的缺憾或未竟的雄心投射到孩子身上,或希望以孩子的成就延续或获取家庭的荣誉。

儿童的生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儿童的未来也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的生活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和教育者,都应该懂得:我们的每一个细小的活动,都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要培养心智健全的孩子,就要从我们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也许,人类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当中。

标签:;  ;  ;  

幼儿的父母行为与心理问题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