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脑科院区急诊科 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实施持续泵注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所收治的危重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传统分次注射,实验组行持续泵注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未见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氮平衡较高,实验组便秘、低血糖、应激性溃疡、胃管梗阻、胃潴留、呕吐、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组间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实施持续营养泵注鼻饲方法能够保障患者营养摄入,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饲法;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258-02
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病情危重,大部分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之下,无法正常经口进食,本研究给予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实施持续营养泵注方式鼻饲,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所收治的危重患者8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1)与参照组(n=41)。其中,男性危重患者48例,女性患者34例。最小年龄38周岁,最大年龄84周岁,中位年龄(57.64±12.82)周岁。有脑血管疾病22例、重症肺炎14例、脑外伤18例、慢阻肺疾病15例、有机磷中毒7例、其他疾病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文件;(2)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7日。排除标准:(1)鼻饲持续时长不超过5日;(2)消化系统恶性疾病[1]。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分次注射,常规放置3.00mm直径的鼻饲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肠内营养液,每日推注营养液3至7次,每次剂量在50至200ml之间,采用缓慢速度实施推注,推注时可将患者头部抬高20至30度,防止误吸[2]。实验组行持续泵注方式,常规置入鼻饲管后连接肠内营养持续泵,调节其注入速度在20至50ml/h之间,期间酌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盐水及温开水补液,对患者鼻饲期间生命指征加以监测,防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
1.3 观察指标
测量患者鼻饲后5d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氮平衡等营养相关指标[4];记录患者鼻饲期间不良反应,包括便秘、低血糖、应激性溃疡、胃管梗阻、胃潴留、呕吐、吸入性肺炎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82例危重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氮平衡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便秘、低血糖、应激性溃疡、胃管梗阻、胃潴留、呕吐、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组间以P<0.05为校准标准,判定其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危重患者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营养相关指标数据(见表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氮平衡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 危重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实验组便秘、低血糖、应激性溃疡、胃管梗阻、胃潴留、呕吐、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得到精心照顾,患者处于昏迷或半昏迷状态下,其身体处于术后或创伤后的应激状态之中,体内能量消耗水平较高,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方式效果欠佳,无法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加之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较高。因此一般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症患者多采用鼻饲方式予以营养支持,经由护理人员通过注射器将营养液推注至患者鼻饲管之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此种方式对护理人员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极易发生误吸、胃潴留等不良反应[5]。鉴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予以泵注,该种方式能够保障其注入速度的匀速性,能够避免推注速度不均造成反流、呛咳等问题,患者鼻饲期间安全性水平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鼻饲操作护理中,在最开始几次鼻饲之中需对患者进食状态予以研究,了解患者情况和推注速度,从而合理设定营养液量及推注速度,提高患者营养支持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实施持续泵注鼻饲营养支持,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持续泵注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俏华.不同鼻饲法在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中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1):203-204.
[2]梁艳.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
[3]张鸿.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65-166.
[4]魏红丹.重症监护病房鼻饲病人发生返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C]//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4.
[5]高慧,田永明,丁乾容.多功能肠内营养泵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鼻饲的临床效果观察[J].华西医学,2015(3):533-534.
论文作者:张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实验组论文; 重症论文; 病房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营养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