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发黄原因多 区别对待是上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麦苗论文,上策论文,区别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麦出苗后,常因病虫危害、肥害、渍害、遭遇恶劣气象条件或整地质量不高等诸多因素,导致生长发育严重受阻而出现黄苗。黄苗小麦长势弱、心叶小、根系差、生长缓慢,不利于安全越冬,最终导致减产。
所以,如遇有小麦黄苗,必须查清原因,区别情况,分类管理。
1.整地粗放,不精细,种子不能和土壤充分接触造成的小麦黄苗。
对策:这样的田块应及时镇压,粉碎坷垃,或浇水中耕,踏实土壤,补施肥料,促使麦苗转绿壮长。
2.秸秆还田麦田,秸秆粉碎不彻底,麦苗悬根导致的黄苗。
对策:浇水、踏实土壤;增施氮肥,使种子根充分下扎。
3.播量多,基本苗过大,气温高,麦苗旺长,田间郁闭,“苗挤苗”造成麦苗发黄。
对策:采用多效唑化控的措施抑制生长,同时,对于稠密“苗挤苗黄苗胜似草荒苗”的局部,进行人工疏苗。
4.由于麦田土壤盐碱较重造成的小麦黄苗。
对策: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也可采用灌水或开沟排盐法,降低土壤含盐量。
5.麦田缺氮造成的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叶片发黄、叶尖枯萎,下部老叶发黄枯落。
对策:麦苗见黄时,用2%尿素液叶面喷肥2次,每次间隔1周。若基肥氮素不足,可亩追尿素10公斤。年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亩追尿素5公斤,拔节期再亩追尿素15公斤。
6.土壤缺磷造成小麦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发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
对策:对麦苗发黄地块亩沟施过磷酸钙50公斤或二铵15公斤,也可用3%过磷酸钙水溶液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每次间隔1周,共喷3次。
7.土壤缺钾的地块,发黄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叶脉向下延伸,黄斑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瘦弱,易早衰。
对策:亩沟施硫酸钾15~20公斤,或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2~3次。
8.由于喷施除草剂不当中毒,造成的小麦黄苗。
对策:及时喷施调节剂、叶面肥或解毒药物如赤霉素,每亩用药2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洒麦苗,可刺激麦苗生长,减轻药害。有条件的可以灌一次水,增施分蘖肥,以减缓药害的症状和危害。
9.蚜虫、麦圆蜘蛛等害虫危害,吸食小麦叶肉组织营养,致使叶片发黄。
对策: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喷雾防治。
10.小麦感染根腐病,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秆枯死等。小麦返青后发病,表现为苗色发黄,株高参差不齐。
对策:用粉锈宁喷雾防治。
11.小麦纹枯病危害导致下部叶片发黄。
对策:用三唑酮、井冈霉素等防治。
12.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麦田遇连阴雨,麦苗根部受渍害影响,地上部发僵,苗弱苗瘦,铁锈色,叶片发黄。
对策:畅通排水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在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锄划散墒。(张明军)
联系电话:0531-8519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