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应用于早癌效果分析论文_汪敏,罗善明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癌采用内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行ESD治疗,42例行EMR治疗,计算两组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D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43例(93.5%),EMR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29例(69.0%),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迟发型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ESD组发生2例次(4.8%),在EMR组发生18例次(39.1%),E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采用ESD术治疗效果优于EMD术,前一种术式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了低。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早癌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45-02

内镜技术与微创理念的发展打破了消化道早期癌症临床疗法局限于外科手术范围内的一贯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消化道早癌两种主要内镜治疗方法,前一种术式存在完整切除率低、易复发、适应证范围窄等临床应用缺陷[1]。基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发展而来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克服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缺陷,临床应用中彰显出明显优势,2015年4月-2017年3月就诊我院的4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选择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就治疗体会作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7年3月就诊我院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以临床治疗所采用的术式作为研究分组依据并以此为小组名称,ESD组46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4.3±6.4)岁。EMD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3.7±5.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ESD组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为期6h禁饮、禁食,肠道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开始手术。在与病变所在位置相距0.5cm处用针形切开刀做一圈电凝标记。从病灶四周黏膜下将5ml靛胭脂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充分抬举病灶。结合临床操作实际需要而确定是否需重复进行黏膜下注射。将标记点外侧黏膜使用Hook切开刀切开,使黏膜下层充分显露,随后行黏膜下层切开操作。运用离子凝固器、切开刀、热活检钳等工具进行裸露出血点及小血管凝血处理,操作完成后关闭手术切口,选用合理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EMD组 喷洒靛胭脂确定病变范围,为使病变部位四周抬起,将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注射针输入到病变基底部位四周。随后圈套器将病变部位圈套起来,电切或电凝方式切除病变部位,电凝止血处理后关闭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黏膜完整切除的患者例数,统计迟发型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在两组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EMD组比较,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明显要高(P<0.05),迟发型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要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表 两组黏膜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n(%)]

注:*与EMD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术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主要方法,消化道早癌应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虽然能获得一定疗效,但创伤大,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多,不利于术后患者恢复,预后情况欠佳[2]。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在临床出现并广泛开展,这两种手术有效克服了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缺陷,获得临床一致认可[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曾一度被认定为消化道早癌治疗的标准术式,术中切除时需借助圈套器确定切除病变范围,这种病变切除范围确定方法虽然利于术者明确病变切除范围,但常需分两次圈套病变部位,无法做到一次性将病灶完全切除[4]。本文EM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为69.0%明显低于ESD组93.5%,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存在黏膜切除率低应用缺陷。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完整切除消化道病灶的同时,还能提供准确的手术病理诊断。低黏膜切除率是消化道早癌复发的主要原因,黏膜切除率越低复发风险越高。从某种意义而言,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间接降低了消化道早癌患者病灶复发率,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痛苦,减少经济负担[5]。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理想术式,该方法治疗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与经济效益佳,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英,李元平,张志伟,耿焱,王爱民,朱志坚.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窦异位胰腺的比较与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02):161-163.

[2]乔丽娟,徐辉,陈虹彬,蒋明德,汤善宏,贺莉.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剥离术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03):278-280.

[3]梅雪灿,孙斌,许建明,孔德润.胃和食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2):4954-4959.

[4]朱晓蕾,陈志坦.消化道无蒂隆起性病变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40-42.

[5]田家晖,刘德良,周雨迁,乐梅先,周芝元.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2):1326-1329.

论文作者:汪敏,罗善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  ;  ;  ;  ;  ;  ;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应用于早癌效果分析论文_汪敏,罗善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