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经济论文,学科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经济学是研究工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相对于政治经济学来说,属于应用科学,它根据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具体研究工业领域中的生产关系,协调工业内部的经济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力,促进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的科学体系与内容,还有待于创新和改革。本文试图对创新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必要性、工业经济学科体系需要充实的新理论、新内容及创新与完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引起人们对工业经济学的关注。
(一)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当通过创新与改革,不断完善中国工业经济学科体系,这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命题。
原工业经济学科体系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不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打破旧体系,建立新体系,才能使中国工业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理论指导作用。中国工业经济学在我国是产生较早的学科。早在50年代初期,首先引进了原苏联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应当承认,当时对原苏联工业经济学并未做到深刻的了解,为了应付建设的需要,只好把人家的东西不加消化地拿过来使用。更何况原苏联工业经济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本身也具有许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客观上误导了我国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977年后,党的中心工作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种经济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于是,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和一些大专院校相继成立了工业经济理论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研究力量得到加强。由于我国学者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从原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逐步建立了中国工业经济学科体系,出版了一些工业经济理论研究的著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当属马洪主编的《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和塞风主编的《工业经济管理学》。这些著作对当时的学科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使工业经济学科及其理论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学科研究的领域更广泛、更深入、更合理,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一代学者对中国工业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贡献是不应忽视的,可以说功不可没。无庸讳言,80年代初期,由于指导思想和理论范围还没有完全突破旧框框。由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仍拘泥于旧模式,致使工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工业经济学科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这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对于处于突变中的中国工业经济学科及其理论发展,无疑起到了延缓作用。因此,尽快地消除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打破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是我们创新与改革中国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首要任务。
改革要求工业经济理论要有新突破,要求工业经济学科体系要有创新与发展,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更需要以工业经济理论为先导。传统的工业经济学所阐述的各种理论,在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已显得陈腐和苍白。由于各种改革措施的出台,急需给予理论上的回答。实践证明,在改革进行到今天,从实践中反馈回来的许多问题需要理论上的说明。比如,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布,经济结构的调整,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等等,都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去研究和探讨。此外,计划体制的改革,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价格体制的改革,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出新问题。针对这些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这种研究从宏观上看是零散的,非系统的,往往出现理论上的碰车,对改革带来某种负效应。改革进展到今天,需要我们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于已形成的理论加以规范,加以系统,加以归纳,构造新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对于改革的发展,会起到理论上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不是对工业经济学的否定,而是对中国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对工业经济学已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一次新的考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原工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变得陈旧和不适用。那么,工业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回答是肯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对工业经济学的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工业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即物质生产部门中的制造业与采掘业,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内是不会消失的,其内涵会越来越丰富,虽然第三产业在当今世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虽然科学技术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这些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扩展,最终离不开物质生产部门。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体现工业特点的制造业、采掘业同样是十分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因此,搞好工业问题研究仍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中国工业经济学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但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并不会因为体制转轨而失去其学术上的研究价值,更不会因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降低其学术上研究的必要性,只要适当改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创新中国工业经济学是大有可为的。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不是对工业经济学科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更需要对工业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更期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形成。
中国工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工业经济理论为先导,需要通过工业经济学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高。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特别是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工业经济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工业结构、工业规模、工业布局、工业资源、工业管理方式、工业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工业经济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产品、新企业、新行业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更新;新制度、新法规、新方法不断形成。特别是对外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使我国工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战线上的新发展、新变化,要求从理论上去说明,也要求通过理论研究去推动。中国的工业经济建设期待着新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二)
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与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工业经济新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80年代初期,进入90年代有较大的进展,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推出。这些新理论使工业经济学科体系不断得到丰富,吸纳这些新理论、新方法,乃是创新与完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重要任务。这些新理论有的是对原理论批判基础上的新发展,有的是在实践中新产生的。有的比较成形,有的处在完善之中。因此,应扩大研究领域,有选择地吸纳某些新理论。从创新角度考虑,以下几种新理论、新方法应成为新学科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业区域协调发展理论。这理论是在我国工业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工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指各地区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分工与协作统一,在发展机会平等的前提下,保持国家工业经济的有效增长。要运用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本着最大限度地获取宏观效益的宗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原则,在国家宏观指导与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利用适度倾斜与区域补偿相结合的方针,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工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格局。这一理论是在总结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原来的工业经济学中,对工业布局有专门论述,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布局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运用工业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对于促进东西部工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造就注重长远利益机制,消除地方割据的地方保护主义,克服区域之间经济文化差异,从而形成工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合理格局。
城乡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是许多发展中社会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中国工业经济学尚未涉猎的新理论。传统的工业化理论是“唯城市工业化”理论。自70年代以来,农村和农业发展日益为许多国家所重视,提出了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认为,农村的发展要依靠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来推动,以往“唯城市工业化”的狭隘观点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抛弃,由此,城乡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应运而生。这一理论重点回答如何保持城乡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如何通过城乡工业发展的合理调控,增强二者的联系协同效益,减少二者的矛盾与摩擦。随着城乡工业化协调发展理论的产生,“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制定有了理论依据。在改革大潮中,我国乡镇工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和壮大,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的关系愈显紧密。如何掌握和运用好城乡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理论,实行城市工业结构的协同调整,推进城市工业多极化和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已显得迫切和重要。
现代企业理论。就各国企业理论而言,企业理论有一个完善的发展的过程。在西方国家,企业理论始于工厂阶段的企业理论,经过公司阶段的企业理论,现在进入到现代企业理论阶段。这一理论体系,在我们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为我国工业企业只是到了90年代才有了新的变化。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想的提出,我国的企业开始进行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引进、完善现代企业理论具有特殊作用。现代企业理论是以现代公司为对象的理论,它包括企业本理论;企业组织理论,即现代企业内部组织形式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的产权结构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等。这一理论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在总结15年来国有企业经济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总体来说,要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制衡机制。我国工业经济学所讲的企业制度是传统的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已不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想,对此,在工业经济学新体系中应得到充分反映。
人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资源配置最基本的是人财物的配置。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动性,从而以最小的财物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回收。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要彻底破除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一方面通过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为实现统一的企业目标而奋斗;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周到的服务,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应当说在我国早期企业管理中已经出现,但作为一种理论还没有形成,工业经济学中没有充分给予反映。国外将这一思想加以吸收,并形成一种理论,使企业管理进入新的阶段。这一理论已被我国企业引进并结合中国实际使之完善,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企业本位论。企业本位论是蒋一苇先生于1980年首次提出的新理论,他是在批判“国家本位论”和“地方本位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本位论”。这一理论认为,国民经济组织既不能把全国经济作为一个单一的经济单位,也不能按行政区划分解为若干地方单位,而只能以企业作为基本的经济单位。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监督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一方面享受应有权利,一方面确保完成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企业本位论的主要论点有: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从事生产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应具有独立经营和自主发展的条件;企业应当是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而且由企业职工“共负盈亏”;国家应当从外部领导和监督经济组织,而不是作为经济组织内部的上层机构,直接指挥经济单位的日常活动。企业本位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企业的性质、特征,以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这与原工业经济学对企业的论述有本质上的差别,对于这样富有新意并成为改革指导思想的理论,应该在新的工业经济学中得到充分反映。
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是基于对企业小社会综合系统的分析,研究企业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可以有效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好企业。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对当代管理理论与文化理论的综合研究中逐步酝酿提出来的。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企业管理理论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有意义的转变,即对企业内个体的人性假设,从简单、片面、肤浅到复杂、全面、深刻;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从侧重硬性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转变为软硬兼备的管理艺术和技巧;对企业内个体的研究转变为对企业内职工群体的研究;对企业组织行为的研究转变为对社会文化这一深层次的研究。企业文化研究在中国的传播是近几年的事情。我国开始研究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并运用这一理论强化企业管理,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一理论对于推动我国的企业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工业经济学科体系中应给予一定地位。
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需要研究和充实的理论很多,上面提到的几个理论问题只能说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律、工业经济现代化、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市场结构、工业经济运行与调控、工业经济的集团化经营、工业经济的国际化经营、国有企业活力研究、企业管理现代化、工业技术经济分析、工业经济管理手段,等等,都需要给予深入研究,成为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非本文能回答的问题,有待于在创新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过程中去完善。
(三)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学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距离学科体系的完善还有很大的距离,创新与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把握工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如何确定工业经济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领域,如何处理工业经济学科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待于动员学术界的力量,通过深入研究,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1.正确处理旧体系与新体系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重新构建工业经济学科新体系上。工业经济学科的旧体系虽然对原苏联工业经济学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因此,只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是达不到创新目的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过程就是对旧体系的改进和否定过程。尽管旧体系的某些内容有可能被保留,但就其主体部分和基本框架来说则是重建。旧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体系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创新与改革。由于基本原则上的差异,由此所形成的体系、框架和内容,也将有根本上的变化。可以说,新体系的创建对旧体系来说,是创新而不是补充,是重新建立而不是大部分保留,是整体改革而不是部分改进,这就决定了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任务将十分艰巨,创新过程将十分漫长。新体系不仅仅是将已形成的新理论、新方法吸收进来,而是对整个学科体系进行改造。尽管我们现在难以构思出工业经济学科新体系的全貌,但我们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2.正确处理国内工业经济学与国外工业经济学的关系,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下,朝着与国外工业经济学科接轨的方向努力。毫无疑问,中国工业经济学必须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国特色,必须在充分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建设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去改革,去创新。只有如此,中国工业经济学才能起到学科的理论指导作用,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植根于中国这块沃土上成长。但这并不等于对国外工业经济学的排斥。事实上,国外工业经济理论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特别是西方国家关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关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的理论体系,关于以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基本内容的企业理论体系,关于工业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等,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的工业经济学。对于国外这些理论我们要深入研究,并加以学习和借鉴。在如何对待外国经验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所以,对外国经验,既不能一概鄙视和排斥,又不能脱离本国实际,照抄照搬,而是有分析地吸取,使之与国内经验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这段论述同样适用于借鉴国外理论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学。近几年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学术界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广泛地参考国外经济理论有直接关系。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采用国外工业经济理论多了,而是很不够。我们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理论研究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这对于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创新带来一定影响。尤其应当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与国际交往的增多,在经济交往中要求我国与国际接轨。因此,在经济理论研究上也要求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国际知识,实现理论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工业经济学科体系也需要朝着与国外工业经济学科体系接轨的方向努力,这为我们创新工业经济学科体系带来了更繁重的任务,而这一点必须坚持,并且做好。
3.正确处理工业经济学与工业企业管理学的关系,把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研究的基础,并以研究企业行为为起点和终点,揭示工业经济的一般规律。这里涉及到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工业经济研究是否要包含工业企业管理研究,是否将企业行为的研究纳入工业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说,工业经济管理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管理、工业行业管理,而且也应包括企业管理。那么,狭义地理解,工业经济管理与工业企业管理则属于两个学科的内容。客观地看,工业经济学与工业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工业,二者关系极为密切,离开工业企业研究工业,等于无本之木。因此,工业经济学科体系应包含企业管理的内容。但它们毕竟是分属两个学科,虽然研究对象都是工业,但研究的范围和角度不同。工业经济学是把整个工业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并侧重于研究整个工业内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整个工业生产力的合理组织。而工业企业管理学是把企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前者属于宏观管理,后者属于微观管理。这就决定了工业经济学科体系虽然应包括工业企业管理学,但不等于是两个学科的相加,而是从宏观角度去研究企业问题。就总体上来说,工业经济学是把市场主体即企业作为工业经济研究的基础,并以研究企业的市场行为及其规律性为起点和终点,揭示工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
4.正确处理工业经济学同其他部门经济学的关系,打破产业、行业和部门界限,扩大工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应当说,工业经济学与其他部门经济学并非属于同一学科,但这并不等于不涉及其他部门经济问题。事实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经济的运行已不是一种单一的经济活动,而是与经济领域中的各个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经济联系。工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结合要求工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更广泛、更丰富。传统的工业经济学的不足恰恰是把自己局限在工业中的狭小范围。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部门间的行业壁垒,割断了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铸就了工业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狭隘性和不科学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企业打破了部门封锁、条块分割的旧框架,开始走工商、工贸、工农、银企联合的道路。特别是,实行集团化经营以后,随着企业集团的建立,完全突破了行业格局,多行业、多部门联合经营的企业集团,使工业与各部门不仅联系广泛,而且联系密切,整个工业经济活动已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由其他经济部门参与的整体经济活动。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这一新特点、新现象,决定了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广泛性。特别应当指出的是,随着我国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工业经济同现代高新科技结合越来越紧密,致使工业经济学科与自然科学也将出现新的结合。这将极大地丰富工业经济学科体系的内容和研究范围,迫切要求从经济与科技的结合上对工业经济学科领域进行改革和创新式的研究。广而言之,工业经济学还与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技术科学、经济数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要吸取其他学科的成就,不断丰富自己。比如,吸收应用数学的方法,对工业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工业发展前景,这样可以从经济与数学的结合上拓宽工业经济学科研究的领域;吸收法学知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工业经济运作行为和企业行为和企业行为,这样可以从经济与法律的结合上对工业经济学科进行创新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经济学是带有边缘科学的性质,可以跨学科研究,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阐述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种种现象和规律性,对于创新工业经济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工业经济学科作为学科体系建设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我们期盼着学术界的同仁重视工业经济理论的研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学科新体系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