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作文互评互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论文_姚向杰 董晓燕

倡导作文互评互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论文_姚向杰 董晓燕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辛置小学 261300

我们熟知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作文教学的评改这一环节,他提出:“教师给学生习作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我们都知道,作文修改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练习培养获得的。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批改大多采用“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好多学生只会自己写作文,而不会修改作文,不会欣赏作文,因此,整体作文水平也没有大的提高。不少优秀的语文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但学生却得不到作文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每每老师们把辛苦批阅的作文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并不十分在意你的眉批,你的批语,而最在意的却是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最简单的等级评价。针对语文老师作文批改劳动量大,而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亟待提高的现实,我在日常习作教学中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我们班学生的习作,主要采用先学生自评自改,再同学互评互改,后老师批改评价的方式。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学生间的互评互改。

一、激发互评互改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兴趣也是影响习作互评互改效果最大的因素之一。以前,学生把评改作文看得很神秘也很神圣,认为只有作文水平高的老师才能去做,如果作文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互相评改,他们在心理上就会非常兴奋,认为自己也成了小老师了。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学生在评改他人的作文时就特别有兴趣,非常乐意发现同学习作中的亮点加以学习,也特别喜欢帮助同学找出习作中的毛病促其改之,所以评改时也就特别认真。当然,每个同学都知道,自己的习作也要呈现给同学仔细评改,也想让他人找到自己习作中更多的亮点,尽量避免被同学挑出毛病,因此学生们在习作时,就会特别用心,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作文写得圆满些,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红双圈,希望自己的文章没有丝毫的破绽。

传统习作批改,教师的评语和评价就如同最高法院的判决书。后进生的等级总是“B”、“C”,评语基本是“语句不够通顺连贯,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认真,选材不新颖”等等,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进取心,作文草草了事。而优生呢,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习作水平较高。老师的评语和等级也是以表扬为主,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压力。相互评改作文就不同了,无论后进生还是优生,他们的心理上都会产生某种变化。尤其是平时表现平平的学生,更是想借此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学生从作文到评改的整个训练过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既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

同学们在互评作文时,共同解决评改中的难题,探究写作经验,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取长补短。所以说,互相评改作文,会点燃学生积极上进的思想火花。当然,对于每次学生习作的批阅,老师要做到既批阅学生习作,又要对同学的评改效果进行评价。为了激励孩子们互评互改的兴趣,评改方面的加星政策当然要优惠多多了。同学间的互评互改,我主要让孩子们遵循以下原则:

1.态度端正,用心对待所评的每一篇作文。

2.针对所评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参照习作要求进行评改。

3.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人的习作,评改结合。

二、交给互评互改的金钥匙

要想让习作的评改不流于形式,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首先要交给学生评改的方法。我觉得作文评改应包括“评”和“改”两个方面。“评”是指发现同学习作中的亮点,加以分析肯定;发现作文中出现的毛病、问题加以说明评定。“改”是对字词、标点、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进行修改。最初,老师要示范评改学生文章的片段及至全文,边评边改边教,即授之以渔。具体方法如下:

1.读。大声朗读同学习作,发现习作中通篇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如:中心是否突出,选材是否恰当,思路是否清晰,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等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

2.找。找出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划上红双圈,并写出到底好在哪里;找出习作中的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的错误,给以必要的提示。这就是“眉批”,写在作文句段旁的空白处。

3.改。用恰当的修改符号,把找出的错别字、病句进行修改。教师要求学生记住增添号、删除号、调位号等这些常用修改符号,以便修改时使用。修改后,再把作文连起来读一读,直到内容准确为止。

4.评。在修改的基础上,还要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此为总评。“总评”写在篇末,是对作文总的评价,也是对本篇作文的评语。它是根据本次作文指导的目的要求,对全篇文章的优缺点写出总结性的批语,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习作“总评”是作文的阅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文字交流,我要求批阅者用心地为每一位作者写好评语,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心灵、优美的语言评价一篇文章。另外,撰写评语一定要字迹工整、规范,想好再写,尽量不能涂抹。

过去,批改作文一直是教师的“专利”。现在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在简单的评评改改中,学生学到了一项终生受用的本领。这同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完全吻合的。

三、及时激励评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我觉得要想保持孩子们良好的互评互改的兴趣,就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及时加以老师必要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每次学生们互评互改后,我会挑选写作和评改的优秀作品,采用实物投影及走上讲台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进步及自己的差距,奋起直追。当然,其他同学还可以针对习作和评改各抒己见,对同学的成果加以点评说明。老师经常对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后进的学生加以鼓励,促使全班出现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这样极大地燃起学生对习作互评互改的希望之火。当然,学生的互评互改,并不是教师一味地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的一种偷懒之举,我会既评价小作者的习作,又评价评改者的批阅,因为毕竟孩子们的水平有限,有些错误他们并不能及时发现并指出。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读改改,评评修修,好、中、差学生各有所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又能将评判他人作文的标准内化为自己写作时的注意要点,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及时了解到同龄人的作文情况互相学习激励上进,真可谓一举多得。

论文作者:姚向杰 董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  ;  ;  ;  ;  ;  ;  ;  

倡导作文互评互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论文_姚向杰 董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