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与印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核能论文,合作协议论文,未来发展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布什访印与印度的反应
2006年3月1—3日,布什对印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美国总统时隔六年之后首次访印。此次访问很成功,特别是对于印度而言。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包括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Agreement on Civil Nuclear Energy Cooperation)在内的有关经济与科技合作的一系列协议。两国决定进一步加强经贸关系,同时,进一步加强能源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民用核能、空间探索、卫星导航和地球科学研究等尖端科技领域的合作,以及进一步加强国防领域和国际反恐等国际事务方面的合作,以具体落实2005年7月宣布的“全球伙伴关系”。① 访问不仅反映出印美关系已有大幅提升,而且标志着一个新的开端。
印度政府成功说服美国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在事实上获得了美国对其核武国家地位的承认,从而实现了这一印度长期追求的目标。印度总理辛格在答记者问时说:“感谢布什总统的努力。若不是他的领导,这一天不可能这么快到来。”② 印度在野党、媒体与民众的态度要复杂些。多数人对布什的访问及“核能合作协议”持肯定态度,认为布什的访问将印美关系推进到历史最好时期,“核能合作协议”的签署会“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但也有不少人在一些城市组织、参加抗议布什访问的示威活动,并批评印度政府在核协议上屈从于美国,有损国家权益。总体来说,印度人对布什访问的态度比较理智。他们清楚,印度若想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功,是需要与美国建立更加友好的关系的。③
二、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影响及美印各自的意图
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无疑是布什印度之行诸多成果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这不仅将是印美关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协议,也可能是世界防核扩散和核裁军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协议。
根据该协议,美国将向印度出口民用核燃料并转让民用核技术,而印度只需把民用核设施同军用的区分开来,并接受核供应国集团(NSG)的指导原则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民用核设施特别制定的国际监管措施。这一方面开启了印美核合作的大门,标志着美国对印核政策发生重大改变,即间接承认了印度的核武国家地位,使印美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轨道。同时,也带给印度发展所急需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将可缓解全球能源压力,降低石油消费成本。然而,另一方面,美国根据自身战略需要对不同的国家有选择地实施反扩散机制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使全球核裁军工作更加艰难。由于印度至今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本不应当向印度出售核燃料和反应堆部件,与其分享核技术。既然美国能与印度达成此类协议,其他国家同样可以,而且不必只限于与印度合作。美国防核扩散专家米里安·拉杰库马尔(Miriam Rajkumar)在美印去年开始就核能合作原则展开磋商时就曾指出:“美国开了这个先例,等于暗示其他有能力发展核武但因国际条约限制而放弃的国家,看看印度的例子:她不但不用放弃原有的核武,反而获得美国对其民用核技术的帮助。”“长期来看,美印声明打破了国际社会的规范。这对美国在全球防扩散体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防核扩散体制本身,都将是严重打击。”④
既然有如此大的负面影响,布什政府为何仍坚持要与印度进行核能合作呢?分析起来,其动因或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密切发展的核障碍,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以便构建起以美印关系为主体的南亚、印度洋安全体系,实现其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战略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是,一方面,要在世界的任何地区掌握安全事务的主导权,同时不允许其他大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则以其冷战的安全机制为依托,借助一两个地区大国维系其主导权。在欧洲,以北约为依托,借重德国;在东亚,以美日安保条约为依托,借重日本。但是,在南亚,美国不但不能以冷战时代的美巴军事同盟条约为依托,而且必须同盟国巴基斯坦拉开距离,而借重昔日苏联的盟友印度。”⑤ 在此之前,美国已采取种种措施要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⑥ 但受核问题的限制,两国在战略互信方面一直难以取得重大突破。⑦ 因此,美国希望通过在核问题方面的让步赢得印度的信任,为发展两国盟友关系做准备。“在美国眼中,印度……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战略盟友,应该帮助它获取大国的地位。而在核问题上与之达成妥协将是一个重要步骤。”⑧
二是抢先占领印度庞大的潜在核能源市场,扩大对印出口。美国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双边贸易规模还不大。2005年,美印贸易总额为268亿美元,同期美中贸易额已达2116亿美元。而且,美国对印出口额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长期低于30%。虽然美印贸易尤其是美国对印出口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实际上却很难挖掘。美印贸易额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太高,“美国商人想向印度卖所有的东西——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产品,但是印度的门却一直敲不开。”⑨ 在这一点上,美国目前很难让印度做出大幅让步。与此同时,美国也不愿大量出售先进武器给印度。这样一来,印美经贸合作的空间就很小了,市场大且比较可行的只有印度核能项目。印度国内油气资源贫乏,其所需石油70%以上需要进口。近几年,印度本想通过石油外交强化能源安全,可实绩并不太好,被寄予厚望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景尚不容乐观。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还是从成本、环保等方面考虑,印度都倾向于多开发和利用核能。经过多年发展,印度现有15个核反应堆在运行,总装机容量3040兆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8%,另有7个在建。印度希望到2010年时其核反应堆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万兆瓦,2020年之前增加到2万兆瓦。如此庞大的计划需要技术和大量的资金与核燃料的支持,印度自身难以解决。这就给美、俄、法等国提供了巨大市场。俄罗斯早在2001年就准备向印度提供核燃料,后在美国和核供应国集团的强烈反对下放弃。法国也一直为解除对印核限制而积极奔走。自2005年7月美国表示将与印度展开核能合作后,俄法等国纷纷开始采取相关行动与印度交好。在此情形下,美国更加需要通过签署“美印核能合作协议”赢得先机。
不过,布什政府却还需设法使该协议获得美国国会的批准,说服核供应国集团接受该协议,让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印度特殊监督政策。目前看来,这方面虽有困难,但问题应不会太大。协议签署后,美国国会的反应并不是很激烈,没有太强的反对声音。议员们大多只是表示要认真检查该协议的细节,研究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他们担忧该协议可能导致其他国家也要求签署类似协议,核不扩散体系遭到破坏;担忧该协议可能导致印度加速发展核武器,引发印巴核军备竞赛。这自然会使该协议的通过遭遇不少困难,但鉴于国会众多议员热衷于发展美印关系,协议最终很可能会获得批准。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弗里斯特(Bill Frist)就称,“我相信国会将支持这个协议,当然我们也应关注它对防扩散所造成的负面影响。”⑩ 核供应国集团的几个重要成员国如俄、法、澳等国,原本就想向印度提供核燃料和核技术,英国、日本等希望进一步发展与印度关系的国家在此情势下也不会坚决反对,因此该协议获得该集团的接受应在意料之中,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人巴拉迪则对印美达成《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在一开始就持欢迎态度,称该协议将有助于防止核扩散的努力。(11)
其实,布什政府真正担心的是该协议能否获得国会批准,至于核供应国集团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意见并不具有决定作用。自布什执政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我行我素,国际条约和规则阻挡不了其步伐。正如美国学者麦克尔·凯利(Michael J.Kelly)所说:“现有条约如果与小布什政府的目标有矛盾,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退出。因为白宫认为美国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说服和磋商是浪费时间。”(12) 换言之,美国不会因其他国家或国际机构的反对而改变自己的计划和决定。
对于印度而言同样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赞成者认为,该协议能推动印美关系深入发展,有利于印度应对巴基斯坦以及更恰当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能帮助印度用最经济、最快捷的办法获取美国及他国的核燃料和核技术,既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增强国家安全。更重要的是,该协议的签署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至少美国在事实上已承认了印度的核武国家地位。这其实亦是印度政府与美国签署“核能合作协议”的主要动因或意图。反对者则表示,政府在核协议上“做出了太多让步”,有损国家尊严和内政自主性。与美国一样,该协议还需议会批准方能生效。但受到的阻力应小于美国,因为该协议内容既不与印度的法律冲突,也没有违背印度的国家战略,利远大于弊。在野党部分议员虽不断进行批评和指责,但那更多是出于政党斗争的需要,并非该“协议”本身真地严重危害了印度的国家利益。
三、印美关系的未来走势
布什成功访印使印美两国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战略伙伴关系有越来越密切的发展趋势。这种变化表面上看是由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直接带来的:不仅基本消除了困扰两国关系多年的核障碍,还把两国关系导入核合作领域。但从根本上说,这种巨大的变化是两国战略利益需要的产物。
布什政府自上台以来一直认为,“美国的利益要求与印度保持牢固的关系”。(13) 基于此,美国近年不断调整对印政策,竭力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11月宣布取消1998年开始的对印核制裁;从2002年5月起与印度不断进行各种类型的联合军事演习;(14) 2005年6月,又与印度签署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印美防务关系新框架》,给予印度一系列准盟友的待遇,如联合生产先进武器、相关技术转移以及在导弹防御体系方面开展合作等;同年7月,宣布两国由战略伙伴关系进入全球伙伴关系时代,并称印度是“一个具有先进核技术的负责任的国家”,应该“获得此类国家所享有的利益和优势”。(15) 与印度有关的美国利益究竟何在,布什政府为何如此重视印度?
布什在其2002年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供了答案:“我们在商业自由流动——包括通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航线的商业自由流动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建设战略上稳定的亚洲方面,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开始将印度视为我们与之有共同的战略利益的、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通过与印度的牢固伙伴关系,我们能……,设计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16) 作为世界消费石油最多的国家,保证从波斯湾经印度洋到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石油通道的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美国的繁荣和安全。印度占据着印度洋北部中心位置,并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只要有意愿,印度能够在这方面给予美国巨大帮助。反恐是九一一事件之后才上升为美国国家极端重要利益或说是国家根本利益的。在这个问题上,印度并非是美国急需争取的关键合作对象。
但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希望“建设战略上稳定的亚洲”,即在亚洲构建起由其主导或控制的安全体系,使亚洲维持一种长期稳定的势力均衡,防止出现对美国在亚洲和全球的领导地位及利益形成严重挑战的新兴力量。这也是美国国家的根本利益之一。具体而言,美国主要是想制衡中国。美国认为中国的迅速崛起对其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和利益将会构成重大威胁。而无论从军事还是经济角度看,与美国有着共同价值观和政治体制的印度都是个理想战略伙伴。“拉印制华是美国强化对印关系最重要的战略意图。”(17)
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考虑,印度也非常需要美国的帮助和支持。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举国上下一直希望国家能早日成为世界上有声有色的大国,而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大幅提高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并赢得公认的身份。这自然离不开世界经济规模最大、军事能力最强、居国际事务主导地位的美国的合作。从比美国的许多盟国还更积极地表示支持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到前所未有地完全配合美国的反恐行动,再到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持中立政策,都含有借以获得美国好感的考虑。
美印两国各自的这些目标和战略考虑,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核动力”的推动下,印美战略伙伴关系将会更加密切,但一时还难以发展到盟友的程度,因为两国之间还存在一些分歧和不确定因素。目前,两国在合作上都有所保留。美国虽愿意帮助印度强大起来,但并不想让印度强大到与自身不相上下的程度,美国一直没有确认支持印度入常就清楚说明了这一点;美国也不会因为印度的不满而放弃巴基斯坦或减少对巴军事援助,不会向印度随意转让军民两用高技术。而印度虽渴望同美国合作,但却决不会改变其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印度是个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国家,决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附庸。印度不会因为美国的劝说而放弃与伊朗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不会在全球贸易谈判中迎合美国或向美国过度开放其国内市场,更不会为了与美国合作而疏远中国。(18)“印度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发展对美关系是想借此提高自己的影响,而不是想事事听命于美国。这与它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相冲突。”(19) 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军事实力的日益增强,印度虽有疑虑,但不会与美国联合制衡中国。印度很清楚,印中对抗不会给两国带来丝毫好处,而只会妨碍各自的现代化进程。“印度在发展同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同俄、中……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不寻求与某些国家结盟去反对其他国家”。(20)
注释:
①India-U.S.Joint Statement,March 2,2006.http://meaindia.nic.in/speech/2006/03/02js01.htm
②Joint Press Interaction of Prime Minister Manmohan Singh and U.S.President Bush,March 2,2006.http://www.indianembassy.org/newsite/press-release/2006/Mar/16.asp
③" By George,He is Good for India" ,Hindustan Times,March 1,2006.
④徐琳:《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升级:“核合作”弹头对准中国?》,《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第27期。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nfocus-usindia-072705CN139.cfm
⑤张蕴岭主编:《伙伴还是对手——调整中的中美日俄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33页。
⑥有关美国与印度构建战略伙伴关系的情况,可参见张力:《印美“安全关系”的形成及其发展走向》,载《南亚研究季刊》,2002年第4期,第28—33页,第57页;张贵洪:《美印战略伙伴:进展、问题和前景》,载《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第43—48页,第74页。
⑦核因素对印美关系影响的论述,可参见吴永年等著:《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169页;亦可见孙晋忠:《冷战后印美关系中的核问题》,载《南亚研究季刊》,1999年第3期,第52—57页。
⑧张力:《从“核协议”解读印美战略关系》,载《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3期,第43—50页,第83页。
⑨李焰:《布什南亚行用“核”敲开印度门》,《华盛顿观察》周刊,2006年第8期。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infocus-india-030106CN166.cfm
⑩U.S.Senate Majority Leader Bill Frist Statement on Nucl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India,March 2,2006.http://www.indianembassy.org/newsite/press-release/2006/Mar/18.asp
(11)" IAEA Director General Welcomes U.S.and India Nuclear Deal" .http://www.iaea.org/NewsCenter/PressReleases/2006/prn200605.html
(12)Michael J.Kelly," The Bush Foreign Policy 2001—2003:Unilateralist Theory in a Multilateral World,and the Opportunity for Change Offered by Iraq" .http://law.wustl.edu/ Publications/WUGSLR/IssueArchive/Volume-2-1/Kelly-book-pages.pdf
(13)The White House,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eptember 2002,p.27.
(14)美印军事合作情况分析,可参见张力:《美国与印度:战略新格局中的军事合作与互动》,《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第3期,第39—45页,第64页。
(15)India-U.S.Joint Statement,July 18,2005.http://meaindia.nic.in/speech/2005/07/18js01.htm
(16)The White House,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eptember 2002,p.27.
(17)马加力:《解读印美关系的走向》,《面向南亚》,2005年第1期,第3页。
(18)对印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的分歧和制约因素,有不少学者做过详细的探讨。参见张贵洪:《美印战略伙伴:进展、问题和前景》;伍福佐:《更加务实的双边关系——析伊拉克战后的印美关系》,《南亚研究季刊》,2004第1期,第50—54页;侯红育:《布什政府实施对印新战略》,《当代世界》,2005年第11期,第15—17页。
(19)陈继东主编:《当代印度对外关系研究》,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197页。
(20)刘学成:《美印战略关系互动及其发展趋势》,《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6期,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