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卫生院 265404
【摘 要】为了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本文以概述原发性高血为基础,整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并针对病因提出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对策,以期为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血压人群日渐增多,高血压患病率呈现增长趋势,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性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率中高达95%,其患病因素不明确,因此得到了医学界及大众的广大关注,对于如何减少高血压患病率这一难题,需要我们针对性分析高血压的病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1原发性高血压概述
根据我国最新高血压调查结果可知,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且我国国民对高血压的“三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也明显升高[1,2]。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不明,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多种因素综合导致正常血压失调的疾病,其病因是多因素的,其发病机制也是多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关。
2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因素
2.1遗传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诸多体内的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的联系。相关研究表明,CYP17A1基因与高血压的易感性特征显著相关,而其等位基因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3]。原发性高血压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如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等基因密切相关。另外,有研究表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单方或双方)的父母孕育的小孩体内血管的收缩压较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血管收缩压会不算上升[4]。这些结果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具有遗传性质的疾病,其发病与许多遗传基因相关。
2.2健康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同时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高达20%-40%[5]。有研究发现,糖尿病,高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会促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6]。另外,大量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浆总胆固醇,尿酸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有紧密的联系[7-9]。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与人体的血脂糖,血脂,尿酸及血浆同半胱氨酸的水平是否正常有很大的关联。
2.3生活方式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显著提高,现在人越来越喜欢一些味重的食物,比如烧烤、火锅和甜品等,这些食物的特点大都多盐和油腻,另外由于交通工具越来越便利,现在人们运动量也明显减少。还有许多年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多数有吸烟、喝酒和熬夜的习惯。以上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易胖,饮食上高钠低钾,睡眠也严重不足。研究表明,这种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发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14]。
2.5其他
年龄和性别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两大致病因素。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会越多,且女性在更年期前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则相反[1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措施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因此要预防其发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首先,我们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坚持少油少盐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平衡体内的钠钾离子水平;坚持每日一定时间的锻炼,杜绝暴饮暴食,以预防身体肥胖;戒烟戒酒,改善日常作息,少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另外,对于遗传性高血压,除了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控制。最后,我们应该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态,稳定自己的情绪,避免过悲过喜,还要注意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避免心理情绪因素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4结语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为了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我们应该采用多手段,多途径的方式,改变不良的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坚持优质的生活方式,定期服用药物预防该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才能不断减少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Wang Z, Chen Z, Zhang L,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J]. Circulation, 2018,137(22):2344-2356.
[2]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3] Dai C F, Xie X, Ma Y T,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s of the CYP17A1 gene and hypertension: Ameta-analysis [J]. J Renin Angiotension Aldoserone Syst, 2015,16(4):1314-1320.
[4] Poch E, de La Sierra A, Gonzá-Núez D, et al.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Med. Clin (Barc), 2002,118(15):575-579.
[5] 都健.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对策与评价[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140.
[6] Levin G, Kestenbaum B, ida Chen Y D, et al. Glucose, insulin, and incident hypertension in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J]. Am J Epidemiol, 2010,172(10):1144-1154.
[7] 吴照帆,苏美芳,李松涛,等.浙江省玉环县农村社区≥35周岁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现状及其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3):267-271.
[8] Jolly S E, Mete M, Wang H, et al. Uric acid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ong Alask Eskimos: The genetic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laska Natives (GOCADAN) study [J].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12,14(2):71-77.
[9] 秦海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关系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24):3728-3730.
论文作者:石福康,陈世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高血压论文; 原发性论文; 因素论文; 病因论文; 基因论文; 是一种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