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存款,利国利民”的提法是不准确的_银行论文

“储蓄存款,利国利民”的提法是不准确的_银行论文

“储蓄存款、利国利民”的提法不准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国利民论文,提法论文,不准确论文,储蓄存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自1998年秋季使用后,屡经修改,多有变动,总体是好的,反映了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如第六课在讨论存款储蓄的作用时就注意到存款储蓄“适量”的问题。但由于教材是在基本体系不变的情况下作的修补,有些提法仍值得商榷,如“锗蓄存款,利国利民”。

居民储蓄存款是指城乡居民在银行中的存款。居民储蓄则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后的剩余部分,也是可以转化为实业投资的部分。它可以有多种存在形式,而居民储蓄只是其中的一种。

长期以来,尤其是在短缺经济时期,我国一直鼓励居民存款储蓄。因为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居民收入有限;另一方面国家建设资金紧缺,需要商业银行吸收大量的货币并转化为投资。居民的存款储蓄既可以为自己带来稳定的利息收入,又可以使国家通过银行中介等措到急需的建设资金,真正利国利民。

然而,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老百姓手中积聚了大量的货币资金,长期形成的个人理财观念使得居民将存款储蓄作为自己的首选,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情况显示,2000年1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首次超过6万亿元。在发达国家,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用于储蓄存款的份额通常只占5%左右,高的时候占7%~8%;而在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中用于储蓄存款的份额已达到80%以上。全国居民储蓄率仅次于日本,高居世界第二。2001年8月底,我国居民储蓄余额首次突破7万亿元;2002年5月底,我国居民储蓄余额首次突破8万亿元,为8.04万亿元;2003年1月底,我国居民诸蓄余额达到9.81万亿元,直逼10万之元,2月底,我国居民锗蓄余额突破10万之元,达到10.03万亿元;眼下已经突破了11万亿元大关。这还是在央行1996年5月1日起连续八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增长的。专家预测今后每年还将以1万多亿元甚至更大的数量在增长。

存款利率的一再下调,表明国家对居民存款储蓄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没有明确反对公民储蓄,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单一鼓励居民储蓄的做法。开办证券交易、发行各类债券、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等,都是在给存款储蓄降温,是对“鼓励居民储蓄”政策的一种修正。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存款储蓄仍然热情高涨,甚至“高烧”不退,就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此时就不能简单地把存款储蓄说成是“利国利民”了。

客观地说,居民的存款储蓄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国利民的一面,又有给自己和国家带来风险和不安全因素的一面。

首先,储蓄是建设资金的来源,高储蓄为经济能够长期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居民储蓄不断增长的同时,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居民也获得相应稳定安全的利息收入。同时巨额储蓄也是社会的稳定器,表明公人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充满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利国利民。

其次,必须看到大量资金以存款的形式云集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因为存款大幅增长为银行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家都知道,储蓄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如果银行能吸收更多的居民储蓄存款,就有条件扩大贷款规模,获取更多利差收入。但对银行而言,居民储蓄存款也不是越多越好。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因种种原因使大量的储蓄囤积而贷出不畅,难以转化为现实的投资。由此导致总投资小于总锗蓄,储蓄的快速增长可能就意味着银行经营风险的迅速扩大,银行经营风险的扩大就意味着银行盈利减少、亏损甚至破产。存款储蓄到这种程度再也不能说是“利国”了。

再次,我国目前银行存款利率经过八次下调,已经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特约嘉宾以现行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据,假定2004年通货膨胀率为2%计算,结果存款一年的收益为-0.01616%,也就是说存款不仅无实际收益,而且是负收益,更何况专家预测2004年年通货膨胀率高于2%,中央银行短期内也没有提高存款利率的打算。此时也不能说储蓄就一定“利民”。

综上所述,“存款储蓄”不能一概而言“利国利民”,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宏观经济调控的不同阶段要作具体分析。我们的思想和认识要与时俱进,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如果抱残守缺,思想僵化,止步于课本,必然使思想政治课丧失其应有的生命力。

笔者建议,教材再版或修改、或重新编写时,应做以下调整:将存款储蓄、商业保险、股票、债券、期货、证券投资等合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一个单元,课题就叫作“居民个人理财”。着重介绍个人理财投资的渠道、方式、风险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样,《思想政治》教材就会更贴近变化发展了的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特点。

此外,教材中使用“公民”概念也值得商榷。笔者以为还是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统计信息时的“居民”一词更准确。原因如下:一是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管理人民币的流通,其发布的相关数据具有绝对权威性。二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经济交往的频繁和深入,外国在华人员也会增加,成为我国的居民,他们的存款储蓄当然应在我国银行监管和统计之列。三是按“居民”而不是“公民”进行储蓄存款的统计,更符合GDP的统计标准。

标签:;  ;  ;  

“储蓄存款,利国利民”的提法是不准确的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