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儿科置入静脉留置针中给予正压穿刺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实行静脉留置针的患儿9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则采用正压穿刺置管,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较为困难,在穿刺中给予正压穿刺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正压穿刺;静脉留置针;儿科;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254-02
由于小儿血管较细,而静脉留置针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在穿刺中容易造成穿通,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引起护患纠纷。而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小、能够保持全天性静脉通路通畅,有效避免了反复穿刺,有效保护了患儿的血管,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选取96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正压穿刺,分析其临床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96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48例,男女分别为28例,20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5±0.5)岁。对照组患儿48例,男女分别为16例,22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5±0.5)岁;分析其基础资料显示,资料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1.2 方法
所用物品准备:除一般静脉输液需要准备的物品外,然然后备用一个小型B-D22GA或24GA Y型留置针,3M透明贴,5ml注射器一个,生理盐水一瓶[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照组实施常规穿刺方法,取下输液管上的针头,然后将抽好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与输液管连接,将留置针与针头相连,然后将空气排尽,找好患儿的血管,备皮并消毒,然后右手持留置针以15°~30°角度进行穿刺,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有回血后将针芯退出,边退边进针,然后在阻力增大时停止进针,抽回血后取出针芯,用透明贴粘贴固定。连接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2]。
实验组采用正压穿刺置管法,穿刺前与对照组相同,进入血管后进针速度宜慢,防止刺破血管;当有回血后则边退针芯边送管,开始送管的速度应快于退针的速度。确定套管针在血管内后,护理人员将注射器活柄顶于右手大鱼际肌上,将注射器空筒用其余手指固定,缓慢推注生理盐水,使得穿刺部位血管充盈,然后将套管送入血管,同时右手拇指和食指将针芯缓慢退出,针芯退出3~5mm时再抽回血,确认套管完全在血管中后,将针芯快速退出,缓慢进管,防止损伤血管壁。待套管全部送入血管、血管未见肿胀,抽注射器有回血,再拔出针芯。将留置针用透明贴固定,然后连接头皮针输液器,调节输液速度[3]。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调查选取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调查,保证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率(%)表示两组治疗效果,用卡方进行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肩关节评分,用t值进行检验,本文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当两组患者对比有明显的差别时,用P值<0.05表示。
2.结果
2.1 分析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的有23例,占47.92%,一般满意的有22,占45.83%,不满意的有3例,占6.25%,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满意的有21例,占43.75%,一般满意的有17例,占35.42%,10例不满意,占20.83%,护理满意度为76.1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4.359,P<0.05)。
2.2 分析实施后一次穿刺成功率
对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有44例,占91.67%,未成功4例,占8.3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的有36例,占75%,未成功12例,占2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4.800,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儿科输液中由于患儿年龄小,对环境陌生,往往哭闹不止,不能够配合治疗,而静脉输液更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有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严格按照静脉穿刺的要求进行小儿的静脉输液,并注意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为减少穿刺带给患儿的疼痛,减少反复穿刺的几率,在临床输液中常常选用留置针进行穿刺,以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给予患儿正压穿刺静脉留置针,通过推注盐水加压,使得穿刺部位的血管充盈,让穿刺者能够看清血管走向,有利于顺利进针,尤其是对于细小的血管、出现脱水、发热、进食少、血容量不足的患儿,可以借助充盈后血管的弹性顺利送管,避免麻木穿刺造成的血管破裂,提高穿刺成功率。患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够积极配合,且活动度大,因此给予正压穿刺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能够延长留置时间,有效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因反复穿刺而发生感染的几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4]。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静脉输液中实施正压穿刺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林月华.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7,31(06):472-473.
[2]张沁.儿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OL].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161+163.
[3]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33):180-181+184.
[4]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2):278-279.
论文作者:黄霞,白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血管论文; 正压论文; 儿科论文; 实验组论文; 成功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