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忠贤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忠贤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绞痛调查表的评分情况。结果:经过分析观察,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病人躯体活动受限情况,提高病人的疾病知识和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56-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心肌梗死已逐渐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1]。即使患者在恢复期也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以及复发的情况。因此,对于恢复期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也是尤为重要的[2]。本研究现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更好的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一定帮助。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按照临床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诊。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6±3.6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63.1±3.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包括:及时的关注患者的动态,满足患者的相关需求。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等;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在进行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现阶段的实际身体状况,向患者详细解说其疾病的状况,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到自身病情的发展以及医生医治行为的作用及目的,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好的认识,以便及时的反应自身感受,更好的配合医生来治疗疾病,争取早日康复。(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现阶段的身体健康状况,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指导[3]。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患者更好更积极的与疾病作斗争。对于比较消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多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去安慰,消除患者不安的消极心理。促进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知识状况,更快的恢复健康。(3)行为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耐心指导患者在治疗期建立对治疗有益的饮食以及作息习惯。恢复期患者应少食油腻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多吃清淡、富含维生素、钾盐等的食物;切忌饮用浓茶、咖啡、烈酒等刺激性食物及油炸食物。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有益的身体锻炼,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绞痛调查表的评分情况。调查表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 (AF)、心绞痛发作情况(AS)、治疗满意程度(TS)以及疾病认识程度(DP)五项。得分范围在0分至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机体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以两组结果 P<0.05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分析观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评分

组别 n PL AF AS TS DP

观察组干预前45 60.6±11.3 94..3±12.8 90.3±9.9 68.1±11.4 59.1±9.7

干预后4568.8±12.4 97.2±13.1 90.1±10.4 75.3±12.4 68.4±10.6

对照组干预前4561.1±11.6 94..6±12.5 89.8±9.6 68.1±11.4 59.1±9.7

干预后 4563.1±12.1 95.2±12.790.2±10.1 68.4±11.5 60.2±10.0

3.结论

心肌梗死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供减少而引发的心肌出现缺血缺氧[5]。该疾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一般发病快,而且患者的死亡率较高,患者的预后也比较差[6]。本研究通过对90例患者的研究分析,通过心绞痛调查表的评分情况来观察对比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 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病人躯体活动受限情况,提高病人的疾病知识和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编.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李雪华,许素莲,和强等.罗伊适应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 228-229.

[3]张蓉,吴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07-809.

[4]罗冰.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2,10(4):1469.

[5]陈军军,张瑞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 : 2743-2745.

[6]李湘萍.护理干预对恢复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康复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980-981.

论文作者:李忠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忠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