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学科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新课改逐步展开,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对课堂教学工作做出调整与改善。文中对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体育课堂;体育教学;有效性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较强、好奇心、好动性、好玩心均相对较强,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可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质量较差,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都不高,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对体育课堂教学做出调整,使其能够与新课改要求、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探究有着极大的意义与价值。
一、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处于关键发育期,科学而适量的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各项爱好,开拓学生眼界,还可以缓解学生在其他学科课程学习中的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只有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而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地有效开展,是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关键所在。协调初中阶段整体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爱好,是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所在。
二、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体育教学工作在初中阶段整体教学工作中处于边缘化位置
现今我国教育体制和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过于重视。由于学校升学率问题以及部分家长的施压,不但在学生放假期间学校以及家长组织学生补课,还在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课程安排中减少体育课程的占比比重,使得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在初中阶段中,初三年级的运动量不足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初三年级即将参与中考,学生学习压力大,而学校频繁削减本就总体课程占比比重较低的体育课程,甚至取消了体育课。这类问题的发生,不但未发挥出体育教学工作应有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危害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2.2体育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
在总体教育制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针逐渐改变的总体形势下,大部分年龄偏大的体育教师还用几十年前适用的、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而老一套的体育教学方式也不适用于现今的教学工作,降低了学生的体育教学学习质量,使得在总体教学课程中所占比重本就相对较少的体育教学课程所起效果逐渐降低。
而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消极,在教学工作中出工不出力,往往在体育课刚开始时便解散学生,浪费了教学时间,使得体育教学工作形同虚设。
2.3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有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在我国诸多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对体育课程的资金投入不足,体育教学设施缺少的现象。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较为依赖各类运动器械、教学设施的辅助,如塑胶跑道、羽毛球网、篮球架等。因缺少资金投入,学校未置办体育课程相关设备,造成了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效果低,学生运动量欠缺等后果,进一步降低了应有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2.4家长群体对体育课程存在偏见
除学校自身因素外,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现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家长的偏见问题。在整体家长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体育课程在整体教学课程安排中的所占比重有所不满。以担心学生健康问题和会影响学习等理由向学校施压,以期减少体育课程的授课时间。在减少了体育课程教学时间外,也对学生的学习观念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减少对适量运动和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量不足
在初中体育课程过程中,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作用不大,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使得学生的实际运动量远远低于适量标准,未起到应有作用。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消极,在课程中往往点名后就将学生解散,从而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出现体育课睡觉、吃饭、补习功课等荒唐现象。
三、初中体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3.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增加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具体措施为: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增设社会主流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课程,学校资金充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设足球课程。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在12到15周岁区间范围内,这一阶段的学生普遍特征为活泼好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会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和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中也存有一些优质教学内容,如跳高、跳远、长跑等,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时要注重保留优秀的传统教学内容。
3.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体育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相关教学内容。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增设一些合作对抗类项目,如拔河等游戏。在保证学生充分必要的运动量之余,通过组织学生间进行团队对抗性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团队协调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这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性发展。
3.3注重初中体育课程的科学化发展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化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避免由于教学内容的缺陷而导致学生发生磕碰、身体负荷过大、身体健康受到损伤等问题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化、人性化地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提高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习锻炼的效率。
此外,根据学生之间各自身体素质的差异情况,科学进行分组,对每组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整体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如根据性别进行分组,针对男生组的身体素质总体高于女生组的情况,制定训练度稍强的教学内容。而女生组的总体身体素质稍低,但柔韧性方面潜能远超男生组,因此,针对女生身体优势特点针对性开展初中题与教学工作,提高身体柔韧性等能力。
3.4提高体育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
现今,我国初中体育整体教师团队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态度消极,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精等现象,是制约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应当提升初中体育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大力培养初中体育教师团队的储备人才,做到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科学化、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加强体育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的应对措施:第一,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对体育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具体内容进行考察,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第二,加强初中体育教师的招聘要求,提高初中体育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第三,加强体育教师团队储备力量的培养力度,在各高校中加强体育教学类专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体育教师团队储备力量的素养。
四、结束语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与成长的关键性阶段,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体育教学所受重视不足、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等,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启东,赵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57.
[2]徐玲玲.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8(30):79.
[3]宋雅芳.浅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23.
论文作者:张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体育论文; 初中论文; 教学工作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课程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