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出院的清洁手术病例共739例,自行设计“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发现,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百分率为38%,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预防用药无指征现象;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84.7%,其余在术后预防用药;281例预防用药的清洁手术中,预防用药疗程≤24h仅26例。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存在多种预防用药错误,应继续加强培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94-02
抗菌药物是预防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切口部位感染,但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耐药菌增加等。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出院的清洁手术病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出院的清洁手术病例共739例,清洁手术的标准按照[1]选取,围手术期用药均为预防性使用,术后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非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3]、自行设计“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表”,内容包患者病历号、年龄、住院天数、清洁手术名称、预防用药品种、给药频次、剂量、疗程、预防用药时机等。
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依据,参照《原则》、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判断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否合理及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739份清洁手术病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281例,使用率为38.0%。各科预防用药情况详见表1。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清洁手术[1,3]221例(我院主要有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1例,使用率为4.9%,详见表2。
3.讨论
3.1 预防用药指征
清洁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需严格把握指征[1,4]。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三级综合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不超过30%。本次调查发现,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百分率为38%,不符合规定要求,存在预防用药无指征现象,仍需加强管理。
3.2 预防用药时机
根据《原则》要求,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本次调查发现,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为84.7%,其余在术后预防用药。术后预防错过了细菌污染、定植的时期,达不到预期的预防效果。
3.3 预防用药品种选择
根据《原则》中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清洁手术可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预防选用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比例仅为39.5%,大部分选择其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甚至有选择含酶抑制剂的药物,不符合要求,且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
3.4 预防用药疗程
根据《原则》要求,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本次调查281例预防用药的清洁手术中,预防用药疗程≤24h仅26例,平均用药天数为3.9天。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已经数年,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存在多种预防用药错误,应继续加强培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卫办医政发.[2012]84号.
[3]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42号
[4]唐兴文,王建英,李小伟.围手术期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2138-2142.
论文作者:王敏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手术论文; 药物论文; 清洁论文; 头孢菌素论文; 我院论文; 预防性论文; 切口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