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与语文活动课异同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刍议论文,异同论文,活动课论文,自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校近几年开始探索“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因为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困惑,例如: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和语文活动课一样吗?在专家和学科组的带领下,通过共同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语文课堂活动,它与语文活动课有异亦有同。
一、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与语文活动课之异
1.概念之异——模式与课型
虽然都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但是二者的概念是存在差异的。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是一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它应该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中,要以“双线”为线索展开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参与语文学习的教学目的。所谓“双线”,即“教材教学线”和“教学实践线”。教材教学线,又称子线结构,以学习语言和语言规律为主。语言规律包括语法规律和语体规律两个部分。实践教学线,又称午线结构,以学生的语言活动和语言实践为主,即运用语言规律进行语言活动实践。
初中的语文活动课,也叫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它是一种语文教学课型,是专门在课上进行多种活动形式的综合活动课。它强调课程应该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可见,二者的概念不能混淆,不能误认为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就叫实践了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
语文活动课可以是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下的一种课型,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是可以根据需要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种课型之中。
例如,《最爱人间四月天——寻找春天的踪迹》是一节语文活动课,这个课案里,“活动”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充分投入参与学习过程,在活动中通过参与实现“体验——积累——思考——理解”。虽然这是一节语文活动课,但是它也运用了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以“寻春天的文章——诵春天的古诗——悟春天的情和景——写春天的感动”为教材教学线,同时兼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为教学重难点,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寻春——诵春——悟春——写春”四项语文活动作为教学实践线来完成“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训练。
2.教材之异——有“本”可依与寻“本”生花
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和语文活动课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材料的不同。在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中要贯穿一条教材实践线,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学习文本是有“本”可依的。一般情况下,此“本”是现行的义务教育中的语文教材课本或特色鲜明的小文章,这些文本大都经过长久的教学实践检验,可以称得上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文本典范。怎样根据现有的文本特点合理地设计出两条贯穿课堂的教材线和实践线,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能够准确地找出所教文本的言语规律特点,并科学设计教学问题组成线索来体现教学重难点。
例如,《孤独之旅》是人教版初中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笔者先从文本中找到一条教材线——“孤独”。小说线索为“孤独”,大量的细节描写为展现人物的孤独内心而服务,小说的主题也是阐释人生成长必然要经历磨砺与孤独,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应围绕“孤独”展开。然后,笔者依教材线设计了学生的实践线——借助初读、品读、解读和表达四个以阅读和口语表达为主的学习活动来推进学生对小说的自主欣赏,在小组交流中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加强小说作品与学生生命体验的契合,从而得到情感、生命价值升华的作用。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一:初读故事,说说人物。
说说小说中的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活动二:品读细节,欣赏交流。
请大家按照小说情节的四个部分,分别找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这些段落、句子或词语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感受?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活动三:解读主题,讨论交流。
小说题目“孤独之旅”中“孤独”一词有何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四:心灵共鸣,表白心声。
说说“我的孤独”。
语文活动课因为要针对某一个话题展开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所设计活动的需要,由教师和学生自由选择某一种文体的文本材料进行学习,选择空间很大,形式多样,自由灵活。可以说,语文活动课上使用的文本材料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智慧,主动去寻“本”生花,为我所用。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的《寻找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课,在这节语文活动课中笔者安排了学生诵春的活动,齐背那些写春天的古诗;之后,利用情景交融特点鲜明的《春望》一诗来让学生分析古典诗歌中情景关系的艺术手法——“‘景’是情之基石,‘情’是景之升华”。这个文本的选择就非常典型且自由,而且还给后面点染春天(自己动笔写春天)的活动作了很好的学习铺垫。
可以说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模式中是有“本”可依的,需慧眼;语文活动课中是要寻“本”生花的,需慧心。
3.形式之异——活动为并行与活动为主导
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和语文活动课在课堂活动的结构和形式上存在着不同。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线应该紧贴教材教学线,根据学生对不同文本中言语规律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来设计安排活动的形式和所占课堂结构比重,不是为了活动而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所以,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中的语文课堂活动是与教材学习并行贯穿于一堂课之中的。
例如,天津市第七届双优课教学大赛评比中冯剑华的《雨》教学设计:这篇散文最大特色在于构思独特,运用以人喻物的手法,把雨比作一位女性,借女性美丽而伟大的一生来赞美雨的奉献精神。在抒发美好情感的同时还托物言志,借雨这一美好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之志。全文所有笔墨围绕“女性化”这一核心来写,“女性化”是这篇散文的核心及线索。因此,教材教学线为:通过品读“女性化”这条文章线索来学习以人喻物、托物言志的独特构思。教学实践线为:通过教师恰当的提升引领,培养学生在“读说、读品、读写”的自主活动学习方式下,学习以人喻物的构思。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为:
一、读说活动
本文的构思非常独特,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二、读品活动——品味雨之美
1.雨具有哪些女性的美?
作者用了哪些优美的语言来表现她的美?(请你在全文中标划,从修辞角度品读鉴赏并思考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
A.品味春雨之美
B.品味夏雨之美
C.品味秋雨之美
2.作者为何不选择写冬雨?作者要赞美雨的什么精神?
三、读写活动
请同学们运用“以人喻物”的方法,为你心中的月亮构思一篇文章,写出提纲。(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四、课后作业:模仿本文的以人喻物、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优美的语言完成一篇精美的小散文《月》。
可以看出,教学实践线的设计是紧贴教材教学线的,服务于教材文本的学习活动。
语文活动课中开展的语文活动可以更加自由和丰富,活动可以是对语文学习主题的拓展,如朗诵、讲故事、竞赛、讨论、辩论、查找及编辑信息等各种形式。例如,在《感受自然》一课中,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感悟秋天的景,读秋天的诗,讲秋天的成长故事。在《探索月球的奥秘》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分小组利用网络和阅览室查找资料,编辑整理制作电子杂志。在《走上辩论台》一课中,学生们就“生化技术该不该向前发展”这一论题展开辩论比赛。
可以说,语文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主导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拓展视野、锻炼思维、提升综合素质。
4.评价之异——“标准化”与“多元化”
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和语文活动课在评价上也存在着不同。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因为有教材和明确的教学目的可依循,所以在对学生的语文活动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客观标准。例如,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是否准确全面,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把握是否符合作者情感表达意图,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清晰等等。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实践是否符合课堂学习的内容要求,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而语文活动课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众多能力方面选择突出的优点来给予鼓励,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或富有创意的见解给予肯定。
二、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与语文活动课之同
1.“语文”二字为根本——活动不失语文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应把“语文”二字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例如,在《寻找春天的踪迹》的活动课上,以“寻春”(观察自然、积累知识)带出“诵春”(积累语言,学习情景交融),再由此引导“点染春天”(感悟生命,学习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抒写生活)。这几个教学实践活动环节中都没有离开对情景交融这一文学表现手法的学习和实践,开展的是符合语文学习目标的语文课堂活动。不能因为语文活动课是自由灵活的而丢弃了对语文材料或生活材料中的言语现象、言语规律的分析学习,不能丢弃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能将语文活动课上成美术课、音乐课、电影课、自然课。
2.情随境迁,我思我动——创设情境,加强体验
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创设与课堂教学任务密切相关的情境,引领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进入良好的思考或感悟状态,让学生在生命体验回忆或先验中产生共鸣,生成新的理解与认识。例如,笔者在作文课《尺素寸心——一封家书见真情》上,以学习写私信作为教材教学线,以批注评点活动和写信活动作为教学实践线。导入部分为带领学生追溯尺素的历史与文化心理,在品读评点家书活动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傅雷家书和一篇中学生的感人家书作为文本材料。在感人的音乐背景中,学生们都被涌动真情的文字感染,学生的情感投入对两封家书的评点中,学生的泪水滴落在自己的家书上。
3.文以载道,授之以渔——学会方法,提升素养
“文者,贯道之器也。”古人认为文章是用来承载思想的。同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师生们同样可以在文章中发现并学习其中蕴涵的言语规律,并且将这样的言语规律加以实践练习,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能够发现文中隐含的“道”,能够设计科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授学生以“渔”。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采用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还是上某个专题的语文活动课,都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方法,从而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成为有较好语言文学素养的中国人。
以上是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双线自主活动教学及语文活动课异同之处粗浅的认识和理解,今后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学习、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